1. 无忧资讯 /
  2. 全球 /
  3. 巴以冲突非常复杂,专家发言应慎重 /

巴以冲突非常复杂,专家发言应慎重

1)这两天,有很多读者朋友给我转过来一篇关于巴以冲突的文章,这篇文章的标题非常“吓人”——《巴以冲突的死结,是哈马斯和伊朗故意阻挠和平》。巴以问题非常复杂,几十年来,双方相互仇视、杀戮不断,任何人把冲突的责任简单地归结到哪一方的做法,都是不专业、不公允的。尤其是这个“著名中东问题专家”还有一系列非常唬人的头衔,所以,我觉得还是有必要就这个问题认真做一些探讨。

2)“专家”可以发表个人观点,但是,在发表个人观点时,其观点必须基于事实,必须符合逻辑。同时,作为一个官方研究机构的“专家”,不应该直接发表跟中国外交政策相冲突的“暴论”。

3)这位专家说,“巴以冲突的死结,是哈马斯和伊朗故意阻挠和平”。那么,我们先来看一下,中国官方是如何论述这一问题的。

据外交部网站,2023年10月13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外交部长王毅同欧盟外交与安全政策高级代表博雷利在举行中欧高级别战略对话后共同会见记者。

王毅指出,巴勒斯坦问题始终是中东问题的核心,是当今世界不断被撕开的伤口。这一问题的根源在于巴勒斯坦独立建国的夙愿迟迟未能实现,在于巴勒斯坦人民遭受的历史不公一直未能得到纠正。以色列(专题)有建国的权利,巴勒斯坦同样有建国的权利。以色列人已得到生存保障,巴勒斯坦人的生存谁来关心?犹太民族已不在世界上颠沛流离,巴勒斯坦民族何时才能重返家园?这个世界存在各种不公,而对巴勒斯坦的不公已经延宕了大半个世纪,承接了几代人的痛苦,不能再继续下去了!解决问题的方案就是“两国方案”,就是建立独立的巴勒斯坦国,这样才能实现巴勒斯坦和以色列的和平共存,实现阿拉伯和犹太两大民族的和谐相处。“两国方案”完全落地,中东地区才能迎来真正的和平,以色列也才能获得持久的安全。推进“两国方案”的正确路径是尽快恢复和谈,各类促和机制都要发挥积极作用。中国政府中东问题特使将于近期访问地区有关国家,为推动停火止暴、局势降温作出积极努力。同时,中国也呼吁在联合国主导下,尽快召开更加权威、更有影响、更大范围的国际和会,凝聚国际促和共识,推动巴勒斯坦问题早日得到全面、公正、持久解决。

大家可以看看,在这一轮巴以冲突爆发后,中国的正式立场是:“这一问题的根源在于巴勒斯坦独立建国的夙愿迟迟未能实现,在于巴勒斯坦人民遭受的历史不公一直未能得到纠正。

而这位“专家”却宣称,“巴以冲突的死结,是哈马斯和伊朗故意阻挠和平。”

这位专家的言论,是不是直接跟中国的外交政策相违背?

4)即便不谈中国的外交政策,仅仅从事实出发,把巴以冲突久拖不决的责任,一股脑儿扣到哈马斯和伊朗头上,也是错误的。

这种错误体现在两个方面:

第一,巴以矛盾从1948年以色列建国起已经持续了至少75年,而哈马斯是1987年成立的,伊朗伊斯兰革命是1979年发生的,如果按照这位专家的说法,哈马斯和伊朗是巴以冲突的死结,那怎么解释在哈马斯和伊朗伊斯兰革命之前,巴以冲突就已经持续了几十年呢?哈马斯难道要为自己成立前的巴以冲突负责吗?伊朗难道要为伊斯兰革命之前的巴以冲突负责吗?

第二,如果这位“专家”的意思是说,哈马斯和伊朗是现在巴以冲突久拖不决的死结,那么,这个论断是否符合事实呢?哈马斯主要控制加沙地带,而约旦河西岸是由巴勒斯坦民族权力机构控制的,按照这位“专家”的说法,既然约旦河西岸地区跟哈马斯没关系、跟伊朗也没太大关系,那约旦河西岸地区总该可以很顺利地跟以色列实现和平了吧?但是,事实果真如此吗?

从1967年至今,以色列一直占领着约旦河西岸,当地巴勒斯坦民众受到以色列军警的严格控制、搜查、拘捕和镇压。多年来,这里的反以斗争从未停止过。尤其是以色列违反联合国安理会242号、338号决议,不断在约旦河西岸巴勒斯坦被占领土上兴建非法的犹太人定居点,企图用武力吞并、蚕食约旦河西岸巴勒斯坦的被占领土。这些才是导致巴以冲突久拖不决的重要原因。

这位“专家”,是用什么逻辑,把约旦河西岸长期未能实现和平、巴以小规模暴力冲突不断的责任,也扣到了只控制加沙地带的哈马斯头上?

在这一轮巴以冲突爆发前,国际慈善组织——“救助儿童基金会”(Save the Children)2023年9月18日发自约旦河西岸的一条新闻稿明确指出,“截止到当时的2023年,已经是约旦河西岸被占领土上巴勒斯坦儿童伤亡最惨重的一年”。截至当时,今年年初以来,以色列军警已经杀害了38名巴勒斯坦儿童,包括当月在两起不同事件中杀害2名16岁的巴勒斯坦儿童。38名巴勒斯坦儿童死在以色列军警的手下,这也是哈马斯的责任吗?

在这一轮巴以冲突爆发后,巴勒斯坦卫生部最新发布的数据显示,截至当地时间11月3日,以色列军队在约旦河西岸杀害的巴勒斯坦人数已经上升至134人。

请问这位“专家”,在不受哈马斯控制的约旦河西岸发生的这些流血冲突,责任也在哈马斯身上吗?以色列就一点责任都没有吗?

5)这位专家还有很多“暴论”,其对以色列的偏袒、其对哈马斯和伊朗的偏见,是非常明显的,比如,他说,“在加沙并不存在以色列占领问题”。

这一言论不仅违背常识,而且跟联合国等国际组织的判断也是相反的。

国际社会到底是如何看待加沙地带问题的呢?

今天,即便是美西方媒体也都一再在其报道中提到,在以色列的严密封锁之下,加沙地带就是一个“露天监狱”。

通过下面这个材料也可以发现,虽然以色列在2005年从加沙地带单方面撤军,并拆除了当地的犹太人定居点,以色列不承认仍在占领加沙地带,但是,联合国、红十字国际委员会,以及很多人权组织均认为,以色列实际上仍在占领加沙,因为它严格控制着加沙的陆地边境、空域和海域。

正是因为以色列的严密封锁,加沙地带长期受到缺水、缺电、缺药等问题的困扰。联合国和19个人权组织都曾呼吁以色列取消对加沙地带的封锁。

6)这位所谓的“专家”,还把1993年《奥斯陆协议》签署后,巴以未能实现持久和平的责任,以及2000年戴维营峰会未能达成协议的责任,全部推到了巴勒斯坦一方身上。这同样是违反事实的。实际上,在《奥斯陆协议》签署后,巴以内部都有极端分子表示反对,并都对此采取了破坏行动。支持“两国方案”的以色列总理拉宾,难道不是被以色列极端分子杀掉的吗?这也能怪哈马斯?时任以色列反对党领导人的沙龙,在2000年故意到伊斯兰教圣地阿克萨清真寺进行挑衅,难道不是激起巴勒斯坦人第二次大起义的直接导火索?这也是哈马斯的责任吗?

7)这位“专家”还宣称,虽然2006年哈马斯赢得了巴勒斯坦的选举,但是哈马斯不能代表巴勒斯坦人,因为巴勒斯坦的选举制度比较特殊。按照这种逻辑,美国实施所谓的选举人制度,在2016年美国总统选举中,特朗普输掉了普选票,但赢得了选举人票,那特朗普政府也不能代表美国人民?既然是联合国设计的选举制度,哈马斯赢了就是赢了,你不能说,哈马斯是因为选举制度设计有问题才赢的,所以,哈马斯不能代表巴勒斯坦人的民意。这是一种典型的“双标”思维。

恰恰相反,哈马斯的诞生,正是因为以色列对巴勒斯坦领土的占领。哈马斯袭击以色列平民的做法固然不对,但是,它的确代表了巴勒斯坦人民反抗以色列占领、寻求建立独立的巴勒斯坦国家的愿望。哈马斯不仅是一个军事组织,也是一个反抗以色列占领的政治组织。正如我一再所说的那样,以色列一天不停止对巴勒斯坦土地的占领,一天不停止对巴勒斯坦民众的封锁和镇压,哈马斯就永远不会有消失的那一天。一个哈马斯成员被以色列打死了,会有更多的哈马斯成员站起来,继续反抗以色列的封锁和占领。

8)这位“专家”的错误言论还有很多,我就不在这里一一列举了。但是,我必须说,这种“似是而非”、一边倒亲以色列、罔顾事实的错误言论,对舆论场是非常有害的。过去一年多,俄乌冲突、巴以冲突等国际事件,本来已经在普通网民当中造成了极大的割裂,这个时候,作为“专家”,本应该尊重事实、符合逻辑,站在事实和真相一边,多给普通老百姓做一些解释,帮助老百姓理解中国的外交政策,帮助中国社会凝聚共识、避免撕裂,而不是发表有失偏颇的个人观点,去激化对立。

9)关于巴以冲突,国际社会的主流共识非常明确,跟这位“专家”一边倒偏向以色列、一股脑把冲突责任的“帽子”扣在哈马斯和伊朗身上,有很大的区别。

虽然巴以问题非常复杂,但国际社会目前在下列问题上是有共识的:

第一,谴责并反对一切违反国际法、袭击平民的暴力活动,这对哈马斯适用,对以色列同样适用;

第二,冲突各方应该立即停火止战,为人道主义物资不受阻挠地进入加沙地带提供条件,缓解加沙地带因以色列持续轰炸造成的人道主义灾难;

第三,支持巴以双方在“两国方案”的基础上达成可持续的和平,并在此基础上实现以色列与阿拉伯世界的和解。

谁在阻挠巴以停火?难道不是以色列的吗?难道不是美国吗?联合国大会呼吁停火的决议草案,获得了120票支持,只被美国和以色列等14个国家反对,孰是孰非,难道不是一清二楚吗?

谁在阻挠“两国方案”的落实?难道不是以色列总理内塔尼亚胡吗?难道不是美国吗?

如果非要问巴以冲突为何久拖不决,至少从过去十几年的情况来看,以色列枉顾巴勒斯坦人民独立建国的愿望,对巴勒斯坦人进行严厉的封锁和镇压,不断侵吞、蚕食巴勒斯坦人的土地,是主要原因。

美国因为对以色列的包庇和纵容,同样罪责难逃。

10)看待国际问题,既要有知识,更要有良知,还要有国家利益的概念。专家发言必须慎重,必须自律,必须尊重事实。这几年,专家群体在网络上有被“污名化”的趋势,原因恰恰就在于一些所谓的“专家”不自重,在重大敏感问题上胡说八道。这样的“砖家”,拖累了多数勤勤恳恳做学问、本本分分做人的专家群体,他们怎么可能赢得网民的尊重?他们怎么有能力在复杂的舆情、民意中来帮助中国社会凝聚共识、避免撕裂?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 51.CA 立场。
x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