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无忧资讯 /
  2. 全球 /
  3. 美、德早有“逼迫”泽连斯基和谈的剧本 /

惊传:美、德早有“逼迫”泽连斯基和谈的剧本

德国《图片报》(Bild)11月24日引述匿名政府消息人士报道,称早在本年3月德国总理朔尔茨(Olaf Scholz)访美期间,美国总统拜登(Joe Biden)和朔尔茨都同意以有限度向乌克兰提供武器的方式,使乌克兰能够守住前线、维持有力地位,却不足收复所有领土,以让乌克兰总统泽连斯基(Volodymyr Zelensky)不必西方要求也能醒觉到战争难以持续,从而主动向乌克兰人说明重启俄乌和谈的必要,让俄乌战争得以在谈判桌上告终。

该报道更称,美德两国领袖都同意,如果俄、乌不能重返谈判桌,他们的“B计划”就是让冲突在没有俄乌协议之下冻结。该消息人士形容,这是“像明斯克(Minsk)一般,却没有明斯克”——指的是2015年为解决乌东顿巴斯分离主义冲突的《明斯克协议》,最终该协议并没有解决顿巴斯的分离主义政府同乌克兰当局的冲突,但大体上却让乌东战局冷却下来,形成了维持至2022年2月的稳定前线边界。

《图片报》的报道时机颇为“巧合”。报道出街前两天,俄罗斯总统普京(Vladimir Putin)才刚在G20线上峰会中表明俄罗斯从来没有拒绝同乌克兰谈判。

在俄乌战场上,形势确实对乌克兰愈来愈不利。此刻,乌克兰已然入冬,俄罗斯也开始以无人机发动较大规模的攻势,似乎是要重演去年针对能源基建的剧本,而英国军情分析亦显示,俄方在冬天前两个月已避免使用空基巡航飞弹作攻击,因此囤积了更多飞弹,有可能留待寒冬时一次过用来攻击乌克兰能源基建。

乌军的夏季反攻,并未能成功夺回大量失地,多个月来只在前线有轻微推进。不少军事分析认为,乌军攻势已然结束。其战场上的两个亮点,就只有其在黑海以无人艇成功削弱俄罗斯黑海舰队的军事优势,并在俄军控制的第聂伯河东岸建立起一个桥头堡。

乌军总司令扎卢日内(Valery Zaluzhny)早前已承认,俄乌战况已因军事科技的水平而进入“僵持”之中,双方从运动战变成了阵地战和消耗战。军事分析普遍认为,无论在动员能力上,还是在弹药和无人机等新型武器的生产能力上,俄罗斯都占有长期优势。简单而言,在一场消耗战中,俄罗斯最终很大可能将会击败乌克兰。

但关键词在于“最终”。俄罗斯虽然占有“长期优势”,但短期突破依然有重大困难。例如俄军近月就曾大举进攻顿涅茨克城外的阿夫季夫卡(Avdiivka),最终在军备和人员大量折损之下无果而终,只能回到缓缓推进的局面,逐步形成对阿夫季夫卡的包围。不少军事分析都将2014年以来就处于前线上的阿夫季夫卡比作俄军用了大半年才攻下的巴赫穆特(Bakhmut)——能从乌克兰手上夺得更多的土地,当然是一种进展,但跟巴赫穆特一样,就算打下了阿夫季夫卡,俄乌前线的整体战略形势也不会出现根本上的改变。

目前,俄罗斯已经占据了大约18%的乌克兰领土,算得上是可观的战果,对于普京而言,“就地停战”并不是一个差劲的选项。如果这种停战是透过谈判达成,他有可能会换得乌克兰不加入北约的承诺,这将能达成俄罗斯入侵乌克兰的其中一个核心目标;如果这种停战在没有协议的情况下出现,俄罗斯也将会得到更多的时间和空间去重整旗鼓,为未来可能的进一步军事行动作更好的准备。

从这个角度来看,普京“从不拒绝谈判”之言并不假。

图为2023年5月14日,德国总理朔尔茨(Olaf Scholz)在位于柏林的总理府接待前来访问的乌克兰总统泽连斯基(Volodymyr Zelenskiy)。(Reuters)

是否重启和谈,因而就取决于泽连斯基的决定。泽连斯基的立场是,只要普京还在位就不会跟俄罗斯谈,而且谈判的前提还包括要俄军先撤出乌克兰领土。由于这些条件明显不符合俄罗斯和战场上的政治现实,说泽连斯基拒绝任何谈判,实不为过。

如果《图片报》的报道属实,我们更可以看到西方国家在俄乌战争问题上已陷入泥沼。一方面,他们不愿意看到俄乌战争长期持续,甚至不愿意看到乌克兰战胜——因为无论乌克兰如何“战胜”,也不可能消灭俄罗斯这个国家,乌克兰的战胜只会为俄罗斯未来的报复埋下种子,所以最佳的出路还是俄乌和谈解决分歧。

但是,另一方面,他们又不敢公开抛弃泽连斯基。因此,他们才会有“有限度”军援乌克兰的做法,让泽连斯基醒觉到乌克兰并没有办法透过战争收复领土,因而只能透过谈判解决。

问题是,泽连斯基却执意坚持乌克兰将会在战场上得到最终的胜利。对于扎卢日内的“僵局论”,泽连斯基一口否定。对于近来包括全国广播公司(NBC)有关欧美官员施压乌克兰谈判的报道,泽连斯基亦称从来没有受到西方伙伴的和谈压力,从来没有人施压他向俄妥协。泽连斯基的幕僚们也持续否决对俄谈判的可能,乌克兰国家安全和国防委员会的秘书便称乌克兰“不能跟恐怖份子谈判”。

图为2023年9月21日,美国总统拜登与访美的乌克兰总统泽连斯基在白宫椭圆形办公室会面。(Reuters)

不过,“乌克兰最终胜利”的信念似乎不太符合客观的事实,而乌克兰政府内部都清楚这一点。最近,有《时代杂志》记者就引述泽连斯基助手的说法,称大家都知道乌克兰并没有在赢,但泽连斯基却依然深信胜利可期,该助手甚至形容泽连斯基是在欺骗自己。

在这样的局面之下,西方将必需在“启动俄乌和谈”和“支持泽连斯基”之间作出艰难的抉择。否则,战争只会在对俄罗斯长期有利的背景条件之下持续下去,又或者长期冻结起来,给下一代人留下“烂摊子”。

目前,虽然美国在共和党的抗拒之下已经拦阻了新一轮的援乌拨款,但德国则才刚宣布了价值13亿欧元的新一轮对乌军援。由此可见,西方国家普遍而言依然想维持着力挺泽连斯基的门面,不愿负上“抛弃盟友”的骂名。

在这个前提之下,“冥顽不灵”泽连斯基才有本钱继续坚拒谈判。但从近月有关西方施压泽连斯基谈判的报道接踵而来的趋势来看,西方的耐性已经快要用尽。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 51.CA 立场。
x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