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无忧资讯 /
  2. 全球 /
  3. 珞珈山传奇:武汉大学的"刘道玉时代" /

不应被遗忘的珞珈山传奇:武汉大学的"刘道玉时代"

1980年代,在那个短暂、激越的年代,中国的改革地图上群星闪烁,如果说改革的政治中心是北京,经济中心是深圳,鲜为人知的是,在武汉的珞珈山畔,也同样在进行一场对中国影响深远的教育改革——刘道玉与他所在的武汉大学锐意革新、成果辉煌,被称为“刘道玉时代”。

1981年至1988年间,是刘道玉先生主政武大的黄金岁月。那个年代,武大最耀眼的不是它的樱花,而是由刘道玉和他的教授、学生们共同缔造的珞珈山奇迹。

而刘道玉之所以能缔造这一教育奇迹,不只是他的勇气与改革才能,正如刘道玉对自己一生三次转身的描述:从“拓荒牛”到“杜鹃鸟”到“啄木鸟”——

作为一个教育改革者,首先必须是个实干家,是“拓荒牛”,有担当、有能力;其次,必须是理想主义者,为教育的至善境界鼓与呼,是“杜鹃鸟”,即使失去了舞台,也不安于现状,对现实不甘妥协;最后,还必须是半个思想家,做错误观念的“啄木鸟”,敢于逆潮流而动,致命遂志,其命维新。

▌武大的蔡元培:为国家抡材,为民族养士

在刘道玉主政武大的时期,学校真正做到了以人为本、思想自由、民主学风。他认为真正的教育,从来不是人为设置一道道的门槛和禁区,磨灭学生们求知的冲动,而是想尽一切办法,减少限制,点燃学生对知识的敬畏和渴求。

即便用现在的眼光来看,刘道玉当时的远见和改革魄力,依然令人感慨,在那个政治挂帅的年代,他率先废除了政治辅导员制度,实行导师负责制;多次进京恳求、克服重重困难,率先摸索出学分制、双学位、转学制等一系列先进制度,实现了“以学生为本”。

在武汉大学开学第一天,刘道玉先生就对全校学生说:“如果老师的课讲得不好,你们可以不听。”

据当年武大学生回忆:学生们在路上可以轻易地拦住他们的校长,讨论问题。他们的校长永远面目和蔼、举止优雅。

学生们可以组成讨论会,探讨各个学科最前沿的问题。据说,只要学生们邀请,刘道玉校长会尽可能推掉其他事情,参与讨论,倾听学生们的声音。

刘道玉还独创了插班生制:社会青年通过考试,可以直接到武大念大三,毕业后享受同等待遇。著名作家野夫就是第二届作家班的插班生,他感叹“校长给了我们走出深山、人生洗牌的机会”。

当时的武大学生可以不上课,可以提前毕业,可以转系甚至转校;经济困难的可以贷款,毕业后5年内若有大的成就,或自愿奔赴边远的,由学校还贷。

毕业于武汉大学的主持人窦文涛,曾在一次采访中说:“我想我们要感谢校长刘道玉,开明、学分制,学生可以不上课,老师上课不点名,非常宽松。不爱读书你就去实习,考试时再回来。”

刘道玉被称为“武大蔡元培”。在武大校长任上,他一方面营造了自由开放的校风;另一方面大刀阔斧改革高等教育,学分制、主辅修制、导师制等一系列现代高校的教育制度和管理模式,均始于他治下的武大。

刘道玉的教育改革与轰轰烈烈的经济改革同步,在短短8年时间里,塑造了举世瞩目的教育成就。

他惜才如金,曾为杨小凯争取平反、保护赵林不被开除、破格录取野夫、帮邹恒甫筹集哈佛大学的学费;培养出了易中天、邓晓芒等著名学者,陈东升、雷军、毛镇华、艾路明等企业家。

遗憾的是,就在武汉大学如日中天的1988年,刘道玉准备开始第二个五年规划时,一道撤职令突然传下来,他不得不离开武汉大学校长一职。

一个合格的教育改革家,他的骨子里是个理想主义者

被免职后,刘道玉的日子不太好过。大会小会上都要点他的名,生病住院都会被拉出来做检讨,但他从没写过一个字。

杨小凯1995年受刘道玉之邀回武大讲学,校领导不但禁止他讲课,甚至还派人监视他的行踪。

在被免职后,刘道玉还多次受邀出任厦大、暨南、华侨等大学的校长,甚至还有某市市长、团中央书记,但都被他婉言谢绝了。

他心灰意冷地说:“我不是做官的料,只会办教育。但是,既然换来换去都是那个婆婆,我又能做成什么呢?”

他曾写过一副对联:“生不做万户侯,死不争半寸冢。“这是他对为官的真正态度。

刘道玉心心念念的仍然是教育。在长达100多万字的著作和无数次的演讲中,他对中国的教育之积弊提出了大量真知灼见。

他抨击错误的基础教育是“戕害人性”,对功利化、官僚化、排斥现代文明的办学方式深恶痛绝,无一不指向中国教育的病根所在。

一个合格的教育改革家,他的骨子里是个理想主义者,但做事的方式却更像实干家和冒险家,能将空中楼阁般的教育理想,落实成触手可及的现实。

正如刘道玉所说:理想主义者和务实主义者最大的区别就是,理想主义者对现实的很多东西总认为不完美、不满意,总要想改它,追求事物最完美的状态。而现实派认为现成的东西都是合理的。

培根有一句名言:新东西再好,人们也会因为不适应它而反对它;旧事物尽管有很多问题,因为人们适应它,所以愿意保护它。

但是改革者和理想主义者的意义是什么?理想主义者存在的价值,就是让后人沿着他们的足迹前进。他们可能看不到自己的成果,他们可能还没有看到曙光的时候就已经被浪潮淹没了,但是后人会沿着他们的足迹前进。

▌致命遂志,其命维新

“卸任”武大校长之后,刘道玉没有气馁,而是开始攀登他人生的第二个高峰——教育研究和演讲,并留下长达100多万字的著作和无数次的演讲。

在《其命维新:刘道玉口述史》一书中,刘道玉将对教育、尤其是高等教育问题的思考,归结为十条意见,无一不指向中国高等教育的病根所在:

◎废除自学考试制度:严格大学文凭标准、净化人才市场的需要。

◎取消不合格的在职研究生学位:杜绝大学以卖学位换取资源的权钱交易。

◎砍掉一半大学的博士授予资格:严格整顿授予博士学位的大学。

◎大学必须与所谓“独立学院”脱离关系:独立学院的产生是利益均沾的结果,是不伦不类的怪胎。

◎让成人教育回归职业教育:真正体现职业教育或继续教育的特点。

◎停止大学办分校:办分校就是变相的教育产业化。

◎整顿大学的科技开发园和研究院:科技开发园决不能多,多则必滥。

◎实行教授定编制:不允许无限量地晋升教授,解决滥竽充数的问题。

◎砍掉三分之二的大学出版社和学报:让剽窃抄袭见光死。

◎整顿大少爷作风,严查大学财务支出:对大学的拨款、经费开支、建设项目、享受的待遇等进行严格监督。

整顿高等教育绝非仅以上十个方面,但这些是最主要的。刘道玉之所以能成为一个时代的符号,也正是因为他的国际视野和触及教育灵魂的改革理念:思想自由、教授治校、学生自治。

正如刘道玉在接受《新周刊》采访时略带辛酸的话:“80年代任职的大学校长之中,没有谁像我一样呼吁教育改革了,也没有谁对中国的教育理解更深刻了。”

即便是今天,像他这样敢于直言并且一针见血的教育家依然是极少数。

随着年岁渐长,他的耳朵已不太灵光,视力也在衰退,最麻烦的是他还患上一种书写痉挛症,右手提笔写字就颤抖,吃饭可以,拿刀可以,就是不能拿笔。

“这是天要杀我耶,我这种人不写作了,还能干什么呢?”

正如易中天教授所说:

“人们肯定刘道玉,其实是肯定改革;怀念刘道玉,其实是呼唤改革。改革是没有‘任期’的。惟其如此,刘道玉才成为了‘永远的校长’。”

▌中国有刘道玉,乃天下学子之幸;史书无刘道玉,乃世道人心之哀

在武大的校友里,无人不知刘道玉。关注中国改革教育史的,同样无人不知刘道玉,但在相关的资料与档案中,他却被有意无意的隐去了。

中国有刘道玉,乃天下学子之幸;史书无刘道玉,乃世道人心之哀。

在改革举步维艰、温饱都没解决、互联网尚未出现的80年代,刘道玉校长就创造了世界瞩目的教育奇迹,提携了无数青年才俊。尽管中途受阻、壮志未酬,然而他的成就和影响,早已超出校园和时代,至今无人望其项背。

作为改革家,他大胆创新、甘冒风险;作为教育家,他慧眼识珠、成就斐然;作为良师益友,他爱才如命、义薄云天;作为知识分子,他刚直不阿,不慕权位……

刘道玉在某种程度上,其实已经与中国40年的教育改革画上了等号,尽管武大至今没有刘道玉一个题字,也没有一座建筑、一条道路冠上他的名字。然而世所公认:他的生命历程、改革历程,早已与武大、与中国教育血脉相连。

11月24日,刘道玉先生刚度过他的九十一岁生日。

顺命又逆命

在洪流中浮沉的青年骄子

图源:《其命维新:刘道玉口述史》

“激进”是20世纪人类历史的主色调之一,与同时代那些杰出的头脑一样,青年时代的刘道玉,也经历了从热血到觉醒的痛苦历程。

农家少年的“诺贝尔梦”

1933年,刘道雨生于湖北枣阳一个典型的农家,排行老三。他6岁放牛,8岁念私塾,先生为他改名“道玉”。他后来的笔名是“路石”,这种自谦恰正如一则奇妙的人生预言——当一块美玉甘做铺路石,必有无数人通过它走向真理。

幼年教育造就了他淳朴善良、勤于思考的品质。他自小以诺贝尔为偶像,立志成为大科学家,到哪里成绩都是拔尖。

▍热血青年的报国心

少年刘道玉满怀激情,渴望报效国家。尽管对现实有困惑,他仍竭力做正确的事。大学期间参加抗洪,他带病坚守大堤。为了多学知识,他偷偷向老右派请教,去地摊上淘俄英教材。

1959年,作为优秀毕业生的刘道玉被选派留学苏联。出国前的新年,他与妻子新婚,恰逢“三年困难”,招待宾客的喜宴,是从“特殊渠道”买来的一锅糖水萝卜汤。

▍命悬一线,激进洪流中的浮萍

1962年,刘道玉在苏联攻读化学副博士,各科成绩全优。但因为代表留学生(专题)发言时触怒苏联当局,第二年就被点名遣返。回国后,他竟成为派系争抢的筹码,自此留学梦碎。

1966年,32岁的刘道玉跻身武汉校委,却无法生出兴奋和作为。目睹悲剧与荒唐,坚守善良的他迷茫了,也成了挨整对象。攻击他的大字报贴满校园,无数次非人折磨、命悬一线,他不得已留下遗言。幸有妻儿相爱扶持,才熬过艰难岁月。

其命维新:他为武汉大学而生

中国教育因他而辉煌

每个人来到世间,都负有使命。刘道玉的使命,就是壮大真理、爱生如子。他革新中国教育,为国家抡才,为民族养士。他的舞台,就是80年代的武汉大学。

▍大转折:主动请缨 重回珞珈

1977年,刘道玉被借调到教育部,参与冤假错案平反、高考制度重建。持续两年的过度劳累、营养不良,导致他重病住院。大病初愈,他拒绝了高教司司长的职位,回到与他一样饱受摧残的武大,誓要重铸母校的辉煌。

对大学里狂热反智、人才凋零的现状,他痛心疾首,又深知其弊。48岁成为全国最年轻的大学校长,享受讲师待遇,他却乐此不疲、废寝忘食——他终于获得机会一展拳脚,开始锐意改革。

▍武大奇迹:人生的高光时刻

刘道玉率先废除政治辅导员制度,实行导师负责、学生自治。他摸索出的学分制、双学位、转学制、插班生等先进制度,被各大高校争相模仿,有的延续至今。

80年代的武大学风自由、英才辈出。刘道玉时代的武大精英,成为中国文化新生的一张张名片:邓晓芒、李百炼、彭富春、杨小凯、野夫、易中天、于可训、张在元、赵林、艾路明、陈东升、葛鸿伟、田源……

“生不愿封万户侯”:命也?时也?

1988年,正当武大的奇迹震动世界时,刘道玉却突然被免职。持续近十年的教育奇迹戛然而止,“刘道玉时代”成为历史。

被免职后,刘道玉曾被委任某市市长等高官,但是他专门赴京谢绝任命。他说:“我不会做官,只会办教育”。也有世界名校发来邀约,他却以“我做不了拉赞助的校长”婉拒。

壮士暮年:拓展生命的新高度

功成身退者沉醉往昔、遭遇挫败者怨天尤人,是人之常情。但这都不是刘道玉。老年多病的他仍在锲而不舍地“与命运搏斗”,拓展生命的新高度——他播下的种子,将会成为时代的遗产,还是爱与美德的延续?这取决于我们每个人的选择。

▍“当代蔡元培”

步入多病体衰的暮年,刘道玉依然不失“战士”本色:他批评教育、文化以及社会积弊。这些批评虽不失青年时的锐气,却满是长者的悲悯与大爱。

他斥责功利化的教育是“无意义地戕害人性”,对官僚化、背弃现代文明的教育更是深恶痛绝;他理想的大学是,以学生和教授为本,思想自由,学术至上,学风民主,创造不止。

没有最好的时代,只有不屈的战士

经历过高光时刻,又在高峰中跌落,刘道玉没有怨天尤人,也没有沉迷于昔日荣光。他潜心研究教育理论,还成立了刘道玉教育基金会,将慈善注入教育。正如易中天所说:刘道玉不是一个圣人,他是一个战士。

三十多年笔耕不辍,但他的所思所写,不是为自己辩护立传,而是探寻“何谓人才、何谓大学、何谓教育之真谛”等追本溯源的大问题,以及中国教育转型的现实路径。这些作品,是传承、复制珞珈山奇迹的密码。

“对理想拓荒,努力改变现状”

2008年以后,刘道玉受熊彼特、德鲁克等大师的启发,从“破坏性创新”、“管理者的领导力”等角度,为自己的教育实践注入新鲜血液,尤其在“如何发现天分、如何培养人”等具体问题上,有了新的理解和阐释。

他对教育的诊断和设想,无一不指向其病根所在。但是他说:“光有理想和理论是不够的,只有行动起来、努力改变现状,才是对理想的拓荒。”

“实为道玉,却甘做路石”——天才少有,教育家更稀缺

大学之大,在于大师;文明之大,在于文化

刘道玉开创的奇迹,常被归因于他的人格魅力和教育家才能。但真正成就“70年来最好校长”的,其实是他的“教育家精神”:爱生如子,不甘让天才埋没、被戕害的大爱;为民族抡才养士的使命;为捍卫神圣不可侵犯之教育规律的“教条主义 ”。

最难能可贵的,是他“实为道玉,却甘做路石”的谦卑——天才可能成为改变时代的巨人,但像刘道玉这样的教育家,却成就了无数个巨人。

在多变的时代“扼住命运的咽喉”

刘道玉先生这一代人的际遇,是现代中国的“活历史”:他们生于旧时代的文化余辉;在人生最美好的时刻,却如浮萍一般随激流浮沉;在世纪末“巨轮掉头的瞬间”,只有少数的勇者抓住机遇,创造了震惊世界的奇迹……

我们无法离开时代巨变的曲线,去思考刘道玉的幸运与不幸,但是他身上的“教育家精神”,与“扼住命运咽喉”的努力,永远值得我们致敬、传承。

刘道玉先生的思想和精神,将会成为时代的遗产,还是美德、真理和爱的延续?这取决于我们每个人的选择。

耄耋抗疫,勠力启蒙

2020年1月,武汉爆发疫情。夫人重病住院,刘道玉在陪护期间,突然感染流感,高烧39度。万幸的是,在武汉封城前的一周,二老痊愈出院。

当全国进入紧急状态时,刘道玉发动海内外学子积极抗疫,筹措紧缺的抗疫物资,并发表《有必要就疫情进行一场全国启蒙》。

现在刘道玉在武汉泰康之家·楚园社区安度晚年,但仍然坚持笔耕不辍,近年来先后出版了《论爱的教育》《其命维新——刘道玉口述史》等著作。就在前天(2023年11月27日)还举行了新书《珞珈子规啼》《教育改革论说集》的图书分享会。同时,《刘道玉全集》编撰工作已全面启动。

刘道玉先生在会上说,我为什么著作比同辈校长、教授多,原因不是我比别人聪明,而是我比他们勤奋、胆大、敢为人先,敢说别人不敢说,敢为别人不敢为!而且长期三个结合:头和枕头结合,屁股和板凳结合,笔和稿子结合!这次刘道玉著作全集编辑,可能有二部著作不能入编,是因为我不愿意连累编辑和出版社!我希望在我有生之年看到《刘道玉著作全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 51.CA 立场。
x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