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无忧资讯 /
  2. 全球 /
  3. 美商会:美企在华压力是中国内部竞争 /

上海美国商会主席:美企在华最大压力是中国内部竞争

美商界领袖:美企在华经商最大压力是与在地竞争光华日报| 1910年创刊创新每一天生活

上海美国商会董事会主席谭森(Sean Stein)日前表示,美国政界经常讨论与中国在军事、经济、科技、价值观等面向的战略竞争,但实际上美企在中国面临的最大压力是中国内部竞争。

美国自由亚洲电台报导,华府“战略暨国际研究中心”(CSIS)5日举办研讨会,与会学者对中国的市场现况进行了剖析,并对中国的经济前景作出预测,谭森在会上谈到美国企业在中国经商的压力。

他表示,美国政界经常讨论与中国在军事、经济、科技、价值观等4个面向的战略竞争,但美国企业在中国营运时所遭遇的最大压力其实是第5个方面的问题,也就是中国内部竞争。

他说,“50年前美国企业进入中国时,那时候没有国内竞争,他们被迫与中国国企合资。虽然这件事并不会为美国企业带来好处,但这是他们在中国做生意的成本”。

但是,谭森说,“最近,我和一群在中国经商的美国企业总裁对话。我问他们,晚上无法让他们安睡的市场风险是什么?他们都说,不是安全、台湾或是美中关系,而是中国的中小企业。这些中小企业的聪明员工云集、熬夜加班,随时有可能影响美国企业的生意”。

谭森表示,美企在中国虽具制造和研发领域的品质优势,但中国中小企业也在特定能力上占优势,“中国企业在回应市场时比美国的企业更快,它们更会使用数位策略,它们能快速适应并使用新兴技术,它们更会行销、也更会申请许可证照”。

谭森认为,中国的中小企业正在急起直追,因此美国企业需要提高自身竞争能力,同时也需要美国政府的协助,“在战略竞争的框架下,如果美国企业无法与中国企业在中国市场抗衡,美国便无法与中国在经济上展开竞争”。

新加坡国立大学东亚研究所长郝福满(Bert Hofman)则在会上指出,中国经济虽可在今年达到5%的成长预期,但中国市场依旧面临消费者与投资方信心不足的问题以及4大结构性挑战,分别是债务、人口、美中脱钩以及需求问题。

郝福满指出,中国需要强劲的政策解决这些问题,虽然这些问题未必全部都要立即解决,但“债务问题是相当紧急的,剩余的问题则会是长期的结构性问题”。

华盛顿智库“外交关系协会”(Council on Foreign Relations)中国项目研究员刘宗媛则认为,除了上述问题,地缘关系紧张也会使外资对进入中国裹足不前,导致中国经济难以取得复苏动力;此外,中国正面临生育率下降的人口问题,也将进一步恶化本已状况不佳的房地产市场。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 51.CA 立场。
x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