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无忧资讯 /
  2. 全球 /
  3. 李在明为何遇刺?谁能渔翁得利? /

李在明为何遇刺?谁能渔翁得利?有这5种可能性

1月2日上午,韩国最大在野党共同民主党党魁李在明在视察釜山新机场建设工地时遇刺, 一名头戴蓝色纸冠的男子持刀刺向李在明颈部,导致李中刀倒地。据韩媒最新消息,李在明目前意识清醒,暂无生命危险,袭击者也被当场逮捕。

共同民主党是当前韩国民意支持率最高的政党,超过总统尹锡悦所在的国民力量党。 该党历来对华友好,在近年反华民意汹涌的韩国,是一派难能可贵的政治力量,党魁遇刺,非比寻常。

那么李在明究竟为何遇刺?可能动机大致有以下五种。

首先,今年是韩国政治的重要节点,4月10日,韩国众议院即将迎来换届选举,行刺一幕是否有可能是韩国进步派为提振选情,自导自演?

这种可能性几乎不存在, 从几个月前的绝食事件来看,李对“以自残博同情”的分寸拿捏精准,本次颈部中刀实在过于凶险,而且眼下共同民主党民调领先,没有如此冒险的必要。

当地时间2022年2月21日,韩国共同民主党总统候选人李在明(左一)、国民力量党候选人尹锡悦(右一)参加由中央选举管理委员会主办的电视辩论会。

第二,刺杀李在明是否只是“独狼”作案,出于个人恩怨而痛下杀手?这种可能性无法排除。 韩国社会政治割裂严重,李民望甚高,但对其恨之入骨的也大有人在。

比如绝食事件中,很多韩国民众并不认为李当真是为了国民福祉、坚定反对日本(专题)核污水排放而绝食,不少韩国人对其冷嘲热讽,称绝食期间不忘四处活动的政治人物闻所未闻。

当地时间2023年8月31日,李在明宣布无限期绝食静坐,抗议总统尹锡悦“暴政”。

而李在明同时与多起人命案件相关,韩国检方就李在明贪污及非法向朝鲜(专题)输送资金展开调查后,截至去年3月,李身边亲信已有5人离奇死亡,其中包括李在明的前秘书室长,李在明试图参加死者追悼会,甚至遭到家属拒绝。

关于检方的不法指控,李的态度是不法行为都是亲信个人所为,与自己无关,遭到检方传唤的亲信证词显示李在明知情,但李坚决否认。

扳倒政治人物的过程大都伴有血雨腥风,是否有人会在这个过程中升级仇恨,断然下手,并不好说。

当地时间2024年1月2日,韩国釜山,韩国最大在野党党首李在明出席活动,参观机场建设工地,在与记者们进行问答时突然遭到一名持凶男性袭击。

第三,李在明遇刺是否与共同民主党内斗有关?一个值得思考的细节是,遇刺当时,韩国媒体正在向李在明发问,询问其对于李洛渊另组新党的看法。

这里需要注意,没有完美无瑕的政治人物,韩国检方针对李在明展开的一系列司法调查,毫无疑问是为了政治博弈服务,但如果说这些指控完全都是凭空捏造,可能也有失公允。

李在明绝食前后,共同民主党民意承压,一度跌至27%,党内关于“换帅”的呼声不绝于耳, 称李案系个人腐败,与党无关,李已沦为共同民主党的负资产,要求李在明退位,一度有传言称,另一位党内重磅人物,前文在寅政府总理李洛渊将接手党魁。

李洛渊。图源:韩联社

但在李在明绝食的最后关头,韩国进步阵营精神领袖、前总统文在寅亲自赴病房探望,有了文在寅的背书,“换帅论”逐渐式微,党内曾经主张换下李在明的领导层也遭到清洗,这也解释了,为什么今天的共同民主党会走向分裂,李洛渊会决定另立山头。

平心而论,李在明把持党务,为个人逃避司法调查服务,的确有说不清的地方。比如,李先是打破惯例,在总统大选失败后马上参选议员,同时利用共同民主党在国会内部的主导地位,持续延长国会会期,因为韩国法律规定,国会会期内,逮捕议员需要国会投票通过。

又如,李在明主导修改了共同民主党的党章,明确提出即便党首遭到司法审查,一审二审被判有罪,仍然可以继续担任党魁,继续把控党派力量。

李在明此前曾明确表示,如果遭到司法调查,会主动放弃议员需国会投票通过,方可逮捕的特权,但在李绝食事件后期,他又出尔反尔,呼吁共同民主党议员投票阻止韩国检方拘捕自己。更有甚者,因为投票中部分共同民主党议员对逮捕投了赞成票,李甚至指示严查内奸。

当地时间2023年9月27日, 韩国法院决定不予批捕李在明,李在明走出拘留所时发表讲话。

李在明如此作法“吃相欠佳”,部分党内人物颇有微词。 例如,韩国国际政治学泰斗,文在寅时期的总统特别顾问,文正仁9月接受凤凰网采访时就曾提到,李的绝食更多关乎个人司法调查,此番表态颇为注意尺度,但是其中流露的态度,明眼人一看便知。

第四,李在明遇刺,是否有可能是韩国执政党铲除异己,因司法调查扳倒李在明无望,于是铤而走险?这种可能性同样不大,主要原因在于李在明的伤势。

釜山警方称,李在明的颈部伤口只有一厘米,出血较少。这种伤势很可能并不致命,而对于即将到来的众议院选举,在野党领袖“负伤”,更加便于博取民众同情,韩国执政党目前民调已经落后,安排这种“小打小闹”的行刺,有百害而无一利,而如果是为了2027年总统大选一劳永逸,理应存在更加“万全”的行刺手段。

当地时间2024年1月1日,韩国首尔,民众在车站收看韩国总统尹锡悦发表新年致辞。

第五,事件是否涉及超越韩国的“境外势力”?在各方博弈激烈的亚太地区,关键国家的政客遇刺大家并不陌生,2022年,日本前首相安倍晋三就在奈良街头遇刺身亡。

安倍生前在日本政坛拥有极高声望,安倍派在自民党内势力最大,而内外政策方面,安倍不但与执政的岸田等三派联合不同频,也与美国不同路。 比如,安倍死前曾接受《经济学人》采访,明确表示俄乌冲突之所以爆发,乌克兰有责任。

安倍死后,安倍派的霉运并没有停止,日本政坛的一系列丑闻基本都在围绕安倍派展开,统一教会事件持续发酵,近期的黑金事件更是雪上加霜,安倍派正面临土崩瓦解的风险。

具体到安倍死因的一些内幕,日本内部存在种种争议,包括孙崎享(编者注:前日本外务省国际情报局局长)在内,也有前政要对主流观点持怀疑态度。

综上所述,真相究竟是五种动机中的哪一种,目前还没有官方说法,各选项也可能性不一。但是结合这两年东北亚政坛多次发生的遇刺事件,今天的这起行刺将会给韩国乃至东北亚地区带来的波澜,以及类似事件再次发生的可能性,我们还需重视起来,静观其变。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 51.CA 立场。
x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