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无忧资讯 /
  2. 全球 /
  3. 首家地方“坏账银行”,自身成了坏账... /

首家地方“坏账银行”,自身成了坏账...

本来是处置地方不良资产的“坏账银行”,成立近10年时,自身却成了“坏账”。

这戏剧性一幕发生在安徽地方AMC——国厚资产管理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国厚资产”)。

1月2日,国厚资产公告称,公司未能按时偿还2.98亿元到期债务。

国厚资产成立于2014年上半年,该公司为国内首批、安徽首家地方资产管理公司,总资产早已超百亿。

国厚资产出身名门,系四大AMC之一的东方资产联合安徽当地民营企业设立,占尽天时地利人和优势。

但不幸的是,首家“坏账银行”,自身却成了“坏账”。而在国厚资产背后,站着一位低调的富豪李厚文,其资本版图过千亿。

这到底发生了什么?

债券违约

2.98亿元到期债务未能按期偿还,国厚资产公告称,受宏观经济下行影响,部分资产包处置不达预期,导致公司资金回收不达预期;同时公司投资部分股权未能按照计划退出,使公司出现流动性紧张。

另外,由于近几年融资环境发生较大变化,国厚资产有息负债不断被压缩,宏观去杠杆(电视剧)导致公司再融资面临一定的挑战。

国厚资产表示,面对流动性紧张的问题,公司积极采取措施,保证公开市场不违约,同时积极盘活存量股权资产,引入债权和股权资金。

国厚资产也积极与债权人沟通,以时间换空间,目前已取得部分债权人谅解,正在准备展期与和解,目前上述违约未对公司经营造成实质性不利影响;且尚未触发信用类债券交叉保护承诺。

财经众议院注意到,目前国厚资产存续债券4只,存续规模21.62亿元,其中一年内到期规模有9.39亿元。

国内首批地方AMC

国厚资产在业内的地位非同一般。

与华融、信达等四大银行系AMC成立是为了解决四大银行不良资产一样,地方资产管理公司的成立,是为了解决地方不良资产。

2014年上半年,监管机构批准广东、上海、浙江、江苏、安徽五省市设立或授权地方资产管理公司(AMC),从金融机构购买不良贷款。各银行、信托、财务公司、金融租赁公司等金融企业,可以向这些地方资产管理公司转让不良资产。

成立地方金融资产管理公司的背景是,在当时经济增速放缓的背景下,金融机构不良资产风险增大,因此各地迫切需要有专业机构来处置和收购金融不良资产,化解和降低当地金融风险。地方金融资产管理公司作为金融业的延伸,可通过有效消化和处置金融不良资产,保障金融业持续、健康发展。

而国厚资产,成为国内首批、安徽首家地方资产管理公司。

此外,根据当时公开的材料可知,安徽地方资产管理公司是唯一有民营资本参与的。国厚资产由上海东兴资产管理公司联合本地优势资源企业共同发起设立,发起人为央企东方资产管理公司的全资子公司。国厚资产的注册地在安徽芜湖,初始注册资金为规定的最低限额——人民币(专题)10亿元。

在地方资产管理公司成立之前,我国金融机构不良资产处置工作只能由长城、信达、华融和东方(四大资产管理公司)等极少数资产管理公司负责。

国厚资产官网显示,截至2021年底,其累计收购不良资产超1500亿元;参与管理各类基金百余支,总规模达1000亿元。

何以至此?

国厚资产以不良资产经营业务为核心,收购、管理、经营和处置各类金融企业和非金企业的不良资产。

财报显示,国厚资产自2019年起总资产始终在下降,从2019年的154.39亿元一路减少至2023年上半年的126.8亿元,减少18%。

2022年,国厚资产营业收入5.5亿元,同比降65.33%,亏损3.3亿元,同比降180%。

2023年上半年,国厚资产营业收入4.1亿元,同比降33.83%,净利润1.14亿元,同比降11.8%。

截至2023年6月末,国厚资产总资产为126.8亿元,总负债76.18亿元,净资产50.62亿元,资产负债率60.08%。

国厚资产主要以流动负债为主,占总债务的58%。2023年6月末,国厚资产流动负债有44.54亿元,其一年内到期的短期债务合计有2.54亿元,但其账上货币资金有2.15亿元,难以覆盖短期债务,公司存在一定短期偿债压力。

在财务弹性方面,截至2023年3月末,国厚资产银行授信总规模有19.14亿元,未使用授信额度仅为0.03亿元,可见公司备用资金不足。

2023年6月,联合资信将国厚资产主体评级和相关债券评级下调至AA,评级展望调整为负面,上次评级均为AA+,评级展望为稳定。

联合资信表示,不良资产管理行业固有风险较高,外部环境变化可能导致国厚资产不良资产回收低于预期,资产的信用风险加大及主要股权投资企业持续亏损等因素可能对其产生的不利影响。

屋漏偏逢连夜雨,在业绩下滑、评级下调的同事,监管措施也不约而至。

近日,由于募集资金使用不规范、信息披露不及时、信息披露不准确等问题,安徽证监局对国厚资产采取出具警示函的行政监管措施,并记入证券期货市场诚信档案。

低调富豪的千亿资本局

作为首家有民营企业参股的地方资产管理公司,国厚资产背后站着一位民营资本玩家,其名字与公司名字同样都有一个“厚”字。

天眼查显示,安徽博雅投资有限公司持有国厚资产32.44%的股份,为公司第一大股东。而安徽博雅投资,穿透以后的实控人显示为自然人李厚文。

资料显示,李厚文,1978年出生于六安舒城县,现年45岁,毕业于北京大学,硕士研究生学历。

李厚文早年在老家从事建筑方面的工作,2005年,李厚文创立了一家名为博雅商贸的小公司,做起了零食生意,次年,他创办安徽文峰置业,进军房地产行业,赚得盆满钵满。2014年,李厚文在芜湖创办国厚资产,并以此为平台,快速布局资本圈。

目前,李厚文通过自己名下的安徽博雅投资、深圳市朗润集团、芜湖厚实商贸三家公司间接控制着国厚资产约52%的股份。

据媒体测算,李厚文目前的个人身价约为30亿元。但其一手构筑的商业版图,已突破千亿规模。

天眼查显示,李厚文担任法人的公司共有8家,担任股东和高管的企业,各有5家、14家。

李厚文本人,在不良资产处置“江湖”名声不小。

2019年,旗下国厚资产斥资10.3亿元增资长安保险,成为第一大股东,他又接手合肥烂尾项目“国开公馆”的重整复工。

其后,李厚文以债务重组,推动莲花健康(原*ST莲花)摘帽,还帮助了深陷债务危机的华昌高科。

据知情人士透露,从机构选择来看,国厚资产的策略是“一大一小”,“大”是上市公司,“小”是烂尾楼盘等房地产项目,两者价值比较好测算。

但李厚文也偶有失手。他试图托管盘活中弘股份,2018年底,中弘股份被深交所摘牌。

今年4月,国厚资产发布重大投资公告,宣布携手子公司芜湖昱顶,以100亿元收购上海浦创100%的股权,间接入股古井集团,染指八大名酒之一的古井贡酒。

交易完成后,国厚资产将以30%持股,跻身古井集团第二大股东,仅次于持股54%的亳州市国资委。

财经众议院注意到,李厚文尽管商业版图不断扩展,但其千亿资本布局却难言成功。

2019年入主长安保险时,李厚文放言,3-5年内,争取保费、总资产均过百亿,且亲自挂帅“二次创业”。

但2022年,长安保险资产规模才刚破70亿元,净亏近3个亿,前一年亏1.12亿元;综合偿付能力充足率等指标,均低于监管要求。

今年3月,大公国际调低长安保险信用等级,首次降至A-。其依据之一,截至2022年末,长安保险股权被质押比例超四成,国厚资产所持的31.68%股权,全数质押。

除了质押长安保险的股权,李厚文还将国厚资产的股权频繁质押。

2022年财报显示,他用安徽国厚资本20%的股权,进行质押担保,向昆仑信托借款1.99亿元;又以其价值4亿的股权,在东莞银行合肥分行借款2亿元。

这无疑暴露了其资本版图资金链的捉襟见肘。

此番国厚资产债券违约,如何收场?李厚文能否施展财技救国厚资产于危难之间,业界拭目以待。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 51.CA 立场。
x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