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无忧资讯 /
  2. 玩乐 /
  3. 走遍四海还是最美威海 宛如人间仙境 /

走遍四海还是最美威海 宛如人间仙境

威海是一座新城,它又是一座老城,我们熟悉的威海是一座海滨城市,是联合国命名的宜居城市。我们还知道威海是天尽头,是山东半岛的最远端。

但是,我们不知道是威海境内自汉朝就有不夜县(设治于今荣成市不夜)、昌阳县(设治于今文登市宋村东)、育犁县等县制,我们还不知道的是威海境内有着不少我们不熟悉的英式建筑和甲午遗迹,以及威海在历史长河中留下的人文遗存。

甲午遗迹

虽然威海是1987年才成为地级市的,但它在清末就成为了列强看中的香饽饽,是中国被瓜分租借的“七子”之一。

威海是渤海和山东半岛的天然屏障,在威海湾的湾口处,有一个3.15平方公里的岛屿,这就是享有“东隅屏藩”和“不沉的战舰”之称的刘公岛。刘公岛是清末中国第一个海军北洋水师的诞生地,甲午海战在此留下了深刻的历史印迹。

清光绪七年(1881年)北洋水师就在岛上设起了工程局、机器厂、屯煤所等,后又在此岛设电报局,建提督署,修铁码头,筑炮台,办水师学堂等。直至1895年2月17日,丁汝昌战死(自杀),日军在刘公岛登陆,北洋舰队全军覆没。

如今在刘公岛还留有清朝北洋海军提督署、水师学堂、古炮台、北洋海师忠魂碑、麻井船坞、北洋海军铁码头、丁汝昌纪念馆等甲午战争遗址。黄海无垠的海水苍茫,陪伴着英烈百年来的惆怅。

威海的英式建筑

今日的海滨之城威海是一道靓丽的风景,而历史上的威海却是多灾多难的。

甲午战争之后,没有了北洋海师的清政府只能割地赔款,威海卫就这样被日本海军占领了三年之久,但是到了1898年,英国人又来了,他们强租威海卫,刘公岛成为其皇家海军远东舰队的避暑疗养之地。这一来就到了1933年国民党海军来此驻防,但后来又被日军占领。

英国租借刘公岛达42年之久,他们在岛上建了不少的英式建筑,至今大多保存完好,如今有些已经成为文物,也成为了刘公岛旅游著名的景点。

威海及刘公岛上知名的英式建筑有:共济会徳恩垂会馆、弟兄会传教士居所旧址、英利商行仓库、大英施医局、基督教堂、英商海滨避暑房旧址(四眼楼)、英国领事官邸旧址、东山路英人住宅、刘公岛修船所、华勇营大楼、英国太平洋舰队司令部等。

威海的其它历史文化遗迹

威海建市(升级为地级市)伊始,原县级威海市命名为环翠区,其名字的由来则是因为环翠楼;环翠楼始建于1489年,坐落在奈古山东麓,当时是威海卫明城墙的塔楼,今日仍可见到明城墙遗迹。现在的环翠楼虽然是后来复建的,但公园内及周边古建筑众多,是威海旅游不可不去的标志性景点之一。

老集丛氏宗祠,老集丛氏宗祠位于威海市环翠区皇冠街道,据说建于清代。中国宗祠很多,但是能够被列入文物的不多,丛氏宗祠却是山东省文物保护单位之列。

老集村始于明朝,早年以丛氏为主,于是就有了家庙——丛氏宗祠。祠堂占地470平方米。坐北朝南,是一个面积不大的四合院式的建筑。其正房有四间,西厢三间,前房东面一间西二间,之间为大门与过道。正房房脊两头是龙,山头有三块正方形石头,形成“品”字形。这是中国北方家族祠堂建筑的缩影,很值得一观。

威海看海美如画,但想要了解威海,除了海,还有甲午遗迹,还有英式建筑,因为这才是威海的全部。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 51.CA 立场。
x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