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无忧资讯 /
  2. 全球 /
  3. 居民众筹5亿重建小区,不用靠拆迁了 /

新选项!居民众筹5亿重建小区,不用靠拆迁了

在土地财政越来越难以为继的语境下,为一些老旧小区松松绑,同意乃至鼓励部分小区居民自拆自建,应该成为改善民生福祉的有效途径。

一个自筹自建成功的案例。该小区翻建费用按照市、区和产权人2∶2∶6比例分摊,从筹备到入住前后历时近10年。

然而,据当地媒体报道,仍未画圆最后的句号。即便是缠绵近10年之久,建成入住一年后,该楼房居民仍未完成“确权登记”。现有的政策还不能适应城市发展的新模式和新路径,相关的一系列制度没有跟上。

03

只是,无论如何,也该赶紧“摸着石头过河”了。

来自住建部数据,目前我国待改造的老旧小区约16万个,涉及居民超过4200万户,建筑面积大约是40亿平方米。

随着各地城市住宅大量“变老”,之前政府大包大揽的危旧改造模式,显然不可持续。而之前依赖拆迁置换的赚差价做法,似乎也越来越难了。

这个时候,不妨充分发挥民众更大的自主性,让老百姓参与到城市更新的过程中来。

事实上,之前的此类政策一直都在强调民众的参与。《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全面推进城镇老旧小区改造工作的指导意见》中就有类似表述:

推动构建“纵向到底、横向到边、共建共治共享”的社区治理体系”;

“激发居民参与改造的主动性、积极性”;

“合理落实居民出资责任。按照谁受益、谁出资原则,积极推动居民出资参与改造,可通过直接出资、使用(补建、续筹)住宅专项维修资金、让渡小区公共收益等方式落实。”

此外,这份指导意见也强调,“推进城市更新和开发建设方式转型”,啥是转型?想来,无非是对之前开发商主导或政府主导的反拨而已。

图/图虫创意

城市是人民的,城市更新不妨多一些自主,多一些自建,多一些自力,并不是什么坏事。以产权为区隔,“谁的孩子谁抱走”本来就具有实体正当。

政府作为公共服务基础设施的产权主体,责在公共区域更新;居民作为房屋的产权主体,负责小区楼宇等私人物业的更新,同时,政府也负责规划设计、建筑规范、过程监管等公共职责。

这些事情做好了,则城市的内核就会充盈起来。

也因此,像浙工新村这样居民自掏腰包拆旧换新的做法,相信以后会越来越多。

大门已经打开,剩下来的就是保持力道,善始善终,把已然划过长空的曲线,画成一个闭合的圆环。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 51.CA 立场。
x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