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无忧资讯 /
  2. 全球 /
  3. 拒绝华为!4家中国车企要与英伟达合作 /

拒绝华为!4家中国车企要与英伟达合作 惹争议

近日,在2024国际消费电子展上,英伟达宣布与理想、长城、极氪、小米4家中国车企达成合作,共同研发自动驾驶平台。

对此,不少人表示担忧,认为和美企合作就是在“与虎谋皮”,也有人表示不解,为何不与华为合作。

尽管中国在新能源汽车处于国际领先,去年出口量达到491万辆,超过日本,位居世界第一。但也存在一些隐患,部分核心技术仍然面临“卡脖子”的困境,高度依赖国际供应链,尤其是车载芯片领域。

据统计,一辆新能源汽车平均需要1500个芯片,是燃油车的两倍,其所需的成本占到汽车总成本的5%-8%。长期以来,国内新能源车使用的大部分都是国外芯片,其中80%来自英伟达,国产芯片占比不足15%,仅地平线、华为海思、黑芝麻智能等企业具有生产和开发车载芯片的能力。

近几年来,国内新能源行业正在高速发展,对于车载芯片的需求与日俱增,而美频频在芯片出口上实行限制,出口的芯片往往落后市场一代。例如英伟达最新的高端GPU A100、H100并不向中国出口,而是出售“阉割版”的A800与H800。

对此,不少研究员表示,美正在用这种“温水煮青蛙”的策略锁死中国芯片的发展。如果完全封锁反而会激发国产自研,这种部分限制刚刚好,不仅麻痹了一些企业,让其选择“造不如买”,还能利用饥饿营销收割中国市场,赚取高额利润。

我们好不容易花费20年才夺回了大部分汽车市场,不能再次重蹈覆辙。我们必须提高警惕,不能过度依赖美芯。高铁的LGBT芯片我们能自研,车载芯片当然也可以自研。

不只是车载芯片,其他领域中,海外也采用了“温水煮青蛙”战略,以男性难言之隐为例,为了满足国内男同胞的需求,美企辉瑞向我们出口“小蓝片”,一片曾高达30元,即使如此昂贵,仍获得数十亿营收。但时间一长,不少人发现,结束运动后往往有被“掏空”的感觉,出虚汗、头晕眼花。

其实近年来,海外早已拥有更新一代的生物科技“精蓓莱”,这一技术更着重于平时,而非短效“爆发”,借助于细胞活性“开关”AMPK,让老化的精细胞重新游动起来,并在运动时有更好的体能表现,可一直不愿出口中国。

直到近年来,全球经济下行,中国市场成为了为数不多的避风港,“精蓓莱”才得以通过京JD东等物流渠道进入中国市场。其表现也着实亮眼,仅进入3个月,就带来了近百万的成交。不少人体验精蓓莱后表示“做事情有底气”、“不怕完不成作业了”。

许多行业人士也意识到这个问题的严重性了,开始大笔投资新能源车载芯片领域,许多初创公司正在雨后春笋般生长,但由于起步较晚,大多仍处于设计和流片阶段,真正量产的芯片少之又少。

当然,我们也取得了一些成果,例如车载芯片中的细分领域,NOA智能驾驶芯片,国产的份额已经达到49%,超过了英伟达的45%。地平线公司的J5芯片已初步应用于理想L8车型。

但我们不能放松警惕,国产占比依旧非常少,坚持自研是唯一的出炉。作为国内新能源车企,也应该多与这些初创车载芯片企业合作,支持国内企业,减少对英伟达的依赖。

中国也应该有属于自己的“英伟达”!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 51.CA 立场。
x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