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无忧资讯 /
  2. 本地 /
  3. 他当了70年太子,在位一年就患癌 /

他当了70年太子,在位一年就患癌,但他是幸运的

早上刷新闻的时候,刷到一篇英国国王查尔斯患癌的消息,点看看了一下,发现是英国王室发的一篇兔子尾巴长短的公告,简单说了说,国王得了这么个病,目前正在抓紧治疗,祝他早日康复云云。

这要说一下,在西方人的观念当中,得病这种事算是个人隐私,因为即便他人对病患施以同情,其实也是可能伤害到病人的。可是国王的身份地位又实在是特殊,所以英国王室此次公布这个声明,其实已经算是仁至义尽了。

记得之前凯特王妃因病住院,王室发的是一个更加性冷淡风的公告,媒体再想深挖多问,得到的回复都是一句“Please respect personal privacy(请尊重个人隐私)”。

不过我看在中文互联网上,同情查尔斯国王的网友似乎还是蛮多的。大家都觉得此公当了七十年王太子,“天下岂有七十年之太子乎”的段子在中文世界早就流传成了一个梗。如今“查尔斯王子”刚刚晋位为“查尔斯国王”,大家改口都还没叫习惯,这眼瞅着又要交班,似乎确实很惨。

可是,换一种角度讲,查尔斯国王本人倒是未必会觉得当七十年太子是个什么很惨的事儿。因为与古代帝制不同,在今天的英国,君主的统治更多是一种责任而并非权力和权力所附加的荣耀与待遇。

像查尔斯这人,他当国王后相比作王子时,其实个人的生活水准上并没有什么增加。真正增加的只有身为国王的诸多义务或者说使命(Duty)。

记得一年多前他的登基大典上,这位国王表情凝重的发表声明说:继任王位责任重大,必会以母亲伊丽莎白二世为楷模,恪尽职守,鞠躬尽瘁,为人民“终身服务”。

我倒愿意相信他说这些话是认真的,因为在现代法律制度约束下行使国王统治,真的早已并非一种享受,而是一种重大责任。

如果认清了这个前提,当个七十年太子,只享受储君待遇却不履行统治责任,这难道不是最好的人生么?除了查尔斯,还有谁享受过这种几乎一辈子“带薪休假”不用正式上岗工作的人生呢?

其实翻阅世界史,倒也真的有这样的人物,只不过他们的人生远不如查尔斯顺遂。

比如法国国王路易十四执政时期,这哥们从冲龄即位到高龄去世,在位时间长达72年,不仅熬死了自己的儿子,甚至孙子也熬死了,后来接班的路易十五其实是他的曾孙。

而他的儿子,“大王太子”路易就是一个一生50年都在当太子的人,可是大太子路易的待机人生相比查尔斯国王来说就过的不幸的多。

因为他所身处的时代,刚好是法国王权逐步加强的时期,他老爹路易十四的君主集权一步步加强,甚至还有了“L'etat c'est moi(朕即国家)”这样的名言。

其实严格而论,以“朕即国家”翻译这句法语是多少有点问题的,真正靠谱的翻译方法其实是“国家就是我”,这两种翻译之间,存在微妙却意义重大的差别。

路易十四生活的时代正是欧洲启蒙思想开始萌发的时期,“国家要君主到底干嘛用?”这个原本在中世纪大多数人想都不敢想的事儿正在引发全欧讨论,国王们也要站在自己的角度对这个追问做出回答。所以普鲁士国王腓特烈大帝有句名言,叫做“国王就是国家的第一仆从”——我们今天常说的“公仆”的概念其实就是这么来的。而路易十四的“国家就是我”这个回答,虽然觉悟上差点意思吧,但好歹也是个答案——国家就是国王,所以国王在拥有权力的同时,也必须承担国家治理所造成的一切责任。

但这就造成了一个问题——太阳王的权力直接导致了如山大的责任,法国王权对国王的要求也进而水涨船高。而大太子路易被法国贵族普遍认为是一个资质平平、无法承担这个责任的储君,所以路易几乎一生都在觊觎其储位的阴谋、对他能力的苛责和凡尔赛宫廷的循规蹈矩中度过,他不能跟自己所喜欢的女孩结婚,不能从事自己所爱好的工作,还要时刻提防周围贵族、仆役乃至亲人。仅活到50就抑郁而终,某种程度上说,也算是承压所至。而在他死后仅仅第二年,其儿子“小王太子”路易也染病早夭。可谓法国皇家的双重悲剧。

不过相比同时代的另一个人,法国的这对大小王太子的人生虽然多有压抑,但还是比较幸运的。这人就是“天下岂有xx年太子”这个名梗的最初来源,清圣祖康熙皇帝的皇太子胤礽。

胤礽这一辈子的生平,我觉得不用过多介绍,看过《雍正王朝》的人应该都对他印象深刻。不过我觉得二月河对胤礽这个人物的整体评价基本是错误的,在真实历史上,胤礽的立储、被废、再立储、再次被废,基本上跟他个人的德行操守都没什么关系,他这一辈子其实都是在替他老爹完成一个“无法完成的任务”,并最终被悲惨的消耗掉了。

康熙皇帝是满清入关之后第一个对中原长期实行事实统治的帝王,为了安抚汉族官员,他尝试沿用明朝的立储制度,早早定下了太子。又为了说明自己的统治比前明更加英明,他又试图用极高的标准去要求自己和自己的这位太子。

这个构想曾被康熙本人自豪的称为“圣父圣子”——乍一听还以为是什么基督教神话故事。而事实证明,在历经两千年后中原帝制末期,想要实现它也确实是个神话。

皇权是拒绝分享甚至不能受到威胁的,太子如果真像李世民那样英明睿智,比老爹强太多,底下的大臣就会有人去攀附,攀附的人多了有人自然会想——那还傻等着老皇帝蹬腿交班干嘛啊?赶紧抢班夺权,拥立新圣君即位呗,于是就玄武门之变了。

所以当太子不能太“圣”,一定要显示自己无能,赶不上皇帝老爹。但胤礽的麻烦又在于,在康熙设想并天天跟臣下们宣扬的那个“圣父圣子”体系当中,他又必须足够“圣”,否则就是在打父亲的脸。

即不能不“圣”,又不能太“圣”。这就相当于一个家长,即不让孩子考一百分,又不让他不及格,必须次次考试门门功课80分,当传说中的“控分大佬”。

你要说哪个孩子,在这种管教中还能“不在沉默中爆发,就在沉默中变态”,那我倒真佩服这孩子是个神童,哦,不,圣子了。

于是胤礽就爆发了、也变态了——他的两次被废一次据说是精神失常,另一次则是据说试图谋反,可谓把爆发和变态都走了一遍。

一个诡异的巧合是,胤礽的复立与再次被废,发生在公元1711-1712年,而这两年刚好是前述的法国大太子路易和小太子路易相继离世的时期。

如果当时的人们开了上帝视角,会发现同时代的东西方,清法两个大帝国几乎同时在上演有关太子的悲剧——三个从出生起就无法决定自己命运的人,最终被无常的命运所决定。

康熙与路易十四的时代,在历史上被称为“帝王时代”,因为这个时期东有大清,西有法国,整个世界主要国家的皇权几乎同时达到了极盛。

但在这些圣君与太阳王的治下,其实很少有人去追问:代价是什么?——在过于高大的皇权的背影下,即便贵为太子,人生也总难免沦为悲剧。

所以相比之下,我觉得查尔斯老国王的人生,还是相对幸运的。

他的幸运在于,人类文明经过过去两百年的构筑,终于把权力这只老虎关进了笼子,使得有限的而非不受约束的权力,变得不那么容易伤人了——哪怕是对于要准备去手握那权杖的国王。

你看,在待机的一生中,查尔斯可以过他想过的生活,娶他想娶的姑娘——虽然因为他是王储,这其实依然需要历经波折,但相比于做不到这一点的路易与胤礽,他依然是幸运的。

是的,他依然是幸运的,哪怕他当了七十年的太子,接班刚一年就罹患癌症,他至少度过了一个相对幸福、自在、属于现代人、受现代法律所保护的、属于他自己的一生。

所以我们还是应该相信,受约束的权力,最终一定能普惠所有人,哪怕是那些手握权柄的国王或用一生来等待这件事的王储们。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 51.CA 立场。
x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