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无忧资讯 /
  2. 全球 /
  3. 美国大兵:那些同情巴勒斯坦的美国人 /

自焚的美国大兵:那些同情巴勒斯坦的美国人

2月25日,现役的美国25岁空军军人亚伦·布什内尔在华盛顿特区,以色列驻美大使馆前高喊:抗议巴勒斯坦人民在殖民者手中经历的一切,宣布自己将“将不再参与种族灭绝。“随后点着自己身上的易燃液体,开始自焚并且对外直播这一全过程。

消防员与紧急处置人员很快赶到了现场,将火熄灭并且把他送去了医院,但为时已晚,这名军人还是不治身亡。可以说,他是一个具有底线与良知的军人,但是用这种方式结束自己的生命,属实可惜。

这样轰动的以死明志的抗议之法,必然会加大美国普通人对支持以色列在加沙军事行动的反感,这是拜登不得去面对的局面。

事实上,先前拜登已经对以色列当局的激进做法表达了反对,自焚事件之后,拜登政府如果不在巴以问题上进一步收缩,必然会遭致更大的抗议与反对,大选已经拉开帷幕,如果拜登不进行调整,会让一些原本支持民主党的选民异常失望,白左可一直都是民主党的铁杆票仓。

巴以冲突爆发开始,在简中互联网内,一些人又开始迫不及待地站队,要么出于某种立场考量,将以色列描述为正义之师,认为该无差别的推平巴勒斯坦。另一边,出于所谓的“敌敌我友”的考量,去美化哈马斯,将其描述为反抗暴政与霸权的抵抗者。

这两种看法,其实都是相当错误的,巴以问题的由来非常复杂,根源在于二者都是民族发明下诞生的现代国家,巴以双方在获取建国合法性的同时,都为后续爆发冲突埋下了祸根。

(这名军人生前的照片)

即使在西方国家,这也是个争议非常大的议题,对巴勒斯坦普通人的同情,在西方世界并不少见。讲一讲我在美国见到的吧。世界名校伯克利大学的校门口,有一张巨大的横幅,标题是“拜登正在资助对巴勒斯坦的种族灭绝”,下面则是那些受害平民的名字。横幅旁边,就有几个巴勒斯坦裔的学生,用广播宣传的巴勒斯坦遭遇,也有来往路过的人,听他们讲述所发生的一切,接受他们所发的传单。

伯克利校门口的墙上,贴了一些巴勒斯坦普通人的照片,有热爱音乐本该在校园中洋溢青春的小伙子,也有笑容是那么天真无邪的小女孩,边上有个二维码,一扫,就可以知道,战火,是怎样夺取了他们的一切。普通人的悲惨遭遇,这是最容易引起共情与呐喊的。

旧金山的街头上,也能看见,举着同情巴勒斯坦标语的少女走过,她的脸上只有纯真,没有任何恶意,也没有任何人,来阻拦,没收他们的标语,更没有人来把他们带走。

我听了一下他们广播中的内容,也看了他们的标语,发现一点,他们的重点,多放在巴勒斯坦普通人的悲惨遭遇,痛斥拜登政府对以色列“种族屠杀”的支持,略带喜感的,是表示“我们与德克萨斯州站在一起。”

但是,他们都没有为哈马斯说好话,更没有提到什么哈马斯是反抗侵略的英雄,任何同情巴勒斯坦的人以及巴勒斯坦后裔,只要不是极端分子,根本不会提到哈马斯相关的字眼。

理由很简单,哈马斯的恐怖主义行径,挑起战争与屠杀,这是人尽皆知的,那些巴勒斯坦人的遭遇,哈马斯在以色列人身上做得有过之而无不及,手段更为残忍。对巴以冲突相关言论提出过禁令的国家,禁止的是支持哈马斯或者针对犹太人种族仇杀的极端言论,为巴勒斯坦平民与遇难者的发声,从未被禁止过,也没有很多人将他们视作异端。

更为重要的一点是,哈马斯只是巴勒斯坦多方代表势力中激进且凶残的一方,并不能等同于整个巴勒斯坦,从辞职的巴勒斯坦总理上也可以看出,巴勒斯坦事实上是一个内部纷争激烈且政府失势的状态。

我举个例子,北洋军阀时代,因为北京政府没有对全国拥有足够的话语权,就说东北军阀张作霖代表了整个国家和人民,这不是非常扯淡嘛?

那位自焚的美国军人,其实也算说出了不少美国人的心声,颇有越南战争期间,拒绝服兵役的拳王阿里的风范,只是这种抱着“死得其所,快哉快哉”的决心酿成的惨剧,让人叹惋。

有朝一日,美国军人真的得到去巴勒斯坦作战的命令,必然会万分质疑这样的命令的正义性与合理性,民众更不能接受自己的孩子们去执行一场“种族屠杀”的命令。

反战游行,在正式下场的之前,就已经开始。以色列未来在加沙的军事行动,必然会受到更大的压力与重重限制,是争取和谈,还是争取一劳永逸,只能看内塔尼亚胡的决心了。

有人很喜欢拿俄乌和巴以冲突放一起类比,我不作结论,讲一个故事作为文章的结尾吧:我打Uber从洛杉矶回到郊区的时候,司机是一个移民美国多年的俄罗斯裔,知道我是中国人以后,一边和我说我们两国关系非常好,一边埋怨拜登在俄乌战争中和俄罗斯作对。还向我抱怨了Uber对司机压榨非常狠,自己一趟下来,能拿到的钱少之又少。

但是,他一直没有提过,俄罗斯人被乌克兰侵略得多惨,也没有呼吁我去关注俄罗斯人的遭遇。他更不可能因为开Uber被压榨得狠,就回国去参军。

在历史上追根溯源,论证领土的合法性,这个问题很复杂。看谁在干坏事,判断谁是受害者,其实并不复杂。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 51.CA 立场。
x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