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无忧资讯 /
  2. 全球 /
  3. 纳税人的钱花到哪去?传70%“养”公务员 /

中国纳税人的钱花到哪里去了?传70%“养”公务员

(资料照片) 图:达志影像 / 路透社

日前许志永发起的“新公民运动”被控“聚众扰乱公共场所秩序罪”,支持者于法庭外拉布条抗议。

3日,社群媒体“X”(前推特)传出中国民众于北京西单中友百货门口,拉红布条要求中国政府财政公开的视频。经查证后,此视频源于“中国新公民运动”,2013年3月31日,袁冬、张宝成、马新立、侯欣四人在北京西单广场,督促中国中国政府官员公布财产的诉求,非近日消息。新冠疫情后,中国经济每况愈下,中国独立时评人与民众更加关注中国政府的财政支出。

旅美资深财经评论者蔡慎坤,于 X发表对中国财政问题的看法:

“与已开发国家相比,中国纳税人的钱都花到哪里去了? 西方已开发国家用钱最多的是医疗、科技、文化和教育,也就是老百姓需要的地方。 而中国财政的 70% 被行政部门吃皇粮的花掉了:党委、人大、政府、政协以及无数的行政单位,也包括妇联、共青团、侨领、国安等。 总之,纳税人交的钱都被用于统治、镇压、监视、限制、欺凌纳税人了。 可谓取之于民,用之于民。 只是这个用途很难看。

2023 年中国财政收入突破 21 兆元,支出达 27.46 兆元,财政赤字 6.46 兆元! 2022 年财政收入为 28.16 兆元,财政支出 37.12兆元,财政支出超出收入 8.96 兆元,这一数字甚至超过了疫情爆发的 2020 年,疫情肆虐的 2020 年,中国财政收入超过 18 兆 亿,而财政支出接近 25 万亿,也就是说,一年多花了近 7 兆! 人们原本以为,十年反腐,削减不必要的开支,财政将有丰厚的盈馀。 没想到财政收入年年成长,财政却越来越困难。

有一年两会期间,来自陕西的政协委员李冬玉提议对人口规模低于 10 万人的小县实施合并。 李冬玉提到行政成本畸高、公共基础设施浪费极大等问题,例如县级行政区划设置党委、人大、政府、政协、纪检、公检法等行政事业单位和社会组织,配套建设办公场所和科教体文 卫等基础设施,财政供养人员和基础建设每年都需大量财政支出。 李冬玉举例说,某县常住人口 3.02 万,地方财政收入 3,661 万元,一般公共预算支出 8.65 亿元,行政事业及社会组织 150 馀个,财政供养人员 6,000 馀人,财政供养人员比为1:5。

财政供养人员比为 1:5! 够惊悚吧! 中国广义财政供养人员到底有多少一直处于云山雾绕之中,依照国家公务员局早前的数据,从2011 年起,公务员总数才达到 702.1 万,2013 年 717.1 万人,2014 年 720 万。 后来干脆不报了,而实际上除了这 700 多万,还有参公人员 1300 万,事业编制人员 3100 万,其他财政供养人员达到 4000 万,也就是说将近一亿人靠纳税人供养,庞大的数字不仅反映了党政机关的庞大规模,也使得财政面临巨大的压力。

原全国政协委员、国务院前参事任玉岭曾说:“西汉时官民比例为 1:7945,唐朝为 1:2927,明朝为 1:2299,清朝是 1:911。即使是同改革开放初期的 1:67 和十多年前的 1:40 相比,而现在吃皇粮者所占比重攀升之快,可谓史无前例,令人堪忧!”

长久以来,官民供养比例一直是学界和社会大众关注的焦点,但官方和学界往往各说各话。 40 多年来政府进行过数轮机构改革,试图把庞大的财政供养人员精减下来,但每一次努力,都遭遇到强力的反弹。

所谓财政供养人员,是指由财政来支付个人收入以及办公费用的人员。 在中国,财政供养人员主要由三部分组成:党政群机关人员,主要供职于党委、人大、政府、政法机关、政协、民主党派及群众团体等机构;各类事业单位人员,供职于教育、 科学研究、卫生等许多领域;第三种是党政群机关及事业单位的离退休人员。

财政部在 2012 年出版的《2009 年地方财政统计资料》中揭露的数据显示,到 2009 年年底,全国不包括中央的地方财政供养人员为 5,392.6 万人。 这些是有公务员编制或事业单位编制的人员,除此之外,还存在大批准财政供养人员,包括庞大的辅警和全国70 万个村级干部以及 20 万个社区干部,村级干部和社区 干部纳入财政经费也是过去 10 年的事,新增财政供养人员至少 300 万人。

财政部国库司早年编写的《2009 年地方财政统计资料》,5400 万的财政供养人员,在职 3815.24 万人,离休退休人员 1391.35 万人,其他人员 185.98 万人。 而现在时隔 15 年后,财政供养人员究竟是多少,恐怕己经是秘密! 至于庞大的财政支出究竟花在什么地方? 财政供养人员究竟是多少? 这些问题一直以来都是一笔糊涂帐。”

蔡慎坤于文末点出,赋税重官吏多是历史上王朝由盛转衰的一个重要信号,机构膨胀带来的权力扩张,导致“财政供养人员暴增”以及“财政支岀困难”,无效率的管理机制更让民众无所适从。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 51.CA 立场。
x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