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无忧资讯 /
  2. 全球 /
  3. 600万人涌入最没存在感的省会火成顶流 /

600万人涌入最没存在感的省会火成顶流

福建游神,

意外成了2024年第一个爆火的“顶流”。

据福州文旅统计,

春节期间,超过600万人次涌入福州,

在人口迁入热度榜上排名全国第一。

让这个一向存在感较弱的省会城市瞬间成了网红。

直到现在,

一些福建的城市、乡镇仍在进行着游神的活动

▲顶流网红世子团(左)和雨花少娘(右)

▲游神现场

3月初,一条来到福州厚福乡,

参与了一次规模盛大的“五福大帝巡游”,

现场极尽热闹,

几位引起热议的“世子”,也在队伍里。

办一次游神,常需花费上百万,

当地每家每户一起凑,

“父辈出钱,90后管理,00后出力”,

“不同年龄段的人乐此不疲地参与其中,

形成一个乡土的认同。”

▲游神现场的年轻人和小孩子

我们也分别和厦门大学的郑莉教授、

厚福当地的00后民俗摄影师俊斌聊了聊。

游神让一座城市成为新的网红,

而福建人的态度似乎更加“佛系”,

比起流量经济,他们更在意

游神这项有400年历史的传统文化本身。

“明年不管有没有这么多媒体的报道,

游神也一样会办,可能比今年还要热闹。”

编辑:周天澄

责编:陈子文

▲00后民俗摄影师俊斌。祠堂里供奉着“主神”英烈王和五福大帝,以及祂们部下的神将

3月6日(年廿六)早上八点多,涌入福建厚福乡的车流已经开始稠密起来,这是今年规模最大的游神活动之一。

厚福的各村镇都备下了肉燕、杠面、鱼丸等当地小吃,所有人免费畅享。早餐店里的本地阿姨热情地告诉我们:不要担心饿,今天一整天,随处都有吃的。

02年出生的俊斌来接我们,他前一天睡得很晚。他所在的游神团队里十几个人,都是00后,甚至05后、10后,“多数还是要从外地回来,江苏、广西……反正是全国各地。”前一天他们忙着做游神的各种准备,又在兴奋的情绪里,在祠堂门口聊到深夜。

▲五福大帝

当天的“主神”是五福大帝,网上流传较广的神将许多都是祂的部下。这些神将的“像”又叫“塔骨”,造塔骨是传统手艺,造价不菲,贵些的几万元、甚至小几十万。

▲马夫(左)与马元帅(右)的塔骨

据统计整个厚福乡有200多尊塔骨。造塔骨也是一件需要庄重对待的大事——需要先去主神面前问杯,征求主神的同意。如果主神表示赞同,才能去找相应的厂家和工匠

早上八点多,神将塔骨们就从各村镇出发,护送大帝在厚福“巡游”。巡游所到之处极尽热闹拥挤,有游客,也有为了游神活动倾巢而出的当地人。

▲夜间的活动到达高潮

到了晚上,游神活动来到一个高潮。几乎每个神将头上都戴着闪闪发光的顶灯,效果非常炫目。给神将开道的年轻人们举着火炬、大声喊着“威武——好——”一类的口号,声音震天。一路上鞭炮烟花不断。

不同神将的性格不同,比如“马夫”会用鞭子作势抽打挡住道路的游客(据说被打到的人会发财,所以不会有人生气),马夫也喜欢和“童子”打闹。当然,今年最大的游神网红“世子团”也在队伍里。

这场盛会持续了接近一整个昼夜,一直到第二天的凌晨四点多,大帝才被送回祠堂“休息”。

▲参与挺塔骨的,许多是00后年轻人

挺神将的人群中,多是像俊斌一样的00后。

他从初中开始帮忙挺神将,后来慢慢和几个对传统民俗感兴趣的朋友一起组成了自己的团队。这些朋友平时很多都在外地求学、打工,但过年一定会从各地回家,共同参与新年的游神,也是他们难得相聚的时刻。

俊斌之前在江苏打工,去年正式回到了家乡。他更适应家乡的生活,也因为对民俗传统的兴趣,开始摄影,“觉得应该把这些东西拍下来让大家看到”。

▲祠堂内供奉着各位神将

▲七爷和八爷

游神结束后的第二天,他带我们去到众神们“休息”的祠堂。这个内向的年轻人讲起诸神的来历、名号如数家珍,“这是黑猴大将、这是白兔大神、这是七爷、这是八爷……”几乎每个神将都有自己的故事和传说。

比如七爷八爷,相传是一对情同手足的好友,一场大雨中,八爷信守承诺等待七爷,不幸溺死在水中,七爷后来也自缢而亡。

这对兄弟虽然乍看之下形貌有点吓人,但却是信义的象征。也是在当地人心中地位很高的神将。

▲俊斌和团队的小伙伴们给塔骨穿衣服

游神结束后,俊斌有点怅然若失。“世界一下子安静下来,只觉得时间过得太快。”他又带我们去看平时放置塔骨的房间。房间窄小,他们平时也会来这里做一些塔骨的日常维护。

“进来就不能乱说话,(对塔骨)要轻拿轻放。”福建人说“敬神如神在”,他们对塔骨也是这样的态度。

▲游神,是地方性人人有责的盛事

办一次游神花销不小,甚至达到百万之巨。“对于当地人来说,游神的开销不是额外的负担,而是如同父母养老、孩子上学一样,是必须纳入年度考虑的日常开支。”厦门大学的郑莉教授解释说,这笔钱是当地每家每户一起凑出来的。

▲郑莉,厦门大学教授,长期以来研究海外华人与侨乡、乡村仪式与戏剧,图为郑莉(左一)与仙游枫亭霞桥灵慈庙中的女性

郑莉是福建莆田人,她向我们介绍,游神都是由本地人群自行组织的,“每一个村、每一个社、每一个小角头,只要是居住在这片区域的人,就有义务去组织去参与游神活动。”郑莉举了个例子,就像一个大学开校运会,每个学院都会组队参加。

“出资最多的人还是我们的父辈,不同年龄段的人都在乐此不彼地参与这样的一个活动,形成一个乡土的认同。这是游神文化长盛不衰的内驱力。”

今年,许多游客专程为了看形象精致的“世子团”而来,网红cos世子的风波被吵上了热搜,关于这位世子的来历和传说,也引起了更多的争议。福建人拜的到底是哪些神仙?

▲“顶流”世子(左)与传统常见的塔骨(右)

郑莉长期在福建的各地田野,发现神明体系极其复杂,在一项调查中,“光是莆田平原地区的神明ID编号已经达到1000多个,即使是问村中的百岁老人,也很难尽数当地的神明。”

“但杂乱无章的表象背后,也有基本的逻辑。”郑莉总结,神明的谱系分为大体三类:

闽地传统的神明,如妈祖;

明清以来神话小说中的人物,如《西游记》中的齐天大圣、《杨家将》中的杨五郎;

与官府、制度有关的人物,如明朝永乐皇帝尊崇的玄天上帝……

“老百姓造了自己的神。”郑莉对于“世子们”所引起的热议还挺淡定的,“所以‘世子’等形象被创造出来,就有其合理性。人们在流动、定居和日常生活中也会创造出一些新的神明。”

除了“世子”这样的新的神明,游神的形式也一直在变化。

比如“电音三太子”一度深受欢迎。高大威猛的神将变“小”了,咬着奶嘴、戴着墨镜,随着电音“蹦迪”,气质上也变得亲民和谐谑,不再是高不可攀的样子。“厦门大学对面的一家商场,几年前为了招徕生意,就有一个电音三太子在那里走来走去。”

郑莉还观察到一个变化,女性正在参与进传统仪式。比如近二三十年里,本地男子外出打工的比较多,所以逐渐有了全员女性的舞龙舞狮队(以往一般都是由男性主导)。一年年看似大同小异的游神仪式,其实每年都在发生着微妙的变化。“我想,传统它本身就是不断被发明和创造的,它只有与时俱进才能够流传下去。”

▲一位少年从塔骨中钻出

游神在今年给这座城市带来了巨大的流量,但是本地人的态度似乎相对佛系得多。有人戏称,“泼天的富贵,但福州也懒得去接。”比起旅游业、流量经济这些,福建当地人似乎更在意游神,以及相应的文化传统本身。

“我们形成一套有秩序的共同体,共同体的人分布在老家,分布在全国各地,分布在全世界各地,我们通过游神来不断确认我们对于乡土的认同……我想,明年不管有没有这么多媒体的报道,游神也一样会办,可能比今年还要热闹。”郑莉这样说。

游客散去,俊斌仍然会去其他村镇看游神、拍摄更多的作品,他在自己感到最舒适的家乡待着,从不觉得无聊或厌烦。

他说,“厚福从来都是一个传统、淳朴的地方。除了游神和塔骨,还有很多其他的风俗。比如这次的绕境巡游,是为了祈祷风调雨顺和国泰民安,不是封建迷信,这是我们心灵上的慰藉。”

“流量阻止不了,但是还是应该尊重当地的文化。”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 51.CA 立场。
x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