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无忧资讯 /
  2. 本地 /
  3. 明清两朝难道不知道海外贸易能挣钱? /

明清两朝难道不知道海外贸易能挣钱?

其实无论明朝还是清朝都没有彻底关闭对外贸易的通道,只不过都保留了一个港口没有大规模进行贸易而已。明朝主要是预防倭寇,但是特殊的朝贡贸易形势一直都在进行。况且明城祖朱棣时期的郑和下西洋就已经打破了“片帆不得入海”的禁海政策,隆庆朝时更是开放了港口正式与海外各国进行贸易。清朝在统一台湾(专题)以后也曾经开放过四个港口:漳州、宁波、云台山、广州进行海外贸易,只不过在乾隆时期只保留了一个广州开战一口通商。这导致广州十三行的崛起,也催生出了当时的首富伍秉鉴。他们当然知道海外贸易挣钱,但是陶醉在泱泱上邦深信能够自给自足的明清统治者更怕海贸带来的弊端。

明朝的海外贸易经过了几次反复,清朝同样如此。明太祖朱元璋时期规定的禁海政策到朱棣时期改变了,郑和下西洋的船队赚得盆满钵满不过都进了皇家库藏。到明宣宗朱瞻基时期停止下西洋,但是到明穆宗朱载坖正是开放漳州月港为明朝与海外各国贸易港口直到崇祯时期。源源不断的白银输入,让明朝中后期让白银替代了初期的铜钱成为流通货币。而清朝在统一台湾后也开放了四个通商口岸与各国贸易,只不过到了乾隆二十二年才关闭了宁波等其他港口。清朝仅留广州一处由政府特许的“十三行”统一经营管理对外贸易,这就是十三行兴盛发达的由来。

明朝海贸政策历经几次变迁,隆庆帝开放对外贸易港口赚取了大量白银

其实倭寇在元朝时期就存在,是元朝和朝鲜(专题)仆从军征战日本(专题)的结果。元朝末年群雄并起,朱元璋击败了陈友谅、张士诚、方国珍等诸侯建立了大明王朝。而张士诚、方国珍等部臣服的部下逃到海岛,所以无论是因为倭寇还是因为这么没有臣服叛贼朱元璋颁布了禁海政策。到朱棣时期郑和船队开创了海上丝绸之路,海外贸易赚得盆满钵满。明宣宗朱瞻基时期再次停止下西洋关闭了海外贸易的大门,当然明朝私人走私是无法避免的。

明朝官方禁止、民间走私一直在进行,直到嘉靖帝才下令彻底海禁。失去贸易机会的原走私势力开始改头换面以倭寇的形式重新出现,其实就是“伪倭寇”占据海岛充当走私基地。这也是嘉靖年间倭寇盛行的原因之一。嘉靖去世后隆庆帝登基开放海禁,以官方允许的情况下与海外贸易。当然福建巡抚涂泽民不断递提议“议开禁例”是隆庆帝允许海外贸易的主要原因。

明朝开放的这个港口位于漳州月港,“海舶鳞集、商贾咸聚”的景象迅速在月港上演。长时间的禁海政策积累了大量的海外需求,我国出产的丝绸、茶叶、瓷器极其受欢迎。而且这是当时我国独有的商品,东西两洋商人纷至沓来。西方殖民者从美洲带来的白银、日本白银都在贸易中迅速流入明朝,也催生了明朝白银替代铜钱成为主要流通货币的现象。从隆庆帝到崇祯皇帝这70来年巨额白银的大量流入我国,超过当时白银产量的三分之一(超过三亿两)。

落后的生产力无法生产更多的商品,大量白银涌入肯定会造成通货膨胀。再加上明朝的官宦都把银子存起来(埋起来),造成大明存银在民间但是国库空虚这么一个奇怪的事实。否则李自成攻占京城后,怎么可能轻松拷掠出七千万两银子?因此海外贸易为明朝带来了丰厚税收同时也带来了通货膨胀的危机,所以明朝在崇祯时期关闭了月港。

清朝在收复台湾后海贸政策也做过调整,乾隆直到海贸赚取但他更害怕改变

清朝虽然也实行禁海政策,但是在平定台湾后还是开放了四个通商口岸。并在漳州、宁波、云台山、广州四个通商口岸清廷分别设置在广东、福建、浙江和江南四省海关。乾隆时期关闭其他三个口岸,只保留了广州作为对外通商口岸。作为清政府指定唯一指定与外国贸易的十三行,在清朝中后期扮演着重要角色。快速发展的十三行,间接也催生出了伍秉鉴这样当时世界的首富(清朝时期中国就有人成了世界首富了?)。

从乾隆只保留广州一地作为通商口岸开始,经过百年时光到清末十三行已经发展成为庞然大物。而十三行的暴利来源于清政府授予的垄断权力,所以清政府、清朝皇帝都会从外贸利润中分享利益。伍秉鉴做生意不限于国内贸易,还在海外投资。所以严格上说伍秉鉴不单是贸易商,还是投资者、生产商人。他投资的产业遍布海外,同时也是当时英国东印度(专题)公司最大的债权人。所以当时他的身价已经超过2600万银元,成为当时的世界首富。2001年美国《华尔街日报》评选千年来最富有的人,伍秉鉴就是入选的六名中国人之一。可惜成也垄断、败也垄断,鸦片战争清政府战败被迫开放更多的通商口岸。广州十三行的独门生意没法做了,逐渐衰落。

小结:

明清两代都没有长期实行严格的禁海政策,都在根据国内需求做出了适当的调整。由于缺乏经济人才,大量白银的涌入给明朝带来了极大的困惑(通货膨胀)。晚清对于海外贸易赚钱的认识还是很清醒的,因为《辛丑条约》的大量战争赔款都是通过海关抵押支付的。

我是历史纵横帝,欢迎您的关注;如有瑕疵,劳烦斧正。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 51.CA 立场。
x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