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无忧资讯 /
  2. 全球 /
  3. 小林制药钻了日本监管漏洞,还试图甩锅 /

小林制药钻了日本监管漏洞,还试图甩锅

自3月28日,有日本(专题)消费者在服用了小林制药的红曲保健品,因肾脏问题不治身亡后,有关小林制药的负面舆情就在持续不断发酵。

事情发生后,小林制药公司火速举行了记者发布会,直接就是一个鞠躬道歉。在发布会举行的3月29日,已经确认到有5名受害者死亡,93人进入了医院。

出处:Abema新闻

大阪政府也发出政令,要求小林制药召回市面上所有红曲保健品。受此事件影响,小林制药取消了2024年4月1日的入社仪式,同时也决定了暂时停止2025年的校招。

然而,事情并没有那么简单。这款红曲保健品本身打出的宣传标语是能够控制胆固醇,让低密度蛋白和高密度蛋白的比例归于正常。因此受害者大多是高龄人员,身体也处于亚健康状态。因此只要食品安全有问题,就容易产生非常严重的生命安全隐患。

在日本,这类所谓的保健品并不属于医药品,而是属于保健食品。因此这一次小林制药属于出了严重的食品安全事故。而小林旗下其他使用了红曲成分的保健食品,也在强制召回清单中。

小林制药的诚信疑云

与外界突然感受到的爆炸性新闻不同,这次的严重事故,小林制药其实已经调查了两个多月。

早在1月15日,就已经有服用了保健品的消费者出现肾脏问题,小林制药开始调查,直到3月22日才慢吞吞地召开记者发布会,并以“没有法令规定企业必须要把健康被害问题报告给政府”为由,还想继续打马虎眼。直到事情越来越严重,才不得不向公众道歉。

对此,日本厚生劳务省的负责人表示了不满,认为小林制药早就应该快点共享信息。而这件事也折射出了小林制药高层的隐瞒行为,完全就是想拖过去。

毕竟从1月到3月调查了两个月,什么都没查出来,试图蒙混过去。这种隐瞒习惯看上去如此熟练,自然令人不得不联想,他们是否已经习惯了这类事情?

作为一家拥有百年历史的日本公司,小林制药从一家小型日用杂货和化妆品店铺起家,发展成为今天在日本国内外市场都享有盛誉的制药企业。其广泛的产品线和创新的市场策略,还有在日本社会中所占据的独特地位,都属于非常亮眼的。

在日本,小林制药的名字几乎无人不知无人不晓,其成功部分归功于“小池大鱼”战略,即在细分市场中寻找和培养潜力产品。在小林制药庞大的商业版图中,拥有155个品牌,超过1000个SKU,产品覆盖了从医药品到日用品的广泛领域,其中包括便秘药、减肥药、止汗贴、洗眼液、喉咙疼的药、营养补充剂、除臭剂、卫生间清洁用品等,仅暖宝宝一项,在日本国内年销售额就可达约50亿日元。

在日本生活,会发现“怎么什么东西都是小林制药的”,足以说明它产品线的广泛。

在财务上,小林制药连续实现了25个财年的利润增长,并且连续24个财年股利增长。这一成就在日本药企中是非常罕见的,显示了小林制药在日本市场中的稳定地位。2022年,公司的销售额达到了1662亿日元(约合85亿人民币(专题)),并且自上市以来连续25期实现了分红增加。在日本,小林制药无疑是一个重要的商业力量。

但就是这么地位极高、认知极广的小林制药,却在诚信这个事情上让人不得不抱有怀疑。

经过笔者调查发现,小林制药在2011年就有过严重的信任危机。小林制药的子公司小林医疗,曾经开发了一款用于为高龄人群固定腿部骨折的体内固定器具,但在关于器具的强度试验中造假,提交给了日本药监局进行审查。对于这一次的数据造假,小林制药的态度是道歉,并且向当事外包公司索赔。

出处:日本经济新闻

而这一次,小林制药的产品被日本厚生劳动省调查表明内含了Tropolone(环庚三烯酚酮),这是一种毒性很强的抗生物质。小林制药声称这属于并未在预想中的成分,并且表示这些红曲的制造产线是用纤维厂的设备制造的,可能是这边的问题。

显然,一旦这个事情判明是工厂的卫生制度问题,小林制药就可以把锅甩出去了。

出处:每日新闻/读卖新闻

而4月3日厚生劳动省的现场调查证明,工厂不背这个锅,生产线的卫生管理没有问题。

如此看下来,原本的产线是2023年投入红曲制造,并且那一批次都被查出了问题,但经过日本政府调查,同产线并没有卫生安全问题,那就只剩下一个答案:大概率是小林制药的配方有很大的问题。

出处:日本共同通信

至此,小林制药已经难以甩锅,这次红曲事件后续可能会发酵得更大。

奥妙重重的日本保健品制度

在笔者看来,这次事件中,固然有小林制药的配方问题,但更大的问题在于日本政府的食品安全审查制度。

目前,日本食品安全审查按照严格程度分为三种标准:①药品,由日本药监局PMDA进行审查,流程极长,非常严苛,要求极为全面,由日本政府直接背书。②特定保健用品,审查要求降低,仅在特定范围内审查材料,由日本政府直接背书。③机能性表示食品,根本不审查,只要企业提交证据登记,就可以打上这个标签进行销售,事实上日本政府不背书。

而本次出问题的红曲产品,就属于第三个机能性表示食品,也是最容易让人误解的。

笔者曾经在日本的工作中,接触过大量的机能性表示食品相关的产品。只需要有实验报告,且能够证明特定情况下的效果就可以提交。在这个过程中,并不会有政府人员来落地检查。

换句话说,只要配方没有被政府审查过,其实就没法保障安全。日本的高纤维可乐和雪碧,都至少是个特定保健食品,才敢大肆宣传自己可以帮助身体健康。而机能性表示食品,几乎就相当于非法天堂了。因此才会像小林红曲产品一样,哪怕是配方存疑,也可以正常上架并且“精准打击”亚健康人群。

正如这位日本网友所说,如果是特保或者机能性表示食品这种随便都能买到的东西,能够随意改变身体数值,那真的感觉挺不可思议的。

这件事的确非常不可思议,能够改变身体健康指标的产品和处方药已经十分接近了,却能够被随意购买和使用,尤其是小林这个红曲产品标识能够调整胆固醇状况,无论怎么想都非常像药。

事实上,正是因为这种很容易混淆视听的玩法,导致很多公司真的用这种制度来生产所谓“减肥药”。只需要有报告证明一定程度上的效果,就可以生产出方便宣传自己是“减肥神器”的健康食品。

而这类产品的流通也非常容易,哪怕是进出口申报时,也只需要声称自己是食品,并亮出大概率取材于天然植物的成分表,就可以一路绿灯全世界大卖。并且还可以声称自己是通过日本政府认证的产品。

许多诸如此类产品都借着含糊的监管制度和夸大的宣传语,混淆视听,误导消费者。它们贴近药品的功能边界,但又逃避了药品的严格审查,成为了潜在的安全隐患。

或许日本保健品早就在等一个洗牌

在过往的许多年中,日本的各类保健品早就席卷了包括国内的全球市场,其中这些政府埋下的制度隐患属于是“功不可没”。而如今,日本这个保健品制度的雷终于落地爆炸。这起重大安全事故或许将对日本的保健品市场产生深远影响,让全世界公众对于保健品安全性的信任产生严重动摇。曾经被美其名曰“调节身体机能”的神奇功效,如今却以人命为代价,这将让消费者对整个行业保持高度警惕和质疑态度。

我们也期待日本政府监管部门从此加大对保健品的审查力度,特别是针对那些号称“机能性表示食品”的类别。如果将来大幅提高通过门槛,审查要求也将更加严格周密,这将增加企业合规成本,行业格局可能会因此发生结构性调整和洗牌。这样一来,一些小作坊或产品质量堪忧的厂商,将在新的严格监管下面临沉重压力。而那些重视产品质量、研发实力较强的优质品牌企业,则将因此获得发展良机,占据更大市场份额。

这起令人痛心的事件再次敲响了警钟,提醒我们要对那些宣传能够调节身体机能的“保健品”保持高度警惕。

与此同时,我们也希望日本政府能够从这起事件中汲取教训,重新反思和完善相关法规。对于直接影响国民健康的产品,监管部门须远离含混模糊的监管,采取最严格最周密的审查方式。唯有确保每一种进入市场的产品都经过充分的安全评估,我们才能避免悲剧重演,让消费者真正用上放心的保健品。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 51.CA 立场。
x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