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女人出轨,直接颠覆了金融界30年
投资有三座高峰——哲学投资索罗斯、价值投资巴菲特和量化投资西蒙斯。
三人中西蒙斯名气最小,但他的大奖章基金其实收益最高,从1988年到2018年,只有一年亏损4%,平均年化收益66%,而且赚钱最多的年份出人意料,2000年收益128%,2008年收益达到152%,这正是闹危机的时候,别人越惨,他赚的越多,“量化之王”的名头真不是白来的。
更关键的是,索罗斯的方法对普通人来说基本就是玄学,巴菲特的方法入门易、精通难,而西蒙斯的量化投资对于懂数学、懂物理、会编程的人来说,更像一个容易挖掘的金矿,这也是未来机构的大趋势,现在很多人已经扑上去了,他们的公司,都该供着西蒙斯的照片。
这个86岁的老爷子现在去世了,今天来讲讲他的故事。
1938年出生的西蒙斯有两个兴趣:一是数学,二是赚钱。
关于数学他是有天份的,20岁从麻省理工毕业,23岁在伯克利拿了数学博士。上学的时候他也没闲着,结了婚生了娃,一生就是三个。
这样一来,生活压力很大,西蒙斯就想着赶紧挣钱,先去哈佛大学当老师,干了两年觉得没意思,紧接着去了国防部,工作主要是破译苏联的通讯密码,他的同事里牛人很多,包括隐式马尔科夫链的发明者,以及相关算法的发明者,后来都成为了西蒙斯的手下。
国防部的工作很对他胃口,薪资不错,工作量也不大,西蒙斯利用闲暇时间还能发表数学论文。
但安逸久了就容易出事,他在国防部工作,结果有一天面对记者,发表了长达6页的反对越战的宣言,结果不出所料,当天就被开了。
他需要养家啊,国防部全是秘密工作,在简历上也没法写,结果呢,纽约大学石溪分校正在筹建数学系,他之前写的数学论文被看上了,于是就去了石溪分校当数学系主任,当时29岁。
别看年轻,但西蒙斯管理有一套,他知道对于学校来说,教授是最宝贵的资产,所以他就从各个母校挖牛人,而且投其所好。
教授不喜欢在行政事务上花时间,那就一分钟都不耽误他,教授喜欢钱,他就敢开双倍薪水,所以搞来很多牛人,当然他也有走眼的时候,他觉得小师弟丘成桐不错——对,就是后来拿了菲尔兹奖,这两天说中国数学太落后的丘大师——丘成桐要求终身教职,但西蒙斯没有答应,后来觉得亏大了。
他不光四处找人,自己也没耽误,后来拿了维布伦奖,这个奖5年颁一次,是几何学界最高奖。
然后还跟清华毕业的几何大神陈省身发表了“陈-西蒙斯定理”,这个定理对理论物理学具有重要意义,被广泛应用到从超引力到黑洞的各大领域,这么一来,西蒙斯在学术上达到巅峰。
但是有得必有失,当时美国性解放,他老婆就送了他一个绿帽子,西蒙斯很受伤,不仅离了婚,还辞了职。
但是美国数学界都惊了,尤其是听说他要去搞投资,纷纷觉得,大神堕落了啊,他的父亲特别伤心,“我希望跟别人介绍我的儿子是一名数学家,而不是一个商人。”
其实他不理解自己的儿子,因为西蒙斯这时候想发展一下自己的第二个兴趣,挣钱。
他想干投资,当时市场的主流是主观投资,主要看人的能力,量化刚起步,很不成熟。
西蒙斯的公司就是后来大名鼎鼎的“量化之神”文艺复兴,但当时他是两边摇摆。
他在国防部的时候还干了个私活,做了8个量化模型,现在一试,亏了很多钱,完全不行,他的合伙人是个主观投资者,压准了黄金赛道,一路做多,从200多做到800多挣了不少,但是挣的钱没多久又在利率市场上基本亏完了,于是俩人散伙。
单干的西蒙斯想来想去,还得做量化,于是就开始找码农当合伙人,不断试。
他试过回测策略,比如连续涨3天,第4天也涨的概率,失败了;
他又找了码农,搞数据清洗,用分笔数据做模型,后来因为他每天抽三包烟,码农受不了每天没完没了的二手烟,也没成功;
他还用日线数据,认为市场可以用马尔科夫链来建模,为此他请了大牛教授,但效果也一般;
这么一串试下来,亏了不少钱,产生了不少矛盾,步履维艰。
心灰意冷的西蒙斯去母校伯克利闲逛,遇到了数学系的一个大牛,两人谈半天,大牛提出三点建议:
1、你这个模型计算频率太低,好几天一次这不行,至少得一天一次;
2、不能用日线数据,得用日内数据;
3、每次下单量要跟盈利概率正相关。
就这三条建议正中要害啊,听得西蒙斯心花怒放,一般老板这时候得说,要不你来我公司吧,高薪外加股份,但西蒙斯不是一般老板啊,他说,要不你投资入股我的公司,然后咱们一起做大做强?
顺便融了一笔资。
要说伯克利的大牛确实厉害,半年调整之后,西蒙斯的公司开始挣钱了。
这时候是1988年,挣到钱之后,俩人的矛盾也来了,主要是大牛教授觉得西蒙斯只想挣钱,根本没有一个知识分子该有的节操,所以很不爽。
最后西蒙斯用6倍的价格收了大牛的股份,大牛继续回去教书,西蒙斯又一次失去了自己的合伙人。其实他也不需要了,从1990年开始,西蒙斯没亏过一分钱,1990年费前收益78%(就是没有扣除管理费、收益分成之前的收益率),1991年是54%,1992年是47%,1993年是54%,1994年是94%。
这收益完全逆天了,所以他的大奖章基金规模持续扩大。
但瓶颈期很快就到了,之前西蒙斯挣钱的商品、外汇、债券,在1994年之后似乎都不太行了。
咋办呢?
他就考虑进入股票市场,为此他还从大摩找了个金融大师,做股票统计套利,但俩人搞出来的模型收益实在一般,俩人复盘半天一致认为:
模型很牛、回测很牛、程序太差。
问题找到了——缺少码农。
那就解决问题吧。当时哪的码农最牛?IBM,于是西蒙斯从那里找了两个人——Robert Mercer和Peter Brown。
要是读过李开复写的书,对这个Peter Brown可能不陌生,李开复很早就给他背书过,牛人一个!
这俩人入职之后一通表现,写了50万行的代码,一测试,这个平均持仓两天的策略非常牛,但就有一个问题,资金一加量就不行。
想解决这个问题,两个码农是不够的,那就继续找人,没多久,Peter Brown在IBM工作时的那个小组基本都跳槽过来了。
这里面有不少小年轻,其中一个小伙子把Robert Mercer和Peter Brown写的代码看完之后直摇头,说你们这是80年代的编程水平啊,太差了,我们新一代都用c++!
这一说,原来的那些数学家都跟捡到宝一样,这些码农带来了新希望啊。
很快,问题解决了,他们的模型开始挣钱了。
但是人性之恶也开始显现了,饱暖思淫欲啊,他们倒不在办公室乱搞,但是公司政治一点没落下。
当时公司有两个阶层,数学家高高在上,码农是二等公民,整天被呼来喝去,有功被抢走,有事就背锅。
当初带来c++的小伙子现在也不是团宠了,每天被打压,一怒之下把病毒植入了系统里。
但是这种地位差别是业绩带来的,数学家们主管期货业务,非常挣钱,码农们主管股票业务,业绩一般,没多久还开始亏钱了。
本来西蒙斯就把这个业务当补充,一开始亏钱他就想了,还要不要呢?
于是码农们急了,这么下去饭碗不保啊,也不内斗了,开始找问题,c++小伙也删了病毒,决心将功补过。
他们把几十万行代码翻来覆去过了好几遍也没找出问题到底在哪儿,有一天c++小伙盯着股票看半天,突然明白了,系统里的股票价格没有复权啊,那一跑起来可不是错的乱七八糟。
这个错误一改,西蒙斯的股票业务立刻开始赚钱了。
其实文艺复兴的因子开发只遵循了3个步骤:
1、找到价格序列中的异常规律;
2、确保整个规律是持续的、非随机的;
3、看看能否找到合理的解释。
不过第三步他们也经常忽略,西蒙斯的理由是,如果一个交易很有逻辑的话大概率已经被别人发现了。所以文艺复兴特别敢于交易那些没啥逻辑但统计很显著的事情。
这大概就是他们收益远超其他家的原因,只要统计好就无脑下单。
概括说就是:投资不需要逻辑。
这也意味着不需要主观参与,核心看算法,所以他们公司也不用加班,真正意义上实现了躺赚。
1995年,费前收益率53%,1996年是44%,1997年是31%,1998年是57%,1999年是36%,2000年,在网络泡沫冲击下,他们收益率是128%,这一年,西蒙斯基本封神了。
进入2001年,文艺复兴的主要工作有几个变化:
1、就是数据强化,增加了行情、财报、新闻的数据;
2、增加了预测能力,争取提前3秒、3分钟、3小时、3天、3周、3个月预测价格的变化;
3、稳定算法交易,平均每天下单1.5万到3万笔,持仓1-2天;
4、交易扩展到加拿大、德国和中国香港。
5、利用“篮子期权”这类工具加杠杆,50亿的资金,持有合约价值高达600亿。
业务大发展了,就得招人,西蒙斯先是从竞争对手那挖人,后来发现外国人特别好使,尤其是数学和编程俱佳的东欧人。
钱挣的越来越多,人也越来越多,于是呢,又开始内部搞来搞去了。
这时候的主要矛盾,是老人和新人的矛盾。
西蒙斯当初挖来的人,入职时基本就是四五十岁了,干十年,都老态龙钟,精力明显不济。
但新招来的人呢,问题也不少,那些二三十岁的数学博士,干几年之后薪水能到4000万美元,但依然是一肚子牢骚,对老员工很不满。
于是老员工觉得新员工不知足,新员工觉得老员工不干活。
老员工基本没有跳槽能力,但年轻员工有的就待不下去了。
两个俄罗斯的数学大牛,看了下劳动合同,发现居然没有竞业禁止这一条,大喜,带着几百万行代码就转投文艺复兴的主要对手千禧基金。
还有一个股票团队的核心直接离职,这些人离职也就罢了,要么去对手那,要门自己干,反正都要从文艺复兴的池子里分一杯羹。
西蒙斯咋办呢?认怂呗。
老员工战斗力不行,肯定不能开罪有战力的年轻人啊,于是不少老人走了,年轻人到手的奖金更多了。
但内部有分歧,一点不耽误他们挣钱。
2001年到2005年,收益率都在50%左右,公司里的每个人都变得非常富有。因为以前他们的收费模式是5%的管理费+20%的收益分成,2002年开始,他们把收费模式改成5%的管理费+44%的收益分成,快拿走一半了,但还是挡不住投资者入金的脚步。
西蒙斯一看这情景,心想要不再弄个新的池子?
以前他们的大奖章产品都是短线,他想搞个偏长线的,于是就发起了新的基金RIEF,很快就募资140亿美元。
但是这个尝试其实是失败了。因为没多久,在2007年8月,金融危机的苗头已经出来了,RIEF损失惨重,好在大奖章基金运行还行。
但是西蒙斯因为RIEF的亏损坐不住了,20年来第一次产生了要不要信任模型的念头。于是2008年,他开始跟其他基金经理一样,开始止损,清空了股票,亏了10亿美金。
但是吧,这时候系统开始打他脸了,因为虽然没有资金进出,但是模型是可以模拟的啊,按模拟数据一看,这还是能挣钱啊。
员工觉得老板已经老了,但西蒙斯要不说是个大师呢,市场已经一片哀嚎,自己已经挣了很多很多,而且已经空仓了,看戏不好吗?
但他一看模拟数据,想起了自己的总结——投资不需要逻辑,要看统计。
行!啥也别说了,听系统的,无脑买。
然后2008年成了他30年投资生涯收益最好的一年,费前收益率152%,完全逆天。
转过年来,大奖章基金依旧很好收益75%,但是西蒙斯主导的RIEF亏了6%,投资者纷纷赎回,规模只剩了50亿美元,2010年继续亏,这时候西蒙斯已经72岁了,挣了一辈子大钱,实在受不了这个侮辱,直接宣布,退休不干了。
当然他还是公司的大老板,大奖章基金的收益依旧惊人,退休后最差表现是57%,其他年份平均收益率76%,所以他的身价还在不断的涨。
当然这种大神退休也不会休息的,他的精力主要花在数学和自闭症的研究上。
研究数学大家都能猜到,为什么研究自闭症呢?这就是他的隐痛了。
当年他的妻子给他带了绿帽子,离婚后西蒙斯独自抚养两儿一女,精力不济,就请了个保姆,日久生情,就和保姆结婚了,但他的两个儿子先后去世,唯一留下来的女儿还患有严重的自闭症,这就是他不甘心的结果。
除了这个生活上的不如意,他的其他一切都还顺利。
他的大奖章基金,从1988年到2018年的30年里,费前的平均年化收益66.1%,文艺复兴拿走管理费和收益分成后,投资者到手的平均年化收益依然高达39.1%。
啥概念呢?如果1988年投入1万块钱,2018年底能拿回1.99亿。
西蒙斯更大的价值是开启了一扇门,巴菲特、索罗斯的投资方法论其实不易学,但量化的大军早就在路上了,这也一定是未来的主流。
当然,回顾西蒙斯这一辈子,他肯定是个大神,但他的成功也不是单靠自己,你看看:
1、他也不是一开始就很牛,他的公司是1978年开始的,为啥统计收益率是从1988年开始呢?因为前10年其实他也在兜兜转转绕圈子;
2、即便后来很牛了,策略也是他和别的人一起琢磨出来的,而且要没有码农,这些策略就是纸上谈兵;
3、即便他是量化之父,但危机中也忍不住手动,结果被公司小年轻鄙视……
当然,人家知错就改,不像很多领导,为了面子不顾一切,他最值得学习的一点,就是自己很牛,但更愿意找一些牛人来合作,很多人进公司的时候已经当了很多年的教授,码农基本藤校博士起,这才是文艺复兴崛起的真正原因啊。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