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无忧资讯 /
  2. 体娱 /
  3. 日本文学不宜多看,越看人越小! /

日本文学不宜多看,越看人越小!

林少华老师曾半开玩笑地对学生说:“日本文学不宜多看,越看人越小,容易内缩进“自我”的壳子里出不来。相比之下,俄国文学则越看人越大,越外向,越有使命感。”

几年后对这句话深以为然。

日本近现代文学不争的代表:夏目簌石,森鸥外和芥川龙之介;川端康成,三岛由纪夫和太宰治。

六个人中有四个自我终结:芥川龙之介35岁服安眠药自杀,太宰治39岁投水自尽,三岛由纪夫45岁剖腹自绝,川端康成74岁含煤气而死。

为什么如此?以下可看出端倪。

他们作品的笔触,总是深入到人物敏感,怀疑,悲观甚至虚无的一面;阅读过程像是陷入情绪化,矛盾,不明所以,却又无法挣脱。

表面上写的是书中的人物,实则写的同时代下的日本人,包括作者自己。

这在最近再读的《雪国》中不证自明。在川端笔下,自我构成的封闭空间注定与世隔绝,唯有死是救赎,凄美但自由。

村上的作品也继承了这种内在虚无感,例如《挪威的森林》。人物行走在崩溃边缘,悲伤寂静贯穿全书,却又克制到不着痕迹。

带上这种有色眼镜,再去看东野圭吾,江户川乱步,宫部美雪等侦探作家,也能嗅出这种味道。

相比之下,俄国文学有一种蓬勃的生命力,对人与社会、环境的刻画,人性之矛盾与多样的探索,宏大却又具体,直抵人心。

也就不难理解文学为什么是特定历史,环境,政治意识的产物,日本文学让人“陷进去”,俄国文学让人“走出来”。

可以看,但不宜多看,特别是青少年。

以上随笔写于一年前,小红书和知乎收获了一百多万次阅读,很不可思议!过去这一年看了很多俄国文学大部头,虽少了很多锋芒,却愈加坚定以上想法。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 51.CA 立场。
x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