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无忧资讯 /
  2. 体娱 /
  3. 《庆余年2》,大侠偏爱的千年古城 /

《庆余年2》,大侠偏爱的千年古城

昨晚,万众期待的《庆余年2》开播。

取景地襄阳,这个备受武侠迷热爱的古城,看来又被选中了。

湖北襄阳,上一次火还是上一次。

不知道是因为《妖猫传》,还是《长安十二时辰》,或是有着大热票房的《你好李焕英》。

本着如今文旅的风向,哪部剧火,一定能带动取景地。

但对于襄阳而言,这座城的底蕴和积淀,是可以反向带剧的。

它是“三国第一城”。

《三国演义》有120回,襄阳出现了32回。

这里发生过刘备三顾茅庐,诸葛亮隆中对、关羽水淹七军…

在中国的历史上,它是南北沟通的重要之地,

被誉为兵家必争之地的“天下之中”。

它还是“武侠第一城”,“诗人最爱的城之一”。

金庸在小说里描述它多达260次,郭靖和黄蓉死守襄阳,城破殉国;

《全唐诗》,有4000首提到了襄阳,

光是李白,就写了不尽其数。

此外,襄阳更有着被人忽略了的山水风光。

景色不输恩施的奇山丽水,

山川不输峨眉,

只是知道者寥寥,这座古城低调得很。

《庆余年2》的取景地,是在襄阳的唐城。

这是一座能与横店匹敌的影视基地。

很多人不知道,唐城的修建其实是一句承诺。

多年前,陈凯歌导演去到襄阳,有感于这里的文化底蕴深厚和其他地方不可比拟的风景,萌生了拍摄《妖猫传》的想法。

唐城的老板于是向他许下承诺——

要是你来拍,我就为你造一座“城”。

于是,为了筹拍《妖猫传》。

六年时间,在襄阳这座城,完美复刻出了曾经大唐盛世时的瑰丽,命名唐城。

电影拍摄完成,唐城也顺理成章被保留了下来。

成为了5A景区,也成为了很多电影和剧集的拍摄地。

图/豆瓣电影

金庸先生曾写襄阳——

“一江碧水穿城过,十里青山半入城”。

这座古城也完美呈现了诗句的场景。

更不用提,好吃到爆炸的襄阳牛肉面,和这里人们的侠义心肠。

襄阳牛肉面。图/纪录片《早餐中国》

贾玲曾在微博上说——

襄阳是金庸武侠世界的原乡,

是诸葛亮笔下运筹帷幄的道场,

是食客们流连的天堂。

深入了解便会知道,名副其实。

“侠义第一城 天生江湖客”

只要是读过金庸小说的人,就一定会知道并记得这座侠义之城。

人们都说,是金庸先生把襄阳在沧桑千年后,再一次推向世人的面前。

电影《神雕侠侣》。图/北京时间

在《射雕英雄传》里,观者都能感受到——

不到襄阳非好汉。

郭靖黄蓉坚守襄阳城的情节,还历历在目;

郭襄的善良可爱,更是让人觉得即便是杨过,又何德何能。

83版《射雕英雄传》。图/豆瓣电影

在2018年10月30日,金庸先生去世了。

襄阳人民自发为他点满了一整个古城墙的烛火。

这是这座侠义之城用自己的方式来悼念武侠之大者的离去,

侠骨柔情在襄阳又一次得到了彰显。

襄阳人们自发纪念金庸先生。图/北京时间

也不光是金庸。

纵观整个武侠小说史,金、古、梁、黄四人的笔下,没有任何一处地方可以和襄阳比肩。

一汪汉水穿城而过。

襄阳、樊城隔江相望,人们总是忘记这座古城已历经千年。

若是城市会说话,也许襄阳会说一句——

“我侠之大者,为国为民,乃不必挂念。”

我等不是大侠,但襄阳城也是心头的白月光。

襄阳古城,是一定要去朝圣的——

行走在襄阳城里,似乎能回到当年郭靖黄蓉苦守襄阳城的地方。

那些斑驳的城墙,告诉世人在千年前这片荆楚大地之上曾有砸下的炮火与扬起的尘土。

对于历史而言,这些城墙是襄阳这座城市最好的见证。

一块块不会发声的砖,都是历史长河的记录。

如今遗留下来的城墙,是明洪武时期的建筑。

在和平年代里,襄阳人把它修修补补,尽了最大的努力保留它原来的模样。

在这里停留得越久,襄阳的岁月与历史便越发清晰。

曾经,南来北往的客商在这里歇脚,江上往来的货船鳞次栉比,江边游人如织,说书声、唱戏声、叫卖声、喝彩声不绝于耳。

不同字号的镖车穿街而过,车轮与石板路摩擦发出“轱辘轱辘”的声响。

精壮的伙计敲响七星锣,喊一声“合吾”,像是对这座城市不平凡的过往致敬。[1]

三国故事的开始,古隆中——

作为“三国第一城”的襄阳,其实它的骨子里就有硬气十足的“江湖气”。

我们曾在课本上读过那篇《隆中对》,却鲜少有人记得隆中就在襄阳。

自从东汉末年,刘表把治所迁到襄阳开始,这里便开始与三国发生过数不清的纠葛。

其实古隆中,相当美。

这里曲径幽深,山水相伴,山雾遮蔽,曾是诸葛亮隐居的地方。

当年的三顾茅庐,就是刘备亲自三次来古隆中请诸葛亮出山。

而那时诸葛亮,也在这里提出了“三分天下”的宏图。

更别说,白起、关羽、岳飞曾在这片土地上苦苦鏖战。

喝着汉江水长大的襄阳人,守着这些故事,也守着胸中的豪迈。

但你若觉得襄阳只有狭义,那又狭隘了。

文化底蕴,更不缺。

在米公祠和习家池,

能看传统美学——

在祠堂的中央,是和襄阳缘分最久远的画家

——

米芾。

米芾是北宋的大书法家,米公祠是他的故居。

这里有几百座珍藏的遗墨石刻,还是庭院深深风格的苏式园林。

秋日有无数的金黄的银杏,

冬日落下的雪让这里像是一幅幅古风插画。

凤凰山南麓的习家池。

则是东汉初年襄阳侯习郁的私家池塘,盈盈一池清水,明净动人。

欧阳修、米芾、曾巩、杜审言等名家都曾经流连于此,

写下关于这里的千古绝句。

由于历史悠久,这也被誉为中国郊野园林第一家。

古时的襄阳,是一块香喷喷的“唐僧肉”,人人都想要抢。

而如今的襄阳则是“湖北第二大城”。

GDP值仅次于省会武汉,

这也是襄阳这个“必争之地”的底气和傲气。

“一半诗词,一半城”

襄阳,从地理和风格来看,其实亦南亦北。

甚至有人到了襄阳,一听方言——

“呀!这不河南嘛!”

因为地域的关系,襄阳有着南北融合的方言与风俗 。

举个例子。

明代小说《金瓶梅》里,写的是南方的故事,

但使用的方言,却可以在大部分襄阳本地话和方言中找到模子。

比如,书中“三不知”(偶尔),“气不愤”(气不过),“赌个东道儿”(打赌),“夜不收”(深夜也不回家的人),“荤不荤素不素”(上不上,下不下,不像样子),“弄的我前不着村,后不着店”(无依无靠),“俺们眼里是放的下砂子底人”(心眼宽),“你倒替古人耽忧”(瞎操心),“不知替你顶了多少瞎缸”(代过,顶罪),“少调失教的,大剌剌对着主子坐着”,“三行鼻涕两行眼泪的哭”,都是襄阳的日常话。[2]

甚至,有些风俗也和襄阳的一样。

比如,书中写到小儿受惊吓,请人“收魂”:“刘婆把一只高脚瓦钟(盅),放米在里面,满满的。袖中摸出旧绿绢头来,包了这钟(盅)米,把手捏了,向官哥头面上下手足,虚空运来运去的战。”[3]

不难想象,在长达千年的时间里,

来自南北两地的文化交汇,让来往的人把这些语言和习俗带到了襄阳,并传至今。

流传至今的,除了方言,还有千古诗句。

《全唐诗》中有4000首提到了襄阳。

不夸张地说,这是一个“一半诗词,一半城”的地方。

杜甫的爷爷杜审言,曾经在襄阳写过一篇《登襄阳城》。

提到了冠盖里、习家池等名胜古迹。

其中“楚山横地出,汉水接天回”,饱受名士们赞誉。

本土诗人孟浩然,更是家乡的积极宣传者。

他让好友王维写下《汉江临泛》,

里面是那句“襄阳好风日”,名传千古。

还有李白,更是大挥笔墨写下——

《岘山怀古》《与韩荆州书》《襄阳歌》《襄阳曲四首》《大堤曲》《赠从兄襄阳少府皓》《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赠孟浩然》……

只能说一句,不愧是李白,不愧是襄阳。

有侠气的人,果然都爱极了这里。

“来一碗牛肉面,加蛋!”

除了侠气,被汉水喂大的襄阳人,吃的方面,绝对刚柔并济。

最典型的体现是——既爱吃面也爱吃米。

有一种说法。

说老襄阳人,一般早上爱吃面,中午吃饭,晚上则是稀饭就馒头。

这些或许是刻板印象,但早上的这碗牛肉面,绝对是所有襄阳人的情怀和乡愁。

作为湖北人可以告诉你。

襄阳牛肉面的好吃度,必不输武汉热干面。

“二两牛肉面,加鸡蛋,再来碗黄酒!”

——大部分襄阳人的一天,是从点一份牛肉面开始的。

吃面,喝酒,是襄阳人觉得最快乐的事情。

大多数小摊的老板,操作麻利,一团面,一把绿豆芽,滚水烫熟,倒入碗中。

再加一大勺热腾腾的牛油红汤和牛杂,最后油泼辣子一浇——

齐活儿!

和武汉的热干面一样,牛肉面用的碱水面,筋道够味。

而牛肉,其实也包含了牛杂,用牛骨熬出来的红油汤底,加上“一辣二麻三鲜”的地道口味。

一口碱面,再来一口牛油红汤,最能让人醒神开怀。

且在大多数牛肉面馆里,都还会配上生蒜。

一口蒜,一口黄酒,襄阳人吃不腻的乡愁。

没错,吃面一定要配上黄酒。

对于襄阳人来说,酒不能不喝的,这辈子都不可能不喝酒。

襄阳十八怪里,第十一怪是“早餐吃酒不吃菜”;最后一怪是“请客怪酒不怪菜”。

酒文化,可见一斑。

也有本地人这样描述襄阳这碗面里的人生:

“家门口的街道,男人们在热火朝天地吃牛肉面,地上全是卫生纸,纸上浸满了红油。”

“而桌上的酒碗,不言而喻。”

无论是居住在本地的人,还是外地归来的游子,在此刻都似乎被满足了。

古有“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作岭南人”。

今有“日啖三碗牛肉面,不辞长做襄阳人”。

吃完面,则不妨去北街看看这里的悠闲午后。

襄阳的钟鼓楼,会传出报时的钟声。

在北街,这里飞檐耸立的古宅错落有致,有种穿越回上世纪的错觉。

登上襄阳城头眺望汉江,再找一家老茶馆品一品茶,这就是襄阳老炮儿的悠闲午后。

宵夜,推荐风华路,襄阳的一条小吃街。

这里全是餐饮店,说“十步一店”也不为过。

从早餐到宵夜,从宜城大虾、双沟胡辣汤、肥肠面、汽水包到柳州螺蛳粉……你想吃的都能找到。

走了一天,坐在街边小店,闻着烤串冒油的香气。

这才是肆意又快乐的襄阳生活。

————

襄阳的万千,可以是复杂的历史,也可以是一碗简单的牛肉面。

吸引人们来到襄阳的,

不仅是历史,还是城市的本身。

是武侠江湖中的名气试金石,武林界的大V春晚现场。

毕竟,兵家必争。

自古大侠,都爱襄阳。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 51.CA 立场。
x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