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无忧资讯 /
  2. 本地 /
  3. 天气炎热 小心“冷饮续命”变成“冷饮致病” /

天气炎热 小心“冷饮续命”变成“冷饮致病”

炎热的夏天已经来了,在温度不断升高的日子中,越来越多的人喜欢用冷饮来降温,年轻人把这种享受叫做“续命”,但是冷饮下肚,身体的热真的就消除了吗?还只是心理因素?长期喝冷饮,身体又有什么代价呢?今天我们就好好谈谈这个话题。

01

冷饮摄入,真的能解热吗?

事实上,冷饮的摄入,并不能真正为身体解热。冷饮的温度并不能让人体整体体温下降,它最多就只能让你的嘴巴、食道、胃部等在接收冷饮的那一刻产生一些温度变化。但这种温度并不能实现全身的调节。

相反,冷饮下肚,会造成血管受冷而收缩,大大降低身体散热的速度。所以冷饮解热的作用更多的只是一种心理暗示。同时,人在高温的环境下,由于汗液的大量流出让体内水分和电解质流失,冰凉的饮料解渴的作用,以及身体水分的及时补充,人体散热的速度有所加快,从而容易让人有解热的错觉。

02

冷饮对人体的影响

1

刺激肠道

冷饮刺激肠道后,会导致肠道蠕动、吸收功能紊乱,进入结肠的液体量超过结肠的吸收能力或结肠的吸收容量减少,就会导致粪便中水分排出量增加,便产生腹泻,冷刺激导致肠道痉挛,便会产生腹痛。

2

损伤血管

冰冷的食物入口,都会先经过消化道,受它的刺激,消化道血管会急速收缩,导致血压升高,这对于原本就有高血压、冠心病、动脉硬化等心脑血管问题的人来说,容易导致加重病情。而且很多冰饮也属于高糖高热量食物,经常喝容易形成高血糖、高血脂等,加大患心脑血管疾病风险。

3

加重肥胖

有国外学者认为喝冷饮可以帮助减肥,因为冷饮进入体内,需调动体内的能量来消耗,从而促进新陈代谢。但我并不认同这种说法,中医认为生冷饮食会耗伤阳气、损伤脾胃的运化功能,尤其是水湿的运化,形成痰湿虚胖体质。而且,如今各类新式茶饮店遍地开花,奶茶、水果茶、咖啡等茶饮含有较高的糖分,因此,长期饮用,更容易导致肥胖的发生或加重。

03

中医对冷饮的看法

1

冷饮伤阳气

阴阳中之阳者是具有推动、温煦、兴奋等作用的物质,同时也是守卫机体免受外来病邪侵袭的“卫士”。若平时无节制地食用饮冷,寒邪会直接跳过卫阳,直中于内里,伤及体内的阳气,从而引发疾病,或寒邪潜伏于里,日久而引发诸病。

2

冷饮伤脾胃

中医有一句话叫“寒凉伤胃”,意思是我们脾胃正常的生理功能非常容易受到寒凉之物的损害,中医认为,脾胃是气血的来源,能够将食物化为水谷精微输布于全身,当外寒直中,寒气凝滞,不通则痛,就会产生腹痛的症状,脾阳受损,导致虚寒内生,脾阳虚衰亦会导致其运化功能失权,水湿下泄,则导致腹泻症状。

3

冷饮伤心肾

《摄生消息论》主张“夏季心旺肾衰,虽大热,不宜吃冷淘”,夏季心火旺盛,而肾水衰弱,虽然是很热的天气,也要着眼于固护阳气,保护心火及肾水,故而在饮食上应该减少冷饮的摄入,以免过度贪凉食冷而使内寒过甚,损伤阳气。

4

女性最忌冷饮

干为男属阳,坤为女属阴,女性因体质不同、生理习性差异,比男性更容易缺乏阳气。夏天到了,有些女性爱喝冷饮、吹空调、穿露脐装,特别容易受到寒邪侵袭,发生一系列妇科常见疾病。从中医学角度出发,寒邪属阴,寒性主凝,凝则结聚,聚则不通,不通则痛。而分布在人体腹部的手、足三阴经和任脉是先天最容易寒凝的地方,夏天如果贪食饮冷,寒气便会顺着七条阴经散布到经脉所布及的部位,其中胞宫最易受到寒邪侵袭,致使宫体寒冷不易受孕。同时,寒邪凝滞,宫体内血液运行不畅,凝结成块,每次月经来潮,便会引发痛经。

04

冷饮引发的胃痛、腹胀等情况如何改善?

冷饮过后,身体最容易产生的症状是胃痛、腹胀,炎热的天气,不少人会忍不住贪凉,对于冷饮后出现的胃痛、腹胀等情况,可以试一试下面的小妙招:

内服法——生姜红糖水

3-5片生姜用水煎煮开,再加上2-3勺红糖趁热服用,当天就可喝上一杯,第二天也可以再喝一杯。

生姜的主要功效是解表散寒,温中止呕,化痰止咳,可用于风寒感冒,胃寒呕吐,寒痰咳嗽。将生姜煎汤,加红糖趁热服用,往往能使体内之寒迎刃而解。

外用法——艾灸神阙(肚脐)或热敷

艾灸神阙:用艾条或隔姜艾炷灸5~10分钟,以肚脐周围皮肤微微发红不起疱为度。

热敷:可用热水袋或者毛巾包裹装有热水的瓶子,敷于腹部,注意一定要温度适宜,切忌烫伤。有条件的可以在热水中加入紫苏叶、生姜等散寒的药材或丁香、肉桂等温阳的药材辅助。

食疗方推荐——高良姜粥

材料:高良姜10克,粳米50克,红糖15克。(2人份)

做法:粳米淘洗干净,加高良姜片及适量冷水,熬煮成粥。最后放入红糖调味后食用。

功效:温中散寒止痛。

适用人群:寒邪伤胃者,常见胃痛暴作,甚则拘急作痛,得热痛减,遇寒痛增,或喜热饮等。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 51.CA 立场。
x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