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无忧资讯 /
  2. 全球 /
  3. 伊朗下月28日选总统 谁将成莱希的继任者 /

伊朗下月28日选总统,谁将成为莱希的继任者?

确定无人生还、宣布举国哀悼、安排莱希葬礼、启动事故调查、完成人事调整、定下大选日期……

当地时间5月20日,伊朗可能经历了自1979年建立伊斯兰共和国以来最紧张忙碌也是情绪最复杂的一天。

一场突如其来的坠机事件让伊朗痛失总统和外长等政要,接下来会发生什么?这个中东大国将如何面对危机?国内局势会怎样变化?事故的一连串外溢影响持续引发关注。

政府运行“不受干扰”

在19日事故发生后,伊朗政府曾这样声明:总统莱希在直升机事故中遇难后,政府将继续运行,“不会受到干扰”。

这句话在20日得到印证。当天,伊朗密集处理各项善后事宜。

一是告慰逝者及其家属。

伊朗最高领袖哈梅内伊向莱希等遇难者家属表示哀悼,同时宣布伊朗将进行为期5天的公共哀悼。

伊朗副总统曼苏里宣布了莱希葬礼的具体安排,包括将于23日在莱希故乡马什哈德举行葬礼。

二是迅速调整人事、敲定选举日程。

伊朗宪法监护委员会宣布,根据宪法规定并经哈梅内伊批准,伊朗第一副总统穆赫贝尔代行总统职务。

另经伊朗内阁批准,任命伊朗副外长阿里·巴盖里为代理外长。

同时还确定了6月28日举行第14届伊朗总统选举。

三是针对事故启动调查。

当天,伊朗武装部队总参谋长下令成立一个委员会,调查坠机原因。

伊朗官方尚未就原因作出推断,也未指向人为破坏因素。

伊朗官方媒体伊斯兰共和国通讯社英文版20日在一篇报道中指出“技术故障”。

总体来看,美国制裁影响伊朗更新和维修飞机的能力、恶劣天气以及可能的人为操作错误被视为潜在原因。

不过,一些谜团仍萦绕人心,比如,为何总统机队中的其他两架直升机安全返回,唯独总统专机失事?

美以下手等阴谋论在社交网络上也有市场。对此,美国与以色列(专题)官员明确表示与事故无关。

中国社科院西亚非洲所政治研究室主任、研究员唐志超认为,事件确实不无蹊跷,也足以提供想象空间。

从政治动机和技术条件来说,美以似乎存在“嫌疑”。比如两国将强硬派莱希视为眼中钉;莱希坠机前与阿塞拜疆总统有接触,而阿塞拜疆与以色列有军事情报合作。但是从现实逻辑看,美以不太可能卷入此事。

“因为针对一国领导人的暗杀无异于宣战,这是美以都竭力避免之事。”唐志超说,美国无意与伊朗直接冲突,并施压以色列保持克制;以色列尚未完成加沙军事行动目标,也无意另启战端,从上次有限报复伊朗就可见一斑。

一场特殊选举

面对1979年伊斯兰革命以来首次出现在任总统去世的非常状态,伊朗在一天之内有条不紊地办妥各个重要事项,在外界看来,这显示出坠机事件并未动摇伊朗的稳定与秩序。

特别是依据宪法迅速确定总统选举时间,也显示出伊朗对于总统去世后的权力承继有着明确的制度安排。

根据选举时间表,5月30日至6月3日将进行候选人登记,6月12日至27日进行竞选活动。

伊朗总统选举每4年举行一次。总统由选民直接投票选举产生,可连任一届。

如果没有坠机“意外”,伊朗应该在2025年迎来下一届总统选举。

届时,熟悉的流程和场面也将一一呈现:先是登记参选,接着宪法监护委员会负责审查资格后确定候选人,然后启动竞选,候选人发表演说、进行电视辩论,等等。

“这次是在特殊情况下举行总统选举,相比常态下的大选会有诸多不同。”唐志超说,包括前期准备有限、选举过程简单、竞选环节压缩、持续时间较短、候选人不会太多,等等。

与此同时,由于莱希被视为最高领袖哈梅内伊的潜在接班人,他的突然离世可能打破了伊朗领导层关于权力移交的既有布局,“因此,这次选举还事关谁有希望成为最高领袖的继任者,对总统候选人资格、政策倾向等方面的审查可能会更严格”,唐志超说。

谁是热门人选?

那么,谁将成为下任总统甚至最高领袖接班人?几个热门人选已进入人们视野。

一个是代总统穆赫贝尔。

现年68岁的穆赫贝尔拥有国际法博士学位,曾在伊朗西南部的胡齐斯坦省任职,有地方工作经验。

2021年莱希出任伊朗总统后,穆赫贝尔被任命为第一副总统主持政府日常工作,被视为莱希政府处理经济事务的核心人物。

同莱希一样,穆赫贝尔与最高领袖哈梅内伊关系密切。穆赫贝尔曾掌管伊朗重要的经济集团埃库(EIKO)。该集团受最高领袖直接监管,对能源、电信和金融服务等关键经济领域都有重大影响。

另一个是现任议会议长卡利巴夫。

1961年出生的卡利巴夫是伊朗政坛大人物。

他曾担任伊斯兰革命卫队空军司令、德黑兰市长,并在军事、政治、经济、警务和城市管理方面拥有丰富经验。

卡利巴夫似乎一直怀有“总统梦”。他曾三次竞选总统,据传还有意参加原定明年举行的下届大选。

卡利巴夫也与哈梅内伊长期保持紧密关系。值得一提的是,他与哈梅内伊、莱希还是同乡,都来自马什哈德。

为此,卡利巴夫的呼声很高,被认为有望接替莱希。

唐志超表示,除上述两位之外,2021年与莱希同为总统候选人的伊斯兰革命卫队前总司令雷扎伊也可能是潜在人选。在当年选举中,雷扎伊排名第二,竞争力仅次于莱希。

对于这场“被提前”的选举,结果如何仍有悬念,但是分析人士认为仍有一些确定性可以把握。

唐志超指出,鉴于伊朗改革派、温和派已被边缘化以及此次选举关乎最高领袖继任者和政权未来,可以预见,总统人选仍将来自保守派或强硬派,甚至可能和莱希一样需要具备宗教背景。“而且,这次可能会比以往更强调对伊斯兰体制和最高领袖的忠诚。”

大方向不会变

直升机失事也许只是一起孤立事件,但是,如果放在一个更大背景下审视,或许也可视为观察伊朗走向的一块最新拼图。

外界注意到,伊朗是在近年来国内外形势紧张动荡之际失去了总统和外长两位具有影响力的政治人物。

内部,经济增长乏力、通胀居高不下,今年初又遭遇恐怖袭击;高层还发生了伊朗军事将领苏莱曼尼遭袭杀、现任总统莱希身亡的重大变故。

外部,承受美以政治、军事压力以及经济制裁。当前,加沙冲突又加剧了中东地缘政治紧张,其外溢效应也使伊以两国一度走出“影子战争”直接交手。此外,有助于缓解制裁的伊核协议履约谈判也停滞已久。

“内外压力下,伊朗似乎处在高度紧绷的状态。”唐志超说。

唐志超表示,伊朗总统、外长在直升机事故中遇难对于伊朗领导层是一次重击,削弱了一批重要领导力量,相关损失很难弥补。但是,这起事故不会改变伊朗当前的政治生态以及内政外交大方向。

内政方面,强硬保守派主导的政治格局短期内不会改变。外交方面,将继续推进向东看政策,同时与美国西方保持灵活务实的关系。

总之,自1979年伊斯兰共和国成立以来,伊朗经历了多重危机,经受了各种考验,这起事故不会对伊朗正常、稳定的国家运行造成根本影响。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 51.CA 立场。
x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