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无忧资讯 /
  2. 全球 /
  3. 天文学家首次测量超大质量黑洞自转速度 /

天文学家首次测量超大质量黑洞自转速度

麻省理工学院(MIT)研究团队发表于《自然》(Nature)期刊的研究结果,首次利用恒星被黑洞撕裂后的震荡现象,成功测量到超大质量黑洞的自转速度。这项发现提供了一种全新的方法来研究超大质量黑洞,并揭开这些宇宙巨兽在宇宙演化过程中如何成长与变化的奥秘。

《每日科学》(Science Daily)22日报道,研究团队利用一个名为“潮汐破坏事件”(Tidal Disruption Event,TDE)的现象,来测量黑洞的自转速度。当恒星太靠近黑洞时,会被黑洞巨大的潮汐力撕裂,形成一个明亮的吸积盘,由恒星的残骸高速旋转。这个吸积盘会因黑洞自转而产生震荡,而这种震荡的模式可以揭示黑洞的自转速度。

团队观察了“AT2020ocn”这颗距离地球约10亿光年的星系,它在2020年2月被发现发出强烈的光亮,被认为是潮汐破坏事件的迹象。研究团队利用NASA的“中子星内部成分探测器”(Neutron star Interior Composition ExploreR, NICER)持续观察了“AT2020ocn”长达200天,发现其发出的X射线以每15天的周期出现峰值,推断这是吸积盘震荡导致的。透过这种震荡模式,研究团队估计这个黑洞的自转速度约光速4分之1。

研究团队认为,这项新方法将在未来几年内被用来测量数百个附近黑洞的自转速度。透过分析这些黑洞的自转速度,研究人员可以更深入地了解黑洞在宇宙演化过程中是如何成长的。

示意图(图撷取自NASA官网)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 51.CA 立场。
x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