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无忧资讯 /
  2. 全球 /
  3. 续航2100KM!比亚迪干出了件大事! /

百公里2.9L、续航2100KM!比亚迪干出大事

墙内自媒体燕财局文章:5月28日晚,比亚迪在西安举办了第五代DM技术发布暨秦L DM-i、海豹06 DM-i上市发布会。

王传福表示,第五代DM技术发动机热效率达到46.06%,亏电油耗做到百公里2.9L,综合续航里程达到2100KM。

本次发布会最大的亮点,就是比亚迪对外喊出了燃油车的百公里油耗,已经进入了“2”时代。

当然了,这个“2”,是接近于3的2.9,不过相比于第四代DM-i的3.8,已经是很大的进步了。

放眼全球,也是最低的油耗水平!

而且秦L DM-i的尺寸,仅仅比丰田定位B级车的凯美瑞小一点,已经来到了B级车的水准,能做到这个油耗,实属不易。

而凭借65L的大容量油箱,秦L DM-i的综合续航表现更是达到了惊人2100KM。

按照现在92油8元价格来计算,每公里也就0.18元,已经相当接近于纯电汽车0.1的成绩。

而据比亚迪发布的汽车自媒体路测看,一些博主甚至测出了2500km的成绩。

为什么博主测出了比官方还好的成绩?

这里无相君猜测是用了高标准的汽油。

不过,技术上的事,还不是市场的重点。

比亚迪最卷的是,搭载最新DM-i技术的秦L DM-i,起步售价定在了9.98万元!

9.98万,B级车,贼省油。

对于擅长过日子的中国消费者来说,诱惑力实在太强。

用王传福的话说,秦L DM-i的定位,就是小家庭的第一辆车——实用、便宜、经济。

相信这对很多入门级的合资车来说,是个不小的冲击,尤其是畅销中国多年的卡罗拉、轩逸、伊兰特等。

当搭载顶尖混动技术国产B级车只卖10万左右,合资车的定价权肯定是要被动摇了。

事实上,这几年随着国产车的进步,合资车已经开启了大降价模式。

甚至连奥迪A7这种高端车型,都降到了30万的价位,也难怪欧美吵着闹着要给中国车加关税了。

不过以秦L DM-i的产品力,即便在欧美市场卖翻倍的价格,依然是竞争力十足。

而在国内市场,B级车的定价,很可能会被拉到10万这个水平线。

从某种程度来说,这也是中国企业研发和产业升级的进步。

产业能力不必多说,中国人卷产业,把价格打下来的能力,已经不仅仅体现在汽车上了。

从手机到光伏,再到锂电池无不如此。

研发上,欧美引以为傲的发动机技术,也正在被国内自主研发赶超,目前全世界主流的发动机热效率通常在30%-38%之间。

热效率突破40%,已经是很高的水平了。

但比亚迪达到了46.06%。

而就在比亚迪发布会后,吉利立马跳出来宣布,吉利的发动机热效率达到了46.11%,计划明年量产!

而在3月份,吉利也对外宣布,雷神电混平台将推出新一代电混系统,满油满电最高续航将突破2000公里,该技术在年内首发,届时百公里油耗将进入2L时代。

不过,因为车型发布没有比亚迪快,“百公里油耗将进入2L时代”的口号,让比亚迪给喊响了。

不得不说,在媒体宣传上,吉利没有比亚迪的工作做得好。

其实在2023年,吉利就发布了新一代雷神电混8848,当时的混动专用四缸发动机最高热效率已经达到了44.26%。

过去几年,中国新能源车型的话题度讨论比较高,

今年一季度,全球新能源TOP 20车型榜中,中国车型就占到了16席,相比去年一季度新增2款,而且16款车的销量同比上涨11。

图片来源:第1电动

我们一度以为新能源车不过是一种弯道超车。

传统燃油车技术还是比不上国外或合资,但现在事实证明,国产汽车也在传统能源领域持续发力,实现了从新能源到传统能源的全面超越。

其实回顾这几年中国经济面对的困境,一个重要的外部不利因素,就是来自美国为首的发达经济体的技术打压。

而从国产汽车的进步来看,我们似乎明白了美国的焦虑,毕竟过去20多年,中国的技术进步太快了——如果继续这样增长下去,会不会颠覆长期以来美国引领世界经济的神话呢?

由于长期以来美国科技的领先优势,带来微软、苹果、Google、特斯拉等企业的辉煌。

我们往往会认为,中国产业的优势,只是低研发、低成本。

但对于一些高科技企业来说,如果我们去做一些垂直差异化的模型对比,你会发现也有不少中国的科技企业在努力直追。

比如华为和苹果的对比。

在2019-2020年时期,苹果的年度营收额是华为的2.1倍,净利润是6倍!

但是让人惊讶的是,华为的研发费用反而是苹果公司的1.1倍!

如果用研发费用除以净利润的比例,作为研发强度指标的话,那么苹果的研发强度,仅仅是华为的15%。

也不知道是不是因为这个数据太夸张,差不多也就是2019年的时候,美国开始重点打压华为,使得后面三年的差距重新拉大。

第二个值得对比的就是新能源汽车行业。

这个我之前已经举过例子,2023年,比亚迪和宁德时代这两家的营收总额是特斯拉的1.5倍,而研发费用是2倍。

同样是研发强度远超特斯拉。

即便把比亚迪单独拎出来对比特斯拉,差距也不大。

比亚迪的营收是特斯拉的90%,研发费用却是特斯拉的140%。

美国财长一度指责中国的“产能过剩”对西方有威胁,但她没说的是,中国真的有杀伤力的其实是“优质产能”的崛起。

根据世界经济论坛的评选,中国广东的新能源汽车智能生态工厂,每53秒便能下线一台车,是唯一在智能制造和数字化水平层面入选“灯塔工厂”的工厂。

而根据国际能源署测算,2030年全球新能源汽车需求量将达4500万辆,是2022年的4.5倍。

当前全世界产能远远不能满足市场需求,特别是众多发展中国家对新能源产品的潜在需求巨大。

相比于西方的汽车产业链,中国的汽车产业技术更先进,价格更亲民,站在全球市场考虑,中国有望为全世界的绿色能源产业的主导动能。

故而耶伦回去后,美国立马就宣布将电动车关税提高四倍至100%以上。

2024年1月份,马斯克曾发出警告,说中国汽车制造商将在没有贸易壁垒的情况下,“摧毁”全球的竞争对手。

“如果不设立贸易壁垒,它们几乎将摧毁世界上大多数其他汽车企业。”

但到了5月23日,马斯克又在巴黎举行的Viva Technology 科技会议上表态,自己不赞成任何扭曲市场的措施。

从限制到改口,或许马斯克已经明白了一件事,那就是:

用非市场的举措来限制追赶,尤其是发力硬科技的企业,终究是一种徒劳。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 51.CA 立场。
  • @ 05-30 16:20
    您已点过赞
    如果能在加拿大买到这又便宜且省油的车,该多好,通涨可以降温了,少交碳税给土豆
x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