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无忧资讯 /
  2. 全球 /
  3. 雷军不是神,别总鼓动他接盘许家印..... /

雷军不是神,别总鼓动他接盘许家印.....

站在风口上,会飞的除了猪,还有各种传言。

对于当下的科技圈、汽车圈、数码圈甚至成功学圈,雷军和小米站在那,就是强劲的流量风口,随之而来的就是各种小道消息。比如,小米SU7系列首战告捷后,小米收购恒大汽车的传闻,就再次一浪高过一浪。

收购恒大汽车?这是谣言

这源于26日晚间恒大汽车的一则公告,称有潜在买家有意出资购买恒大汽车31.45亿股股份,这部分股份约在其已发股份的29%。根据协议内容,潜在买家在协议生效后一定期限内,对恒大汽车剩余29.05%的股份保留行使选择权。

也就是说,恒大集团手中原来持有的恒大汽车股份,很可能都被该买家吃下,从而取得对恒大汽车的完全控制。这也意味着,若交易达成,恒大汽车将改姓,许家印彻底失去对恒大汽车的掌控。要知道,许家印曾把恒大汽车视为底牌,即使在最困难的时候也咬着牙一股不卖。

虽然公告没有透露买家身份,但市场多猜测是新能源汽车企业,最大的可能便是小米。受此影响,恒大汽车的公告发出之后,股价大涨86.84%。

由此也不难看出,恒大汽车相关方有意使用模糊的表达,试图通过蹭小米一波流量以获得更大的利益。

这则传闻发酵数天后,敏感且善于辟谣的小米在30日下午,用简单直接的话术澄清:小米汽车从未有过收购或控股恒大汽车的计划和举动。此举暂时平息了关于小米和恒大汽车更多的联想,也缓解了市场的担忧,稳定了股价。

但为何外界乐于把二者关联在一起呢?从表面上看可以归结于:智能汽车行业洗牌,小米来势凶猛地初步挤上牌桌,恒大汽车如果没有神迹接盘者,就基本宣告出局。但许家印多年布局,恒大汽车手里还握有能让雷军心动的价值点。而且,雷军已经成神,拉恒大汽车一把,不过分吧?

拆开来看,一方面,恒大汽车在许家印“买买买、合合合、圈圈圈、大大大、好好好”的战略指引下,砸了数百亿搭起一个最高市值超过5000亿港元的造车盘子,其中包括造车、销售双资质;整车设计、动力电池、自动驾驶以及智能网联等技术以及供应链体系等核心能力。恒大汽车若要翻身,这些早期沉淀下来的资产是最大的本钱。

另外一方面,雷军造车正面临“甜蜜的烦恼”,即产能问题。虽然小米SU7完成43天累计交付破万辆的行业记录,但小米集团合伙人兼总裁卢伟冰透露,目前小米汽车面对的主要挑战是交付能力。有媒体查阅小米汽车APP发现,小米SU7 Pro锁定订单后的交付周期为29~32周。而小米SU7标配版和Max高配版锁定订单后交付周期,分别为29~32周和33~36周。目前,为实现“上市即交付,交付即上量”的目标,小米正加速扩产能、保交付。

从这两个维度来看,雷军有充足的理由来接盘许家印,通过收购恒大汽车,快速将现有的闲置产能利用,以更高效地完成用户订车交付。公开资料显示,恒大汽车天津工厂自今年年初以来已不再生产作业。

但在唐辰看来,表象的关联具有很强的迷惑性,或者被有意传达的解释。小米收购恒大汽车,有可能但已经完全没必要。

事实上,小米收购恒大汽车的传闻早在2021年就闹过一次。当时有媒体称,中国恒大正在与小米集团谈判出售恒大汽车65%的股份。那段时间,恒大经历了长达半年的财务问题后,急需寻找资金度过难关。小米则是在雷军高调宣布“为小米汽车而战”之后,正埋头修炼,经历1000天的磨砺。摘现成的果实,无疑是一条捷径。但后来,小米和恒大双方均称与对方有过初步交流,但并未深入洽谈推进。

雷军不是神,要讲新故事

如今,这个所谓的“联姻”再次被否定,其原因不是恒大汽车的遗留资产对小米没有吸引力,而是小米汽车“人车家”的生态故事下,雷军没必要去处理这个有负资产的烂摊子。2023年业绩显示,恒大汽车资产总额为348.51亿元,负债总额达725.43亿元。还有数据显示,恒大汽车造车5年,累计亏损超1100亿元,去年底账上仅剩1.29亿元。雷军曾表示,小米造车十年计划投入100亿美元。单从账面数字就能看出,小米接过来的就是巨额负债,这是一个沉重的大包袱。

更深层次的原因在于,小米汽车走的是一条自主自研的路子。买,是某种程度上的路线偏移。以智能驾驶领域为例,小米坚持技术全栈自研,采用了包含了道路大模型、超分占用网络和变焦BEV等领先算法的先进架构,实现端到端大模型技术在国内的首次量产。再比如雷军多次引以为傲的大压铸技术,小米官方称是目前汽车行业新技术应用的明珠;同时,小米官方还表示,小米也是目前国内唯一同时拥有量产自研压铸合金材质以及自研大压铸设备集群系统两项技术的汽车厂商。

这条造车路线对于小米来说,意义重大,甚至可能影响到雷军高端化故事的圆满表达。正如唐辰在《雷军的高端化,可能要在小米汽车上做成了》一文中所分析,小米高端之路走到第五个年头,智能汽车业务为小米的高端化带来新的想象空间。

一方面,智能汽车业务为小米带来高端用户群体。雷军曾在投资者会议上展示,小米SU7系列产品购车用户群体中,女性购买者占比达28%,预计女性车主占比将为40%-50%;另外BBA用户购买者占比29%,苹果用户购买者占比52.5%。

这种结构性的用户洗牌,对小米的其他产品的高端化有着重要的辐射作用。卢伟冰认为,SU7的成功助力小米人车家生态形成正式闭环,对现有其他业务也影响深远。“一是带来了用户的破圈,随着小米SU7成功,小米汽车带来用户结构变化意义重大,破圈效应非常明显,从窄众人群到全人群逐步覆盖。”

另外一方面,智能汽车业务正在为小米估值打开上升空间。巴伦周刊统计,小米股价60日内上涨38.43%,年初至今涨幅达到17.31%。汽车业务已经成为小米股价的主要推动力:3月12日SU7官宣之初,小米股价飙升11.34%;3月28日晚上市后,小米股价在下个交易日(4月2日)上涨8.97%。目前, 摩根大通、华泰证券、浦银国际等机构已将汽车业务纳入小米估值考量,给出公司目标价在23港元-25港元之间。

也就说,在小米既定的造车路线下,收购恒大汽车是一笔相当不划算的买卖,对其高端化战略的实施,也没有多大的增益。即便雷军已经被奉为神,但他毕竟不是神,套用他自己的一句名言来说,鼓动小米接盘恒大汽车,“这TM绝对是来捣乱的”。

对小米来说,更应该重视的是,流量漫灌之下,那些潜在的礁石以及暗滩,任何一个不经意,都会对刚起步的小米汽车造成致命一击。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 51.CA 立场。
x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