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无忧资讯 /
  2. 全球 /
  3. 中国制造业指数意外收缩 内需疲软? /

中国制造业指数意外收缩 内需疲软出口艰难

中国官方在五月的最后一天(5月31日)公布的当月制造业景气指数出人意外地回落至收缩状态,对中国政府最近密集推出刺激措施以求扭转中国经济疲软走势的预期是一个不小的打击。

中国国家统计局发布的五月份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PMI)从四月份的50.4下降至49.5,不仅低于美国财经媒体彭博社之前公布的专家预测调查得到的50.5,而且还落到了荣枯线50之下,进入收缩状态。这项指数高于50说明制造业处于扩张状态,低于50显示它处于收缩状态。

彭博社说,中国制造业在连续扩张两个月之后失速,这对中国实现今年5%的经济增长目标显然是一个威胁。在国内消费疲软的大背景下,出口相关产业对于中国是否能够达成官方设定的经济增长目标具有关键性作用。

但是,目前来看,中国的出口环境并不乐观。中国的两个最大的出口市场美国和欧盟与中国之间贸易紧张程度有增无减。中国政府为推动出口给相关行业提供大量补贴,极大地刺激了从电动汽车到太阳能板电池的产量。这些商品凭借低价和数量优势涌向海外市场给当地国家的相同行业造成了毁灭性的影响。美国和欧盟多次向北京发出警告,敦促其改变与邻为壑的产业政策。但北京方面坚决否认中国存在过剩产能问题,并指责美欧实行贸易保护主义。

美国总统拜登在本月中旬宣布对中国输美商品加征总额达180亿美元的高额关税,涉及电动汽车、钢铁和铝、半导体、太阳能电池和某些关键矿物。欧盟从去年10月开始对中国电动汽车展开反倾销关税调查,近日又透出消息欧盟将在最近几个星期内大幅度提高对中国电动汽车等产品的关税。

澳新银行大中华区首席经济学家杨致远(Raymond Yeung)表示:“制造业驱动的复苏仍然脆弱。未来几个月,贸易保护主义抬头将成为主要阻力。”

今年前四个月中国的出口表现不错,但五月份的出口新订单出现了三个月以来的首次减少。

订单不足的问题并不局限于出口方面,五月份制造业指数中包含的多项需求数据普遍都出现了下滑。新订单指数下降至荣枯线以下,反映需求不足的企业占比超过60%。其它如生产指数、采购量指数、生产经营活动预期指数都有下降,市场引导的需求收缩,经济活动收缩趋势明显。

经济学人智库高级经济学家徐天辰指出,这些数据反映出中国这个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的国内需求疲软,房地产市场持续恶化,零售销售缺乏动力。

路透社引用徐天辰的话说,“五月份的数据或许反映一种暂时的疲软。随着政府出台的新政策开始发力,例如房地产纾困措施和特别主权债券的发行,我们或许能够在6月份看到某种改善。”

但是,中国财信研究院副院长吴超明认为,短期内制造业PMI不会有很大改善,一方面是季节性因素,夏季高温多雨的天气不利工业生产。另一方面,内需不足,尤其是房地产市场调整对工业生产的影响仍会持续。

上海华宝信托经济学家聂文认为,五月份制造业数据的回落显示,政府之前推出的刺激政策力度不够,需要进一步加强。

“仍需加大需求面刺激力度,同时尽快梳理信贷渠道,避免金融机构资产负债表缩水,对经济产生负面影响,”聂文对路透社说。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 51.CA 立场。
x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