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无忧资讯 /
  2. 体娱 /
  3. 一生要强的侠女,她现在怎么样了? /

一生要强的侠女,她现在怎么样了?

前段时间,刘涛在节目中谈到忘年交郑佩佩时,一度哽咽。

她说:“佩妈的身体已经不太好了,需要搀扶着。”

我第一反应是惊讶,对郑佩佩的印象,还停留在《花少1》中。

当时,她虽然满头花发,但一个人拉一个小箱子,和一群年轻人玩儿了二十多天,从未因为身体原因拖过后腿。

她从不倚老卖老,行李都是自己提,而且全程都保持笑容。

感觉她的身体很硬朗,也很乐观。

但想来,《花少1》也有十年了,当年60多岁的她,已经78岁了。

郑佩佩是一代打星,武侠影后,当我们看惯了她的“强”,再对比她暮年的“弱”时,那种反差,真的心疼。

回望郑佩佩的这一生,极其惨烈。

“侠女”的一生,太痛了,她这一生吃过的苦,是别人的几倍。

郑佩佩有个绰号,把她概括得很好,叫“劳动人民”。

这不单是因为她一身正气,有娱乐圈女星少有的质朴之气,还因为她人生的每个阶段,都在辛勤耕耘。

用她的话来说就是:

做女儿的时候,想做个好女儿;(做)新中国的儿童,也要做最好的儿童;做儿媳的话,也希望是最好的,所以努力生产。

郑佩佩生在上海,妈妈人长得漂亮还会说英文,嫁给开了中国第一家墨水厂的富商爸爸当二房,家境殷实。

但童年的郑佩佩过得并不轻松,妈妈生下四个孩子,需要帮手,爸爸又在她六岁时忽然入狱。

三个弟弟妹妹,全由她来带。

那时最小的妹妹才刚满月,郑佩佩形容自己当时的处境是:

背上背一个,怀里抱一个,手里还要拎一个,身上挂着三个小人,五六岁的她最害怕的事情就是过马路,一条窄窄的马路在她看来像是要翻一座大山。

等到妈妈做出决定,去香港投靠舅舅,大姐郑佩佩,很自然地就成了家里唯一的留守儿童,15岁那年,才被母亲接回身边。

郑佩佩来到香港之后,听不懂粤语,又看不惯香港人爱打麻将爱跳舞。

“生在红旗下,长在春风里”的新中国女孩看来,那简直就是“腐败”。

为此,郑佩佩一度感到郁郁寡欢。

好在,偶然的一次机会,她在剧团找到了久违的亲切感,那里既有粤语演出,又有国语演出。

于是,她下定决心,去考南国实验剧团。

郑佩佩身材曼妙,又肯吃苦,很快就受到团里赏识,后又签约了邵氏电影公司。

(郑佩佩身高一米七,是身材最好的)

因为有八年芭蕾舞功底,公司最初给她的定位是玉女路线。

但郑佩佩身上,始终没有小女子的那种嗲气,反而是在“英气”这件事上,从始至终。

所以,从第一部戏《宝莲灯》开始,她就女扮男装,这部电影没引起太多水花,但郑佩佩因此成功引起了武侠片导演胡金铨的注意。

胡金铨邀请郑佩佩拍《大醉侠》,当被问道“你能拍打戏吗”,郑佩佩一口应允,她觉得“男孩能干的我也能干”。

于是,胡金铨请来洪金宝做她的指导,那段时间的郑佩佩天天跟着洪金宝练武,身上到处是淤青,脸上也一不小心就会挂彩,非常痛苦,但好在郑佩佩能吃苦。

等到电影上映,她的武打动作一招一式都充满力量和美感,英姿飒爽,“金燕子”也由此成为“新武侠”电影中最为经典的女性形象之一。

“金燕子”一角确立了郑佩佩在“邵氏”头号女打星的地位 ,“武侠影后”的称号,也由此而来。

之后的《玉罗刹》《钟馗娘子》《荒江女侠》……也部部都是她真刀真剑打出来的经典。

虽然在后续的发展和名气上,郑佩佩不如杨紫琼和惠英红,但她真的是和胡金铨、张彻一起,开启“新武侠”电影史的那个人。

金星在采访郑佩佩时讲过一件事,那时候她刀剑都要拿真的,所有人都怕她。

当时,所有人都认为“侠女”郑佩佩难嫁,但命运弄人,她反而早早就嫁了。

24岁,郑佩佩嫁给台湾富商原文通,息影去美国做了家庭主妇,这一去就是20年。

在很多人眼中,和富商结婚,是女星可以躺平的开始,但在郑佩佩这里,是另一个战场的上场。

郑佩佩为了给三代单传的丈夫生个儿子,八次怀孕,四次流产。

在她看来,既然做了别人家的媳妇,就有义务把肚子借给别人生孩子。

因为要强的性格和拍戏时“侠女”风范的养成,导致郑佩佩后来生产时都不会叫,只是硬挺在那里。

更惊悚的是,她要强到连流产都是自己处理的。

“曾经怀孕3个月时小产,当时我‘见红’已经预计到是流产,不过因为怕吓到小朋友,立即走入厕所坐下,后来有个拳头大的胚胎滑出来,我吓到立即冲走了。”

当时,大家都在聚会,她一个人跑到厕所清理干净后,又出来招呼客人,仿佛什么都没有发生过。

当时在美国,与郑佩佩同住的除了老公孩子之外,还有老爷、奶奶、姑仔一家。

为了当好原家的儿媳妇,她会努力讨好家里的每个人。

“好似换窗帘,老爷同奶奶说不喜欢,我就立即换,换完到姑仔又不满意,我又即刻换,总之要做到个个都满意为止。我学到要保持家庭快乐的话,就是凡事要‘忍’!”

在这段婚姻中,她从来都没休息过,操持家务,帮着丈夫做生意,管店铺,主持节目,办舞蹈学校,怀孕时也忙得连轴转。

就连坐月子的时间,除了照顾自己的孩子,都还要照顾小姑的孩子。

但最后的结局是,老公出轨。

“你不够温柔体贴,不是我理想中的妻子。”

郑佩佩不吵不闹,净身出户,与原文通协议共同抚养孩子。

回到香港后,身无分文的郑佩佩,只能住寺院,还要照顾孩子。

她根本不敢跟母亲承认离婚的消息,有三年的时间,几乎不敢见人。

而且,郑佩佩的演艺事业已搁置20年,香港电影早就没有她的位置了。

处境有多惨,不敢想象。

40+的年纪,一切都只能从头再来。

再没有挑选的资格,但为了求生,配角也要演,香港电影不景气,她就到内地来演。

用她的话来说,演配角我也要演到最好的配角。

47岁时,她等来周星驰的《唐伯虎点秋香》,身边人反对她和周星驰合作,在旁人看来,“华夫人”这样的谐星角色,与“女侠”身份格格不入。

但郑佩佩说,自己根本没时间觉得“怪不怪”,每天都是晚上六点拍到早上六点。

华夫人这个角色不仅打戏出彩,口齿伶俐、神经兮兮、毒辣却不失风度的形象,也成为经典。

55岁时,她依然能打,凭借《卧虎藏龙》中的“碧眼狐狸”,迎来了演艺生涯中的第二个高光时刻,拿下了金像奖的最佳女配角。

直到2020年,74岁的她,一张大花脸出演《花木兰》中的媒婆,才真正息影。

工作之外,郑佩佩还要提携子女。

为当演员的女儿做宣传,带着儿子一起上真人秀,线上线下,毫无保留。

郑佩佩微博最后一张自己的私生活照片,是圣诞节,她把头发剪得更短,虽然戴着圣诞帽,表情也搞怪,但不得不承认,已经没有昔日风采。

而从郑佩佩儿女这两年放出的少量照片来看,她的状态更差了,需要坐轮椅,随时带着口水巾和防滑带。

(女儿原子鏸承认母亲打功夫过度,令身体较差)

祸不单行,今年年初,儿媳又被曝出患乳腺癌的消息,儿子原和玉为此在网上发布了众筹,大概需要手术费36万元人民币。

想来一家人的经济条件,也不算太好。

刘涛和郑佩佩的缘分,要追溯到十年前的《花少1》。

两个人当时在节目中,肉眼可见地亲密。

刘涛还为郑佩佩洗脚,揉肩。

前些年,郑佩佩微博动态还比较活跃的时候,经常@刘涛,有网友问,为什么每次都@刘涛,郑佩佩说,我想她了,她是我其中一个女儿。

而刘涛,每次都回复。

一个在美国一个在中国,年纪差了30几岁,却能时时体会对方的心情,也是一段动人的情谊。

在我看来,两人能成为忘年交,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她们有相同的价值观。

郑佩佩和刘涛,都是照亮别人的人,她们拼尽一身全力,只为对得起社会,对得起父母,丈夫,孩子,亲人和朋友。

她们对得起身边所有的人,很值得人敬佩,但唯独对自己不够好。

刘涛有军旅经历,她说:在部队的三年,我变得特别勇敢和有毅力,而且特别有责任心,接了任何工作,我都会把它当任务完成,就像士兵打仗一样,会竭尽全力。

所以,三年俩娃,四年为王珂还清5个亿,哪怕还完债后,她依然常年保持着四五个小时的睡眠,43岁为了拍戏,还能在大冬天泡在冷水里。

郑佩佩更是如此,生下来就是大姐,要照顾弟弟妹妹,长大后又成为“侠女”,眷顾到身边所有人。

不管是演员、女儿、妻子、妈妈,她把所有的身份,当作一个工作,兢兢业业。

但对自己却从没有过一丝心疼。

身为女明星,郑佩佩不舍得给自己买衣服,一直都是穿母亲的旧衣服。

陪儿女去逛商场,她通常都是站在门口,从不看自己的衣服,只等儿女选中,她就火速去结账。

她把离婚的原因,归咎为:“可能就是因为我太好强了,不像女人,所以丈夫才把我开掉了。”

就连流产,她都责怪自己,说自己身体太硬太紧。

我现在最担心的是,郑佩佩很可能当老年人,都还想当最好的老年人。

刘涛说郑佩佩留给她一张字条,成为她日后的精神支柱,在她自我怀疑的时候,给予了巨大的鼓舞和思想激励:

“岂能尽如人意,但求不愧我心,与涛儿共勉。佩妈。”

我真正在郑佩佩和刘涛身上,看到了传统女性的一腔柔情和侠肝义胆,很美好,很残酷。

吃苦,对她们来说,不是某一天,某一瞬间,而是一种常态。

她们的经历,真的就验证了那句:“如果你能吃苦,那你就有吃不完的苦。”

这样的女性当然值得尊重,但站在人性的角度,我也特别想问一句:“当你老时,被当初的努力反噬,究竟值不值得?”

我们的社会,总在教育我们,要做个模范,小时候要做好孩子,在学校要当学习模范,长大后要做工作模范,结婚了要当个好妻子、好丈夫,有了孩子,要当个好父母......

每一个身份,都要尽力,如果不够拼,好像人品都有问题。

可是,身体呢?可是心灵呢?被滋养从来不是拿到、得到和到达,而是舒适,长久的舒适感。

《我的阿勒泰》中,“你不必做个有用的人”戳中无数观众。原来,人生也可以躺平了活。

很长一段时间,我们都在“卷”文化里,苦苦挣扎,你追我赶,生怕落后。

但第四消费时代到来,年轻人开始反向消费,奢侈品不买了,黄金更有性价比;钻石恒久远,去他的恒久远吧;79元的眉笔被嫌贵了......越来越多的人都在觉醒,与其拼尽全力地活,不如只用八分力气,剩下的两分,享受生活的松弛。

外在的丰盈,不如内在自洽来得实惠。

《花木兰》里让人唏嘘的一幕:郑佩佩一张大花脸,坐在人群中,一字一句地念:“娴静、沉着、淑雅、守礼,这些是成为一个好妻子应有的品质…”

那场面,今天听起来,绝对不是荣耀和歌颂。

时代变了,规则变了,成功不再是“尽善尽美”,也可以是不过度损耗,毕竟人生漫长,某个阶段的成功,不代表终点的美好,希望我们每个人都能,活出自己想要的人生。

再不被任何声音裹挟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 51.CA 立场。
x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