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无忧资讯 /
  2. 全球 /
  3. 中国“选择性”批评美国人权纪录 什么目的 /

中国“选择性”批评美国人权纪录 什么目的

​​​​​​​中国北京时间星期三(5月29日)夜间发布一份针对美国国内人权问题的报告,指责“美国的人权状况继续恶化”,“人权朝着日益两极分化的方向发展”。分析人士说,中国的报告是对美国4月出台的《各国人权报告》的回应,旨在利用枪支、毒品、警察暴力等中国社会不突出或不存在的问题,攻击美国的人权纪录,目的是让人质疑华盛顿对北京人权纪录进行批评的合法性。

反击美国对中国人权的批评

中国国务院新闻办公室5月29日发布的报告名为《2023年美国侵犯人权报告》,分六个主题,批评美国在公民政治权利、种族问题,贫富差距、妇女儿童权利、无证移民和美式霸权造成人权缺失这六个方面的作为。报告说,美国的人权朝两极分化的方向发展,普通民众的基本权利和自由形同虚设。

这应该是对美国发布的人权报告的回应。

美国国务院在4月22日发布《各国人权报告》,就七大领域对全球近200个国家和地区的人权问题进行说明,并不仅仅涉及中国一个国家。

在中国部分,主要批评了中国政府对于以穆斯林为主的维吾尔族以及新疆其他民族和宗教少数群体成员的种族灭绝和反人类罪。

美国国务院从1977年开始,每年向美国国会提交关于美国以外国家和地区年度人权状况报告。而中国自1998年开始,每年发布一份有关美国人权纪录的报告对此进行回应。

居住在美国纽约的华人学者、非政府组织“中国人权”执行理事胡平对美国之音说,中国国务院新闻办发布对美国侵犯人权报告是多年来来形成的一个惯例,主要是对美国和其他的一些自由民主国家对中国人权状况的批评进行的一种反击。

台湾国立中山大学助理教授许家豪对美国之音说,中国发布针对美国一个国家人权情况的报告,目的就是表明美国自身也有人权问题,自己也做得不够好。

“如果你自己也做得很差,那你凭什么跟我指三道四?”他谈到中国在这个问题上的逻辑。

“选择性”谴责美国的人权状况

对比2022年的报告,这份报告中80%的内容雷同,基本集中在美国国内枪支泛滥,警察暴力,美式民主的缺失,美国根深蒂固的种族问题等。不过,2023年的报告特别提到了华裔学者和中国留学生受到美国政府的迫害,以及强调美国南部边境大量无证移民的问题。这些也是美国社会和主流媒体今年一直在关注的问题。

许家豪指出,中国有选择性地着墨批评美国的社会问题。

“我的感觉是他们刻意强调的一些点,不论是无证移民,还是枪支、毒品、警察暴力、民主缺失或是种族问题,某种程度也是暗示说这些问题在我们中国都是不存在的,”他指出。

参与报告撰写的西南政法大学人权研究院副院长朱元庆29日对《环球时报》记者表示,这份报告中的所有材料“均来自美国权威机构和媒体的公开报道”。

旅居美国纽约的华裔学者、时事评论员胡平认为,美国媒体和机构能够公开的监督美国自身人权侵犯的情况,这本身就是说明这个社会对人权是有保障机制的,这一点完全不同于中国。

“我们对中国政府侵犯人权的行为都是来自于一些外国的调查,以及本国民间的一些人士,他们所做的独立调查,而这些独立调查都是在国内都是受到压制的。”他告诉美国之音。

在中国社交媒体平台微博上,许多网友对这个报告进行嘲讽。不过,在美国之音截稿时为止,许多这样的嘲讽性的评论已经被过滤,留下的是一片叫好声。

旅居意大利的华人网络媒体社交媒体博主“李老师不是你老师”X平台上放了微博相关内容的截屏网页, 从中可以看到被过滤前的一些评论。

一名微博网友说:“幸好生在中国,感恩!”

另一位网友说:“害得我早餐白吃了,都吐了。”

还有一位网友说:“评论比点赞多,这意味着什么?”

“中国特色的人权”与世界不同

“人权是我们所有人与生俱来的权利,不分国籍、性别、民族或族裔、肤色、宗教、语言或任何其他身份……”这是联合国人权高级专员办事处对“人权”的定义,蓝底白字凸显着被放在办事处网页上。

根据联合国的定义,“人权涵盖的范围广泛,从最基本的生命权,到食物权、教育权、工作权、健康权和人身自由权等让生命富有价值的权利。”

台湾国立中山大学的许家豪指出,中国(共产党)政府对人权的定义是有所不同的。“虽然中国也使用人权这个词,但是其口中的人权是一种集体权,也就是所有人民的安全是比个人的权利更重要的。”他对美国之音说。

他还说,中国反对普世人权的概念,认为应该根据各国具体的情况不同而因地制宜。值得一提的是,联合国大会1948年通过的《世界人权宣言》的起草者包括中国人在内。

中国党建网在3与27日转载《人民日报》文章说,中国“坚持人民生存权、发展权为首要人权”,已经形成了“中国特色的人权发展道路”。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 51.CA 立场。
x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