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无忧资讯 /
  2. 全球 /
  3. 一代人的希望,被中国年轻人的绝望取代 /

一代人的希望,如今被中国年轻人的绝望取代

中国青年的情绪已发生悲哀的转变:六四一代人抱有的希望已被当今许多中国年轻人的绝望所取代。

今年6月4日是天安门事件35周年,中国领导人当年派兵镇压了学生领导的亲民主抗议活动。中国的国家监控体系致力于确保这一天与往常一样风平浪静。

然而平静之下,青年的情绪已发生悲哀的转变: 六四一代人抱有的希望已被当今许多中国年轻人的绝望所取代。

1989年春,北京各校的数万名大学生开始在天安门广场聚集,要求终结中共内部的腐败,实现新闻自由、言论自由和其他民主改革。

抗议者并不想推翻共产党,而是希望共产党能够改善其治理。到了6月初,担心中共存亡的领导层进行了一场残酷镇压,示威活动戛然而止。

从那时起,那年的学生运动一直在提醒中国政府,必须加强指挥和控制,尤其是对年轻人思想的控制。虽然中国在六四事件后开放了经济,但领导人仍严格控制着政治自由。尽管如此,人们依然憧憬着更好的未来,直到最近。

随着中国追求更高的经济增长、促进开放和机遇的道路发生逆转,如今一代年轻人选择不约会、不结婚、不生孩子,这种现象被称为“躺平”。

1989年春,亲民主示威者与官兵在北京相对而坐。图片来源:CATHERINE HENRIETTE/AFP/GETTY IMAGES

对于那些在过去四十年的改革开放中成长起来的人来说,比如我自己,这种被动的反抗形式尤其难以想象。

打靶练习

在1989年那个影响深远的春天,我当时还在中国南方的一个河畔城市上中学,与北京的政治中心相距甚远。

我记得自己曾在家乡为走上街头支持首都抗议者的大学生们欢呼,却被父母强行拉回家,他们警告我不要做自己不理解的事情。

直到天安门事件发生四年后,我才感受到它的影响。1993年,我考上了上海的复旦大学。与当时中国的其他精英大学一样,复旦大学要求新生在正式开始学习前接受数月的军训——这是1989年学生示威游行后,中国共产党加强对青年人思想教育的结果。

军训生活枯燥乏味。在六个月的时间里,我和其他新生一起被关在一座陆军步兵学院里,学习如何迈正步、研习马克思列宁主义,高唱中共的宣传歌曲《团结就是力量》。

有时,我会被分配到枪械并被带到射击场练习打靶。一位教官曾对我说,把那靶子想象成一个美国人。

1993年作者魏玲灵在进行打靶练习。图片来源:LINGLING WEI

不过,这种严厉的教导并没有打消我们对变革的希望。在我上大学并开始参加军训的前一年,邓小平进行了著名的南巡,以确保尽管存在意识形态和政治分歧,但中国将继续与美国和其他西方经济体进行经济融合。

为了弥补在军训期间失去的时间,我会和同学们一起熬夜用收音机收听美国之音(Voice of America)和英国广播公司(BBC)的广播节目。

当时,对于我们中的许多人来说,尽可能地多学英语与想象一种更自由的生活联系在了一起。

在1989年六四事件后,中国曾面临巨大的批评声。随着中国经济飞速发展,这种批评逐渐平息。但正如我的同事James Areddy本周所写,近年来,有关中国政府的做法和习近平的国家安全议程的担忧日益加剧,已开始接近1989年的水平。

中国与西方之间的分歧日益扩大,这是近来希望逐渐消逝的原因之一。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 51.CA 立场。
x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