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无忧资讯 /
  2. 体娱 /
  3. 老外才第一次见到了完整的苹果皮 /

用了淘宝,老外才第一次见到了完整的苹果皮

淘宝已经成为20世纪下半叶以来,继日本动漫、香港武打片、韩国K-POP、中国网文之后的第五大文化输出。

外国人逛淘宝,会自动进入译制片模式:

“哦,我的上帝!怎么还会有这种鬼东西?”

“真是见鬼!这玩意儿怎么想出来的?”

“看在上帝的份上,真的不要让我再买了!”

当年,西方的抽水马桶给国人造成的culture shock,如今淘宝已百倍奉还。很多老外直到上了淘宝,才发现自己是个糙人。

神秘的东方力量,现在照进了西方的日常里。

文 |方邢

编辑|辛野

运营|泡芙

沉迷剁手的外国人

亚当刚搬进新的公寓,新家里除了宠物狗贝拉,几乎是空空荡荡,但是门厅却被快递堆得满满当当。

作为一名地地道道的英国人,亚当先是在深圳一所双语学校做英语老师,现在又去了嘉定区某双语学校教数学。

上完一天的数学课,终于到了一天中他最解压的时刻——快递开箱,他急匆匆地把快递搬进屋里,拖鞋都没来得及穿,穿着袜子直接踩在地板上。

这一堆“快递盲盒”里,对亚当来说,每一个都是“隐藏款”。

比如一个自动削苹果皮神器,通过旋转摇把,就可以削出又薄又均匀的苹果皮。对于很多中国人来说,用小刀把苹果皮削得又薄又不间断是很常见的技能,但是对于英国人来说还是太难了,基本上用刀削就是“迪拜”刀法把果肉削去小半,更多的时候他们选择直接带皮啃。

一条完整、均匀的苹果皮,足以让亚当哭泣。仿佛活了大半辈子,他才见到苹果真正的样子。

▲亚当用自动削苹果皮神器。图 / B站@亚亚亚呀当视频截图

而亚当最期待拆箱的东西,是一个莲花生日蜡烛,花瓣用廉价塑料制作而成。搭配蜂鸣器播放音质感人的生日歌,它会一直响到电池电量耗尽,被网友戏称“一年响一次,一次响一年”。

在今天很多人眼里,这个蜡烛可以算得上标准的电子垃圾,这都是我们童年玩儿剩下的。

但是对于亚当这种“没见过世面”的外国人,这玩意儿也太震撼了!

点燃时烟花突然喷射到半空,绽开时每个花瓣上都有个小蜡烛在燃烧,还能自动播放生日歌……这用户体验简直拉到极致,有一个蜡烛就能在蛋糕上开party。

一想到不久之后就是父亲的生日,亚当更期待了。到时候这个来自中国的小玩意儿,肯定能给当了一辈子工程师的父亲,一点小小的东方智慧震撼。

这不是莲花蜡烛第一次出圈,2022年美剧《亢奋》演员Hunter Schafer的生日照片中,这个蜡烛显然已经C位出道。

▲Hunter Schafer的生日照片中,莲花蜡烛C位出道。图 / 网络

外国人只要用过一次莲花生日蜡烛,就会感觉到以前过生日吹蜡烛环节也太索然无味了——比起中国人在细节上的讲究,咱们外国人过去是不是活得太糙了?莲花蜡烛出海,摇身一变潮玩,在淘宝仅售10元的蜡烛在国外电商网站上售价竟然高达18.99美元(约合人民币121元),溢价达12倍多。

同样生活在上海的李格(Perret Gregory),现在已经是一个有中国“绿卡”的上海女婿,这点东西不足以震撼到他。作为一个在中国生活了十几年的法国人,什么新奇特的东西他都见过了,却发现淘宝上还能刷到闻所未闻的“神器”,很多甚至中国人也没听说过。

中国人爱喝热水,欧美国家的人都怼着龙头喝凉的,这大家都知道。但是中国人对于喝热水的执念,已经到了要随身携带加热器的程度。

▲桌面即热烧水壶。图 / B站@李格Greg视频截图

一个便携的加热器,插上一瓶矿泉水通上电,就可以随时随地都能喝上开水,水温足以泡泡面。

李格还发现,在爱干净这件事上,中国人已经穷极一切办法。站着洗淋浴,对于高个子来说,洗脚就比较困难,你踩着地面想把脚底板抬起来冲一下,却发现韧带不允许你做如此灵活的举动,所以中国人还发明了淋雨脚踏板,专为洗脚而生,踏在踏板上脚趾头缝都能冲干净。细节,太细节了。

▲淋雨脚踏板。图 / B站@李格Greg视频截图

作为一个红酒行业的从业者,李格每个月要给客户开300多瓶红酒,但是他刚来到中国时,一个普通的红酒开瓶器都不容易找,中国人还对红酒没有太多认知,更别提怎么开酒瓶、怎么醒酒。

现在中国人对于红酒的研究,可能已经走在了法国人前头,在开红酒瓶这件事上,中国人弯道超车,实现了电气化。

▲电动红酒开瓶器。图 / B站@李格Greg视频截图

李格在视频里感叹:十年里哼哧哼哧手动开了36000瓶红酒,自己是不是活得太失败了?

小物件里的大智慧

在经济和技术发展导致的全球化运动中,消费本身已经成为文化的一种主导力量。用鲍德里亚的话说,在当今社会,“消费”不是一种附属于生产的消极行为,而是成为“生产力的一种有组织的延伸”。

一件不起眼的小物件中,往往凝结着中国设计师对于人们需求的,体贴入微的洞察,也表达着中国人的生活态度和理念,电动开瓶器、手摇削皮刀不是中国人穷讲究,反而是物质上越来越丰富的中国人,正视了人的需求,做出了人性化的创新。

从一件件淘宝商品里,不难感受到中国产品、产业乃至于整个中国社会的变化。

2005年,荷兰摄影师鲁本·龙格尔(Ruben Lundgren)第一次来到中国,他几乎每天背着相机在上海的街道徘徊。

大约是在2008年,鲁本就已经接触了淘宝,那时候鲁本和朋友们要购买一些电子产品,只能去中关村。对一个住在望京的老外,淘宝为他省去太多功夫。

从一个艺术工作者的角度来看,淘宝上有太多中国独有的风景。比如商家会用一种非常生活化、直白的方式来表现产品的功能。一块木板,他们不会用大篇幅的文字和数据去描绘木板的材质和密度,而是让几个人同时站在上面,但木板不会断裂,以此体现木板的承重能力;或者用“兜住一个人”的画面,来体现蚊帐或渔网的坚韧。

坦诚、直观、效果好,非常符合中国人低调务实的性格。

▲商家用“兜住一个人”的画面来体现渔网的坚韧。图 / 网络

后来,鲁本将收集的淘宝卖家秀集结成了一本画册——《WOW TAOBAO》。一幅幅图片既是商品,更是展示中国社会风貌的一块块拼图,他通过淘宝观察着中国,商家的智慧、产品的革新、消费习惯的变迁、流行风潮的变迁,都在其中一览无余。淘宝上无限的有趣商品汇成的信息流,构成了一幅描绘中国社会生活全景的浮世绘。

古老的东方智慧,也可以以物为载体,漂洋过海来到异域。

2022年春节的两个月时间里,近40000台自动麻将机、15000副家用麻将被海外消费者买走。

出口商家贴心地在麻将上标注英文,同时配送英文版本的说明书,视频网站YouTube上,观看各类麻将玩法的教学视频播放量超过5000万次。甚至在纽约曼哈顿,搓麻将成了上流社会专属的社交活动。每周一下午,纽约上东区的女人们会准时出现在公园大道南的萨拉贝斯餐厅,在这个雷打不动的“麻将日”,所有人都在学习中国游戏的规则。

好莱坞女星茱莉亚·罗伯茨(Julia Roberts)是一个忠实的麻将爱好者,在做客《深夜脱口秀》(The Late Show with Stephen Colbert)时,说出了她对麻将独特的理解:

“The concept of mahjong is to create order out of chaos based on random drawing of tiles.”

麻将的内涵在于通过随机抓牌在混乱中创造秩序。

▲茱莉亚·罗伯茨在做客《深夜脱口秀》时,说出了她对麻将独特的理解。图 / 网络

麻将的历史比美国的历史还要长,但是通过玩牌,一个美国人已经参透了麻将的精髓。玩儿懂了麻将,也就读懂了中国。

在今年的“广交会”上,就有媒体发现过去是外国公司直接来找厂商拿货,或者拿着图纸来找中国工厂生产。但现在,外国公司也会来“采购”中国的创意和设计。

比如一款没有电池的电子体重秤,只需要简单按压几下,踩踏产生的动能就可以转化成电能,让电子体重秤的屏幕亮起来。既能达到节能环保的目的,还能节省电池的成本。

欧美等发达国家向来将环保作为消费中应当保全的重要价值,很多时尚品牌都曾经推出过用环保材料制作的服饰、饰品,但这些设计对于实际减碳的意义有限。而一款无需电能的体重秤,确是把节能落在了实处。中国的设计也在传递环保等现代设计观念,而且很多时候比国际走得更远。

潮水的方向

海淘的历史,就是一部消费全球化的变迁史。

过去中国在这个链条上更多地扮演接受的角色。近代以来,许多西方工业文明的日常消费品传入中国,抽水马桶、电灯电话……外国消费品成为一种先进文明的象征。

“洋”几乎成为了“好”的同义语,上层社会的消费莫不以“洋”为尚,衣有洋绉,帽有洋筒,颜料之鲜明者亦呼洋红洋绿。

这个趋势一直延续到十年前,那时候“海淘”还是成为中国人重要的消费组成。2014年是中国跨境电商的爆发之年。中国电子商务研究中心数据显示,2014年,海淘成交规模突破了1400亿。

大牌箱包要买海外的,因为税率差异可以省下一大笔钱,奶粉要买新西兰的,孩子吃着放心……国外的产品,一直被认为是质量好、设计理念先进的代名词,虽然这些产品很多也是中国代工:曾经有人在日本海淘智能马桶盖,却发现马桶盖产自杭州。

其实这些产品在技术上并无难度,中国人海淘马桶盖,实际上是日本社会消费文化输出的结果,大家都觉得日本人爱干净、日本设计重细节,所以大家都觉得用上了日本产的马桶盖,才算得上精致、讲究。

而现在,中国制造已经逐渐改变了潮水的方向。在全球化的游戏中,现在的中国已经不仅限于扮演消费品的生产者——这一工具性的角色,而是要站得更高,作为先进生产力的代表出现在全球消费文化的传播链中。

经常浏览国外社交媒体就会发现,“How to shop on TAOBAO”(怎么在淘宝购物)已经成了流量密码,YouTube、TikTok上的攻略成了万人转发的热帖。

外国人网购也闹出过不少“笑料”。不久前,一张“中国六十年代传统果篮”的照片传遍了各大国外社交媒体。商品简介里写着,这个“果篮”可以盛放水果、鲜花、香槟,适合宴会等重要场合,价格也“配得上”这个定位,一个就超过60美元(约合人民币400元)。而实际上,这是中国上世纪60年代家家户户都有的搪瓷痰盂。

▲搪瓷痰盂被当成“果篮”。图 / 网络

2020年,淘宝正式开放搜索接口之前,要开始一场“反向海淘”,身处海外的消费者们必须要明确产品需求,整理商品信息,然后联系代采商下单,并最终通过集运的方式购买。如今,流程上的限制已经解除。

两年前,欧洲能源危机爆发时,国货迅速走进了欧洲市场。加厚夹克和高领毛衣的订单雪花般飞向国内,一个月内,男士秋季高领毛衣的搜索量就暴涨超过10倍。

不只是毛衣,其他中国制造的保暖和取暖产品同样热销,一度供不应求。浙江东北部的慈溪是取暖器的生产基地之一。当地海关数据显示,2022年取暖器出口欧盟金额为15.3亿元,同比增长超过55%。电热毯也成了紧俏物资。海关总署数据,2022年7月,欧盟进口电热毯129万条,短短一个月之后,又进口140万条。

中国生产的便携取暖产品也变得越来越紧俏。许多欧洲人们刷遍各大电商网站,也没有找到现货,只能排队苦撑过一个月。在有些国家,热水袋已经开始将内胆水袋和外包装的布袋分开销售,仅仅一个布袋,都要5欧元。

消费潮水的方向,暗合着时代的脉搏。从“made in China”到“buy in China”,背后折射的是中国的消费文化也走在了全球更先进的位置,丰富的产品选择、独特的设计理念使得消费文化可以向外溢出,惊艳全世界。

外国人上淘宝,获得了对于物的满足,也认识了物所承载的中国消费文化。我们有充足的理由相信,未来还将有越来越多的宝藏国货,成为外国人购物车里的最新爆款。

▲图 / 视觉中国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 51.CA 立场。
x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