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算想起他的好,中国战狼大使“变脸”
面临美欧抵制 中国喊话日本展开新能源产业合作
中国新能源产品面临美欧抵制之际,中国驻日本大使吴江浩今天发文向日方喊话,中日展开新能源产业合作符合双方共同利益。他说,美国以“产能过剩”名义限制进口,日本应该对此“感同身受”。
据中国驻日本大使馆网站,吴江浩6日在“日本经济新闻”发表题为“中日开展新能源产业合作符合双方共同利益”的署名文章。
他说,以新能源汽车、锂电池、太阳能产品为代表的“新三样”产业,既为中国经济注入强劲动力,也服务全球经济复苏和绿色低碳发展。
中国去年首度超越日本成为全球最大汽车出口国。
吴江浩称,中国新能源产业没有“产能过剩”。中国新能源汽车主要供给国内市场,并未大规模对外输出。2023年汽车外销比仅为15.9%,大大低于德国和日本的75.6%和51.6%。
他并称,中国是14亿人口的大国,产业门类齐全,各行业都在快速发展,“我们没有那么多钱来搞补贴”。中国对国内市场新能源汽车的购置补贴已经在2022年底结束。
吴江浩还称,中国新能源汽车既未“低价倾销”,也不存在“去库存”问题。2023年中国电动汽车在欧洲平均售价超过3.1万欧元(约3.3万美元),高于中国国内售价。就中国国内而言,小米新能源汽车SU7基本款价格400万日元(约2.5万美元)左右,交付期长达7至8个月,一车难求。总体看,价格不低,无库存积压。
中国新能源产品面临美欧抵制之际,中国驻日本大使吴江浩今天发文向日方喊话,中日展开新能源产业合作符合双方共同利益。图为中国吉利电动车在北京一个车展上展出。(美联社)
他提到,对中国新能源产业“产能过剩”的指责是双重标准。近日,七大工业国集团(G7)财长会声称对中国全面利用非市场政策和做法表示担忧,这种指责是不成立的。美国对本土生产的新能源汽车每辆提供最高7500美元的税收抵免;德国为英特尔、台积电芯片工厂分别提供100亿和50亿欧元补贴;日本为新建半导体工厂拨出4兆日元补贴预算。
吴江浩还提到,以“产能过剩”名义限制进口实为贸易保护主义。美国通膨削减法案充斥歧视性条款,美盟友也未能幸免。美方不久前还罔顾世贸组织裁决,进一步提高中国新能源产品加征关税,几乎堵死了这些产品进入美国的大门。“日本经历多轮日美贸易摩擦,非常熟悉美国竞争不过就炮制罪名横加打压的套路,应该对此感同身受。”
他还说,上个世纪80年代起,日本等外国汽车大量进入中国市场,“车到山前必有路,有路必有丰田车”的广告词在中国家喻户晓。时至今日,中国的道路上还随处可见大量外国品牌汽车。但中国没有人抱怨什么“产能过剩”,因为大家知道这就是市场经济。中国人开了几十年外国车,现在国产汽车产业刚有起色,就遭受各种无理指责,这是不公平的。
吴江浩说,中日展开新能源合作符合双方共同利益。中日两国产业链、供应链紧密相联。据报道,最近丰田与腾讯、日产与东风、本田与华为分别就生产新能源汽车确定战略合作关系,以维持和提升在中国市场的销售份额,“我们对此是欢迎的”。中方也赞赏日本消费者欢迎比亚迪进入日本市场。
他最后表示,希望中日两国企业抓住全球绿色转型机遇,共同增强市场竞争力,为全球绿色低碳和可持续发展做出更大贡献。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