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无忧资讯 /
  2. 全球 /
  3. 金融男兼职开出租 只为观察香港这一面? /

百万年薪金融男兼职开出租 只为观察香港的这一面?

在数轮降薪、裁员潮后,曾在高塔之上的金融从业者们人人自危,无论有多资深的金融背景,他们都开始自主创业,或是搞副业,以探索下一个职业方向。

有人调侃,如今金融圈子里最活跃的微信群,都是“副业变现群”。

本篇文章的主人公是一位香港人,今年37岁的他已经在外资投行工作了近二十年,毕业没多久就达到了百万年薪。与很多尝试开店、做培训以求增加收入来源的金融人不同,他以个人兴趣为出发点,做起了社会观察。

从去年开始,他周末一有时间就去开出租车。同时,他将这些经历发到了社交媒体上,成为了一名自媒体博主(@投行的士陈)。以下是他的自述:

平日投行精英男,周末出租车司机

二零零几年,从香港科技大学环球商业管理专业毕业后,我就开始在外资投行工作了,前后换过三家外资投行,在ER和IBD工作了17年,经历了几次市场环境的高低起伏,可以说是一位资深的香港金融人。

过去两年香港金融市场环境不稳定,同事们探讨的主题,从工作本身,向个人成长转变:我们是不是应该借此机会发展一下自己真正的兴趣,或建立一个个人IP?如果可以在周末能够体验不同的人生,发展人生B面,何乐而不为呢?

最后,我决定在周末开出租车。

虽然是一位老投行人,我儿时的梦想却是当一个出租车司机。我从小就喜欢驾驶,至今已经有15年驾龄,每年11月澳门格兰披治大赛车都是我生日的最佳娱乐;而且,我喜欢和人交流,投行能接触到的人是非常单一无聊的,开出租能够认识很多其他背景的朋友,了解香港社会不同群体的生活状态;另外,开车很像打游戏,是真正的社会实践。用不同的策略去找乘客,一天的路程后还能复盘一下自己什么地方做得不好,每一次都能提升自己,并期待下一次能够达到更好的目标。

一张香港驾照,一场笔试,外加两天的必修课程,这些都通过后就可以持证上岗了。从去年6月第一次出车,到现在差不多一年时间,但由于我周末经常要加班,也要出差往返上海香港两地,只是周末有空的时候才开车,所以也就仅仅开了24次左右。

我记得很清楚,2023年6月11日,我第一天开计程车。虽然一直在香港开私家车,但真正成为出租车司机,感觉还是有点紧张。那一天的第一单和第二单我都忘记打表,等到快到目的地了才发觉。没办法,乘客平常付多少我就收多少。那一天的收入一共不过1160港币,去除成本,净赚633元。

成为“的士佬”的一个月后,我开始在小红书上更新自己的开出租日记。更适合游客的“香港的士出行指南”、记录每次营收情况的“的士业绩报告”,出车时的“的士vlog”、还有一些“有趣乘客记录”。

出租车里,看到香港社会的贫富差距

我通常会主动和游客聊天,尤其会为游客推荐香港本地的吃喝玩乐。偶尔拉到外国游客,他们还会称赞我的英文,接着我们自然而然地还会聊到我在投行的本职工作。

很多乘客都很友善,服务好的话他们愿意付小费。当我说自己是新手司机,他们还会为我打气,体谅路上的各种突发情况,下车前还很贴心地祝我生意更好。至今为止还没有遇到过脾气过于火爆的乘客。

做服务行业,真的不能以貌取人。在投行工作时,很多有钱的客户都穿得非常普通,在开出租车时更是如此。我曾经在很平民的区域接到一位看起来非常普通的乘客,他身上没有一件名牌,穿着最普通的汗衫,但他却住在南区寿臣山的独立洋房,这里是香港最高端的豪宅之一。

我也曾拉过两位菲佣。她们的月薪只有4730港币,还要供养远在家乡的亲人,每个月剩不下多少钱。但那一天,她们买了各种各样的物资食品,手里拿着七个大袋子,要去九龙公园和其他菲佣朋友开party,所以才会舍得在周末花200元坐出租车。对她们而言,休息日时和朋友们在公园跳舞野餐,就是最简单的快乐了。

不过我印象最深的,是一次“拾金不昧”。找失主和在路边找乘客一样有趣,需要动些脑筋,每次都要自己去做调查,用各种各样的方式联系到这些乘客。

那次,一位乘客在车上落下了一个包,看起来就像平时买菜的购物袋一样普通,没想到打开后竟然是满满一袋现金。由于包袋内没有任何身份证明文件,香港警署建议我自行处理,我只好回到接她的酒店,向工作人员确认。而当时的这位女士本人已经到日本了,我最后联系到了她的母亲,在地铁站将12万元安全交还。我还收到了乘客给我的5000元红包作为答谢,这也成为我单日收入的最高纪录。

对我而言,比起说开出租车是一项兼职,不如说它更是一项爱好,是一个平衡工作和生活的方式。只有周日出车的时候,我才感受到了“work-life balance”。

抱着刷新开车纪录的心态,我为自己定下了各种不同的“KPI”:接更多的单,达到更高的日均收入,或者是去更多之前没去过的地点。香港有很多开私家车不能去的地方,但出租车可以,我有一次去了香港的一个电影拍摄地,还可以进去参观。

每次出车,我总能遇到很多不一样的乘客,很多人都是我在投行工作中根本接触不到的,有香港人,有外地游客;有劳动阶层,有富人;还有各种不同职业的人:警察、演员、coser、菲佣......我拉过前同事,也在周日凌晨6点接到过刚结束通宵工作的金融同行。而我就像在做小型社会调查一样,和出租车上不同的乘客交流想法。

超高龄出租车司机

如今在香港,网约车在视频平台上几乎成为了流量密码,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开始兼职做网约车司机。听说,有的基金经理、公共学校的老师、甚至比乘客还有钱的“退休收租佬”,都成了网约车司机,边开车边做视频博主。如今的香港出租已经成为一个卧虎藏龙的行业了。

虽然很有趣,但我自己做了出租车司机以后,才真正体会到他们的辛苦:

首先,出租车要从公司租赁,白班的车从凌晨5点开始计时,每一秒都是金钱,很多司机早上4点多天还没亮就要出门拉客,一直开到下午4点半,一天下来,腰会很痛。其次,当司机不熟悉网约车平台的时候,他们要自己去路边寻找乘客,这也并不是那么简单。

我比较“卷”,虽然这不是我的全职工作,但毕竟每一分钟都是成本,再加上,我开车的目的是想挑战自己的成绩,既然要做,我就会付出100%的精力认真对待。所以,每周日出车的时候,我早上5点就已经出门了。

在这12个小时的时间里,很多司机是没办法将车停在餐馆门口好好地吃一顿午饭的。停车位不好找,如果吃一顿饭后被贴罚单了,那300块就没有了,只能在路边买小吃或是快餐,回到车上对付一口。水也不能喝太多,不然就得经常去洗手间。

除了体力上的难处,开出租车同样非常费神。既要看道路环境,又要观察路人的行为,比如他们会不会在路边招手打车,或是会不会有人突然间冲出马路。

我在上海也经常打车,一些司机可能是从大厂“毕业”或是其他行业转行来的人,有很多年轻人,看起来就非常辛苦。

而在香港,出租车司机普遍高龄。最新数据显示,香港出租车司机的平均年龄是58岁,而70-79岁的出租车司机,就有近三万人。对于年长的司机来说,以上这些困难则会成倍放大,但为了维持生计,他们仍然没有退休。

坦白地说,我真的挺佩服他们,毕竟我就算在投行,也不用每天五点上班。不仅仅是开出租,疫情那段时间,香港对外卖员的需求很大,由于我本身就喜欢走路,我还兼职送过外卖。

在香港送外卖也挺辛苦的。作为客人去餐厅,跟你作为外卖员去餐厅,餐厅工作人员的态度可能不一样;作为员工去写字楼,和作为外卖员去写字楼,保安对你的态度也可能不一样。而这些外卖员几乎每天都是类似的生活状态,也要不断地面对一些人的歧视。

如今香港的出租车行业,同样是一个很受气的行业,很多香港市民不喜欢出租车,觉得司机服务态度不好,又常常欺骗外地人,偶尔遇到脾气不好的乘客,他们会骂司机出气。碰到堵车或是路况不好的情况,就更加心烦。但作为服务行业的人,你又必须得把这口气咽在肚子里。

所以,在完成自己的挑战以外,我还有一个小目标。我自己作为香港人,想为香港计程车服务水平做一点贡献,提升香港旅游业整体的形象,这是一个小小的使命。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 51.CA 立场。
x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