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无忧资讯 /
  2. 全球 /
  3. 蒋介石八位虎将7人去了台湾,他... /

蒋介石八位虎将7人去了台湾,只有一人没去,他...

1949年,南京,蒋介石的办公室内不断传来东西落地和不间断的咒骂声,守在门口的工作人员大气都不敢出一下,匆匆而来的机要秘书拿着刚收到的电报左右为难。

忽的,门被大力拉开,露出蒋介石盛怒的脸,“张治中返程了么??什么时候到?让他来见我”秘书一颤,只能拿出电文,“共党发电,张将军留在北平,不回来了!”

蒋介石气的脸色铁青,一声大吼“文白无能,丧权辱国呀”,将门摔得震天响,气冲冲的离开了。

坚持革命,拯救中国

将蒋介石气得几欲发狂的,是他曾经非常信重的心腹爱将张致中,这位国民党的著名战将,在面对着国共两党的大是大非的决策面前,一直保持着正确的主张。

1890年,张治中出生于安徽巢县一个贫寒之家,祖父虽然务农,但很重视对儿孙的教育,张治中六岁便去私塾启蒙,一读便是十年。随着家境愈发落魄,他外出谋生。

举家搬迁到了扬州,他也辗转于各个商铺,做学徒打零工。艰难的生活,让他见识到更多旧中国底层人民的苦难,官府的欺凌,洋人的盘剥,让百姓们在生死线上挣扎。

张治中意识到,想要民富国强,那么必须寻找一条革新之路,1911年,21岁的张治中在扬州参加了辛亥革命 ,加入了推翻清政府的革命斗争,有机会结识革命者。

与更多的革命者相识,让张治中知道了中国同盟会,了解了孙中山先生的三民主义和三大主张,给他打开了一扇新世界的大门,他意识到,自己的能力还远远不足。

1912年,他进入了陆军第二预备学校学习,后来又进入了保定陆军军官学校第三期步兵科进修,正式投笔从戎。又参加了革命军的“护法运动”与守旧势力斗争。

在部队中,他颇通谋略又作战勇敢,从基层起一路拼杀至桂军师参谋长,多年的征战,让他更加拥护孙中山先生的政治主张,12月份入伍黄埔军校第三期代理军官团团长。

在黄埔军校期间,他结识中共党员周恩来、恽代英等同志,并与之密切合作。在恳谈中,双方共同的救国之志,让这些年轻的人抛弃了政党的差别,越来越投机。

当时的张治中,对党国充满着必胜的信念和绝对的信心。可是,他倍加信任的校长蒋介石,却是个实打实的政治投机者,消灭共党,实行政治独裁才是他的最终目的。

抗战内行,内战外行

“中山舰”事件后,蒋介石便借着自己在国民党内的权力,开始逐步夺取共产党的军权和政权,同时将共产党官员排挤出国民政府。张治中见此情形,忧心不已。

他给蒋介石写了多封劝谏信,想请校长莫忘中山先生的三大政治主张,不要为独裁而与共产党内讧,蒋介石却置之不理,无奈之下,张治中为躲避内战,只能赴欧美考察。

蒋介石对于张治中这种消极的反对方式十分不满,但实在舍不得张治中的治军之才,在他考察期间,蒋介石多次致电,让他回国带兵,张冶中只是拖延逃避,不肯回国。

1932年,屡屡逃避战场的张治中,听闻日寇侵华,火速回国积极请战,正中蒋介石的下怀。面对着猖狂的日本(专题)侵略者,张冶中任第五军军长,参与“一·二八”淞沪抗战。

面对着事先做好充足的准备,且已全副武装的日本侵略者,张治中身先士卒,以命死搏,极大的振奋了士气,给日军以致命的打击。国难当前,他坚决维护抗日统一战线。

在湖南任省主席时,与中共湖南省委密切合作,共同枪口对外打击日寇,在湖南全境达成了全民抗战,国共合作的和平氛围,他在任的一年多,是国共最和谐的黄金时代。

回到国民政府后,张治中的政治才华和工作能力非常出色,他在工作上兢兢业业,但为人却沉默寡言,严守各项机密,他沉稳务实的作风,蒋介石非常喜欢,时常嘉奖。

但是,二人的关系很快就因为蒋介石对消灭中共的执念而再次分崩离析,1940年在蒋介石的暗暗授意下,“皖南事变”爆发了,而这件事变让张治中与蒋介石的关系到了冰点,

他不止一次的上书蒋介石,不厌其烦的劝阻蒋介石屠共的意图,请蒋介石与中共真诚和谈,共同抗日,这些劝荐无一不被蒋介石抛于脑后,甚至当面讥笑他太过天真。

当他的爱国主张在国民党的政府内受到无情的嘲讽时,共产党的老朋友们却克服一切困难给他以支持和协助,一直忠于党国的张治中,内心第一次开始动摇。

和谈失败,弃暗投明

1945年,应蒋介石的邀请,毛主席决定赴南京参加国共和谈,而负责来延安邀请毛主席的国民党方代表便是张治中。而我党最担心主席赴南京期间的人身安全。

张治中明白周总理的顾虑,而且,他对自己这个不择手段的校长也太过了解,他向主席和总理建议,主席就下榻在张冶中的私人宅邸,自己派兵全程负责周密保护。

周总理很坦诚的表示,“我信任你,但真的不信任你们委员长!”而张冶中苦笑着点头,“这一点,我想你是对的,我只能对你保证,我将用生命去维护主席的安全!”

对于周总理的担忧,毛主席则特别豁达,“人家既然邀请我,我就不能拂了人家的胜情,我们是一定要去的”于是在周恩来、王若飞的陪同下,踏上了赴南京的和谈之路。

毛主席抵过南京,引发了当地的极大反响,南京人民被毛主席的诚恳无畏和豁达爽朗的人格魅力所深深吸引,也让国民党南京政府在舆论上十分被动,张治中更全程陪同。

在国共两党的积极和谈下,双方签订了《双十协定》,张冶中十分高兴,若此协定能够让国共止戈,合作建国,那真是最理想的结果,谁知共产党刚走,蒋介石便翻脸了。

和谈刚刚结束,蒋介石便悍然撕毁协议,发动内战,这一举动不但引得全国人民一片哗然,连国民党的高级将领们也暗暗心寒,而张治中更是对蒋介石政府失望透顶。

而《双十协议》签订之前,我军便已经在国共战场上占据了优势,蒋介石此举无异于给自己敲响了丧钟,1949年,国民党军队已经全线溃败,蒋家王朝气数已尽。

焦头烂额的蒋介石再一次想到了张治中,派他再次去北平与中共和谈,张冶中已经看透了他出尔反尔的嘴脸,很快回传了一份要求国民党立刻全线无条件投降的“协定”。

协定上赫然签着张治中的大名,蒋介石气疯了,才发生了我们开头看到的一幕。

忠心于国,得以善终

张治中是国民党高级军官中唯一一个自始至终都没有跟共产党打过仗的将军,他在管理湖南省时,实现了国共合作的黄金时代,他管理新疆时,帮我党救出大批被捕党员。

不论何时何地,他一直谨记着孙中山先生“联俄、联共、扶助农工”的三大政策,也一直按照先生的既定方针在忠实的执行,如今,为了国家的利益不惜触怒蒋介石。

当他提出要回南京复命时,周总理第一个制止了他,周总理向他列举了张学良、杨虎诚等爱国将领枉信老蒋后的悲剧,请张治中不要再回南京,留在北平为新中国效力。

总理笑道,“从黄埔军校起,你便是我党最好的朋友,毛主席都叫你和平将军,你为国家稳定和两党和平共处做了很多工作,如今回南京无疑龙潭虎穴,希望你留下来!”

而新中国也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多党合作制度,正需要张治中这样的人才为国效力,听了总理的话,张治中心潮起伏,激动不已,不久发表《我对时局的声明》

对国内外郑重宣布,脱离南京国民政府,留在北平为国效力。而蒋介石麾下的八大将领中,他是唯一一个没有跟老蒋逃回台湾(专题),留在大陆见证新中国成立的将领。

新中国成立后,张治中担任中华人(专题)民共和国国防委员会副主席、中国国民党革命委员会中央副主席等重要职务,参与国家的重大决策,受到党和人民的尊重和信任。

反观国民党其他七个将领,随蒋介石逃至台湾,或因声望过大受到蒋介石的打压,或因才能不足被冷落,或因没有用武之地而被边缘化,只有张治中拥有了幸福的晚年。

最后:

文革(专题)期间,张治中将军也受到些冲击,但周总理立即将其全家妥善的保护了起来。但张治中将军依然保持着忧国忧民的情怀,见无数革命干部被打倒污蔑,忧心忡忡。

他反复的上书毛主席,为彭德怀等老干部上述、辩白,请主席一定查明真相,还那些革命功臣清白,主席看信之后,特意接见了他,对他温言抚慰,要求一定善待他。

1969年,张治中将军在北京安然离世,受到党和人民的尊敬和怀念。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 51.CA 立场。
x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