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无忧资讯 /
  2. 体娱 /
  3. 39岁的多尔衮英年早逝的真相到底是什么 /

39岁的多尔衮英年早逝的真相到底是什么

1650年,39岁的多尔衮外出打猎,不慎跌落摔伤,被人扶回住处后没几天,就病危了。他不想死,可他的命,早已由不得他了。

从马背上摔下来后,多尔衮就感觉自己全身无力,应该大限将至。

可他真的一点都不想死。

此时的他,年仅39岁,平定了江山叛乱,除掉了劲敌豪格,还把豪格的妻子收入府中,连顺治帝都改口称他为“皇父摄政王”。

这是他最巅峰的时刻。

他不想死,真的不想死。

可他的命,早已没有掌握在自己的手上。

病危的多尔衮,在古北口外喀喇城去世,甚至都来不及赶回京城。

顺治皇帝得知叔叔去世的消息,先是错愕,后是狂喜,最后悲痛欲绝。然后,他带着满朝文武,在东直门外五里迎接了多尔衮的遗骸。

有人说,多尔衮是被人谋害致死的,毕竟,一个能征善战的将军,战功赫赫,怎么可能从马上摔下来就病危去世了呢?这也太滑稽了。

另外,喀喇城很荒芜,就算多尔衮真的坠马受伤,也该挑个好地方养伤。怎么就偏偏去了喀喇城?

基于上述理由,不少人猜测,多尔衮英年早逝的背后,一定藏着一个不为人知的天大阴谋。

但有趣的是,无论大家如何猜测,都找不到任何有阴谋的证据。

在历史上,真正详细记载多尔衮狩猎之死,是一本非常权威的史书,目前由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保存。它的名字叫做《皇父摄政王多尔衮外出围猎日记》。

记载如下:

(顺治七年)十一月十三日,皇父摄政王身体欠安,居家烦闷,欲出口外野游……(十二月)初七日,宿于喀喇城。本日,皇父摄政王病重歇息。初九日戊子,戍时,皇父摄政王猝薨。

我来翻译一下这句话,即多尔衮身体不舒服,在家里待着太心烦,就想要去郊外打猎,然后留宿在喀喇城,然后,多尔衮病情加重睡着了,最后,多尔衮突然去世了。

这段记载没头没尾,看上去怪怪的,但是仍然藏着几个不寻常的关键点:

第一,多尔衮身体不舒服,还在寒冬跑出去打猎。

第二,多尔衮打猎之前,心情就已经不好了。

第三,从病重歇息,到去世,仅仅相隔两日。

综合这三个信息,我们可以大概推测出当时的情景。

39岁的多尔衮,身体不舒服,待在家里怎么都不开心,便想到了去郊外打猎。

按照正常人的逻辑,生病了应该好好卧床休息,寒冬腊月跑出去打猎,只会让病情加重。

但是,我们不能用这个逻辑来推论多尔衮。

因为,对于女真族而言,不开心、身体不舒服了,去打猎,是最好的散心方式,也是最好的休养方式。

所以,习俗不同,真的会铸就一个人的选择不同。

于是乎,身体不舒服的多尔衮,就带着一大群人去了郊外打猎。

《清世祖实录》:十一月十三日,多尔衮“以有疾不乐,率诸王、贝勒、贝子、公等,及八旗固山额真、官兵猎于边外”

带上王公大臣的多尔衮,好不威风,踏着雪,一路离开京城。

但很明显,他已经有些力不从心了。

从前,他可以稳稳当当就能控制的马,现在一度“打滑”。

就这样,出乎所有人意料的事情就发生了。

有着赫赫战功的多尔衮,在晃神之际,就从马上摔了下来,还受了伤。

因为身边围绕着很多人,很快,多尔衮就被送到了附近的住所,太医、侍从、大臣都围了过来,询问他的伤势。

但多尔衮并没有在意,他只当这是一场小意外。

几天后,一行人来到了喀喇城,多尔衮的身体却急转直下,后面连起身都出现了困难。

此时的多尔衮,才意识到问题大了。

他有些慌了。

他可是满清的摄政王,运筹帷幄多年才坐上这个位置,此后兢兢业业,平定各地叛乱,还铲除了劲敌豪格,正是享福的时候,可他却要死在这个荒郊野岭之地了。

但此时后悔,已经晚了。

老天爷没有给多尔衮新的一次机会。

因为,多尔衮39年的人生里,他在很多事情上算尽了人心,却唯独忘记了保养自己的身体。

而他的死亡真相,就隐藏在这个被忽视的细节之上。

多尔衮是努尔哈赤和大妃阿巴亥的第二个儿子,从他出生开始,就体弱多病。

当时的女真族,还在以武打天下,崇尚力量,而多尔衮的身体娇弱,便连上战场的资格都没有了。

他的哥哥阿济格经常被父亲嘉奖,弟弟多铎也会被带出去见世面。

后来,他们都有了自己的牛录。(牛录,是满族生产和军事合一的一个组织,大约300人左右,每一旗原则上应该包含二十五个牛录,即7500人。)

可唯独多尔衮,基本留在宫中,跟在母亲阿巴亥身边。

好在,他的母亲阿巴亥足够受宠,努尔哈赤爱屋及乌,在多尔衮8岁那年,就让他共议国政。

不过,在幼小的多尔衮心中,却一直留下一个小小的遗憾,那就是,他也想要有健硕的身体,想要和兄弟们一样带兵打仗,想要成为大英雄。

父亲不让他上战场,他就悄悄练习,勤学苦练,甚至不顾身体是否能够承受。

1626年,努尔哈赤病逝,以皇太极为首的四大贝勒逼死了母亲阿巴亥。多尔衮既悲伤,又气愤,可他手上没有什么军功劳,也没有兵权,无法与皇太极抗衡。

看着冲动得要拼命的哥哥阿济格,多尔衮只能拉住他:“额娘,是自愿的!”

这时的多尔衮,就已经在心中暗暗发誓,他也有誓死效忠的军队,也要有别人无法忽视的军功。

唯有如此,他才能保住自己的家人。

于是,在皇太极当大汗期间,多尔衮顶着他那不算好的身体,四处征战。

他攻打明军,冲锋陷阵,击败锦州,从征察哈尔,招抚蒙古各部……

到后来,皇太极居然开始担心多尔衮军功太高,常常亲自带兵,让弟弟多尔衮随行。这就相当于“御驾亲征”,多尔衮的所有功劳,都要记在自己头上。

可即便如此,皇太极依旧盖不住多尔衮的光芒和功劳。

1636年,皇太极论功行赏,他不得已给了多尔衮和硕睿亲王的封号。

此时的多尔衮,还只有24岁。

年少被父亲关心而压抑的英雄梦,多尔衮在24岁实现了,但代价是他的身体透支严重。

几年后,多尔衮又奉命修筑辽阳都尔弼城、盛京至辽河的大道,而后南征明朝,开始了激烈的松锦之战。两方都投入十多万兵力,焦灼两年多,最后时刻,皇太极带兵增援,多尔衮才取得胜利。

此战之后,不到30岁的多尔衮,头一次对自己的身体发出了感慨:

“颇劳心集思,亲自披坚执锐……体弱精瘦。”

和他一起参加战斗的兄弟子侄很多,比他年轻的、年老的都大有人在,这一战虽然惨烈、持久、焦灼,但基本没有人发出这样的感慨。

多尔衮自己也知道,他这不适合打仗的身子,经过这么多年的折腾,怕是想要整点幺蛾子了。

不久之后,皇太极病逝,多尔衮终于有了登上帝位的希望。

不管是论功劳还是论威信,多尔衮都当之无愧。

可偏偏,皇太极的两黄旗,坚决表示:只能是皇太极的儿子继位。

此时的两黄旗,与努尔哈赤时期两黄旗的战斗力完全不同。经过皇太极的合并、改名旗,两黄旗已经是战斗力最强的军队了。

豪格身为皇太极的长子,拉拢了济尔哈朗,有两蓝旗的势力。如果两黄旗也与豪格誓死站在一起,仅有两白旗的多尔衮,很难有胜算。

于是,多尔衮只能忍下心中这口怨气,釜底抽薪把福临推上了皇位,自己则甘居于辅政王之位。

这个时候的多尔衮,已经明显感觉到自己的身体在退化。

他再也不能向以前一样,四处征战、历经沙场了,最好还是休养一段时间,补一补底子。

为此,他专门写信找留质在沈阳的李朝世子求药:

俺荷国眷爱时深,世子之待俺,亦至其欲生不欲死之意,见俺有痼疾,非竹沥难治,而蒙惠得服便见其效。但此物非此地所产,不得不求之于馆所者。(取自《沈馆录》)

在信中,多尔衮找李朝世子要竹沥,它是李朝的特产,主要是清心去火。

为了不让大臣知道,这次求药,多尔衮是偷偷进行的。

其实,如果多尔衮能够放宽心,好生调养一段时间,他才30来岁,应该也能把身子养回来,不至于太虚弱。

可是,多尔衮根本做不到。

他全面开花地“糟践”自己的身体,用三件事情把自己一步步推向了深渊。

第一件事:军国大事集一身,费心劳神。

当时的满清刚刚入关,崇祯自杀后留下一堆烂摊子,经济崩溃、社会打乱,李自成、张献忠部队、南明的乱子到处都是。

顺治不过是个几岁的孩子,顶着皇帝的头衔,根本指望不上。

所有的军国大事,都要他来决断。

一方面,他要提防着大乱,另一方面,多尔衮还要放着豪格、济尔哈朗等人架空他的权力。对于多尔衮来说,身体固然重要,但权柄也绝对不可以失去。

就这样,他一直以身体为代价,掌控满清大权。

有时候,实在忍不住,多尔衮也会发一发牢骚:

“机务日繁,疲于裁应,头昏目胀,体中时复不快。”(取自《清世祖实录》)

大臣们以为,就只是简单的“不快”“疲惫”,但其实当时的多尔衮,基本上连看奏折都很费力了。

豪格经常派人盯着多尔衮,他对多尔衮的身体,基本有掌控,忍不住口出狂言:

“睿亲王(多尔衮)素善病,岂能终摄政之事!”“和硕睿亲王非有福人,乃有疾人也!其寿几何而能终其事乎?”(取自《清世祖实录》)

到后来,多尔衮又新增了严重的关节炎,膝盖处尤其严重,甚至到了屈膝下跪会影响行走的地步。

于是诸位大臣联合上奏,希望多尔衮以国事为重,免掉自己的跪拜礼。

虽然不拜祖宗和皇帝的行为有些猖獗,但这确确实实是因为多尔衮的身体太虚了,基本已经是千疮百孔。

第二件事:心情郁结,难以疏解。

如果只是谋略上的军政压力,多尔衮或许还不至于30多岁的年龄,就有了五六十岁的身体。在顺治一朝,多尔衮表面风光的背后,藏着巨大的心情郁结。

他是一个对权力有巨大渴望的人,他想要登上那个至高无上的位置。

从实际掌权上来看,他基本已经做到了。但是,在名份上,他从来都是个臣子,这就是多尔衮最大的痛。

就连他自己也经常说,他的肝火旺盛,心情抑郁,基本上都是当不了皇帝导致的。

“若以我为君,以今上居储位,我何以有此病症。”(取自《世祖章皇帝实录》)

第三件事:沉迷女色,身子虚耗。

除了权柄,多尔衮还是一个沉迷女色的人。

他喜欢的女色,不是孝庄,而是无休无止的妻妾们。

12岁那年,多尔衮有了第一个妻子,此后,他妻妾不断,还抢过豪格的老婆,也要求八旗给他送美女,更从朝鲜(专题)选了源源不断的美女……

身体越是差,多尔衮就越是想要更多年轻漂亮的女子,仿佛只有这样,他才可以证明自己,是个30多岁的壮年小伙。

可事实却是,不管小姑娘多么年轻,多尔衮都没办法回到30岁人该有的身体,只是一步步让身体更加虚耗,最后竹沥、生姜也补不回来。

1650年十一月十三日那天,多尔衮做出了一生中最错误的决定——外出打猎。

因为这个决定,多尔衮才会躺在喀喇城的床上,奄奄一息。

他不后悔自己少年时拿身体冒险,拼下来的军功;也不后悔自己机关算计,手握军政大权,铲除政敌;更不会后悔自己的纵欲……

因为他是多尔衮,他是努尔哈赤的儿子,生来就不服输,不甘于人下。

可是,他后悔自己来了这一趟打猎。

这时候满清相对安定,政敌已平,他如果安安稳稳待在京城,怎么也能过几年畅快无忧的生活吧。

十二月初九,多尔衮的脑子再也想不动了。

所有的如果和假设,都化成了他登基的场景。

他穿着龙袍,一步步走向太极殿,俯瞰着文武百官,双手往前展开:“众卿平身!”

丧钟敲响,多尔衮卒。

写在最后

与世人的印象不同,多尔衮是个先天不足的病秧子。

可这个病秧子,却用自己的身体,书写了一个个满清传奇。

不可否认,多尔衮的死,是他自己造成的。不管是生活习惯,还是“职业损耗”,他做的所有事情,几乎都在消耗他的寿命。

放在那个年代,如果不是他还有权力集结医术高超的大夫,我想,多尔衮应该会更早死亡。

但最可惜的是,这样一个枭雄式的人物,妻妾成群,居然连一个儿子都没能留下,仅有一个没什么记载的女儿。

如果多尔衮有儿子,他的人生履历又会是怎样的呢?欢迎留言。

关注我,把旧时光的故事讲给你听。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 51.CA 立场。
  • @ 06-09 12:24
    您已点过赞
    他说:“清朝是中国最后一个王朝,它也做了几件好事:第一件,把中国许多兄弟民族联在一起,把中国的版图确定下来了,九百多万平方公里。第二件,清朝为了要长期统治,减低了田赋,使农民能够休养生息,增加了人口,发展到四万万人,给现在的六亿五千万人口打下了基础。第三件,清朝同时采用满文和汉文,使两种文化逐渐融合接近,促进了中国文化的发展。清朝在确定版图、增加人口、发展文化这三方面做了好事。”《周恩来选集》
  • @ 06-09 11:47
    您已点过赞
    《木兰花·拟古决绝词柬友》
    人生若只如初见,何事秋风悲画扇。
    等闲变却故人心,却道故人心易变。
    骊山语罢清宵半,泪雨霖铃终不怨。
    何如薄幸锦衣郎,比翼连枝当日愿。
  • @ 06-09 12:58
    您已点过赞
    叶赫那拉云峰 发表于 2024-6-9 12:24

    他说:“清朝是中国最后一个王朝,它也做了几件好事:第一件,把中国许多兄弟民族联在一起,把中国的版图确 ...

    大明只留下350万平方公里的版图,新疆,西藏,蒙古,外兴安岭等等,都是大清攻城略地!著名历史学家袁腾飞曾云:“满人上山如猿,下山如猛虎!”作为中华民族的一个小伙伴,也只能尽力如此!
x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