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无忧资讯 /
  2. 全球 /
  3. 强制统一门店招牌的城市,不如学这? /

强制统一门店招牌的城市,不如学学广州地铁?

个人也可以在地铁站投放广告了?近日,广州地铁出现生日祝福、相亲信息、求职简历等各式个人广告内容,被网友戏称是“大型整活现场”,相关话题冲上社交平台热搜,引发关注。

据广州地铁传媒有限公司工作人员表示,个人广告目前主要的投放类型有生日祝福、婚庆、个人展示、家庭亲子、交友活动、宠物、明星应援等。网友们对广州地铁的这一改变反响热烈,纷纷在评论区表达支持。

吴女士为其丈夫投放的生日广告。来源:微信公众号“南方新闻网”

实际上,媒体调查发现,能在地铁投放个人广告并不只是广州的“专属”,北京、合肥、郑州、成都等多地的地铁企业都推出了类似的“新业务”,向个人投放地铁广告敞开了大门。

很显然,相比于那些让很多人“审美疲劳”的商业广告,这些个人广告的内容更个性化,也更具生活气息,让人耳目一新,不仅满足了一些个人化的需求,也为一些市民沉闷的通勤之路增加了一丝片刻的轻松和乐趣。所以,它能够成为一个热门话题受到关注和欢迎,并不让人意外。

更为重要的是,这种接地气的、开放的方式,也拉近了地铁管理方与市民的距离,甚至在重新构建双方的关系。

过去,面对清一色的商业广告,乘客只是被动的观看者,但现在这些广告位向个人开放后,意味着乘客同样可以成为广告内容的发布者,在一定程度上拥有对地铁广告内容甚至风格的“决定权”。

同时,对个人来讲,有机会借助地铁站这样的公共空间实现个人的某些想法和需求,这也预示着地铁站作为公共空间被赋予了新的功能。

在此角度来说,这的确算得上是一种管理思维的突破和创新,值得更多城市效仿。

当然,不可否认的是,越来越多城市的地铁开始开放个人广告位,背后也不无商业逻辑的驱动。以广州地铁为例,2023年广州地铁归母净利润减少了8.2亿元,仅有0.2亿元。而截至5月23日,全国已公布2023年财报的29家地铁集团/轨道交通集团中,25家营收上升,但有17家利润下滑。

在全国绝大部分地铁企业仍主要依靠巨额补贴运转的情况下,开放个人广告位,其实也是一种增加营收的尝试。尽管相比商业广告,它的规模不大,但总归是打开了一个新的增量空间。

这其实也对刺激消费不无启示。在当前经济增速放缓,各方都在大力提振内需的大背景下,如此受到社会好评并取得积极的市场回报的创新尝试,再次说明一点,社会管理越人性化,社会氛围越宽松、包容,越利于刺激消费、创造更多的消费点。

来源:微信公众号“南方新闻网”

要知道,之前绝大部分人可能都不会想到以个人名义在地铁站刊登广告,但如广州地铁个人广告的受欢迎所示,一旦规则允许了,相应的被抑制的潜在需求就有可能会被激活、释放出来。

这样的逻辑,放在其他很多领域也同样成立。道理再朴素不过——消费创新,需要以一定的社会空间和包容为前提;条条框框过多的社会,并不利于消费模式、消费业态和场景等的创新。

这种管理思维上的突破,与一些仍旧存在的“僵化”管理行为形成了鲜明对比。比如,就在上个月,一家“包子铺老板申请近10次未能办下店招”、河南焦作博爱县数十家商铺招牌因为未“统一”而被砸的现象就引发了争议。

地铁开放个人广告的受欢迎与商铺店招被严管的背后,有着内在的同一性:社会需要推崇多样性,社会管理就应该把“法无禁止即可为”的原则落到实处,给予个性化的需求和创新更多的空间和尊重,少一些不必要的干预。

这两种情形所引发的截然不同的“舆情”,其所传递出的信号,也希望被更多地方的管理者所读懂。

广州地铁此番因为开放个人广告投放而受到舆论一致好评,甚至不少网友将它与一座城市的开放、包容联系起来,这对当下很多谋求“出圈”的城市来说,同样不无启示意义。

很多时候,相比刻意的营销,人们对一座城市的好感,或者说一座城市的“品质”,可能更容易在不经意的细节中所建立或体现出来。

明白这一点,与其花大力气专门去营销,不如多把精力放在日常的城市管理的优化之中去,持续提升城市管理的人性化水平,以及开放度、包容度。

当前,受客观经济环境的变化,很多领域的社会管理模式、方式,都在经历,或必将经历新的重塑,有一些也可以说是被“逼”出来的。但只要是坚持了正确的方向,社会就会乐见其成。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 51.CA 立场。
x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