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无忧资讯 /
  2. 全球 /
  3. 中共“隔离”台湾难达统一目标 “鸡肋” /

中共“隔离”台湾难达统一目标 “鸡肋”

北京施压台湾的手段多元,除了传统的军事吓阻外,透过低于武装冲突门槛的执法行动来“隔离”台湾,似乎成了另一个选项。但分析人士认为,“隔离”台湾虽然对中国来说进可攻退可守,但几乎不可能达到北京想要“统一台湾”的主要战略目标,因此把“隔离”作为威慑或胁迫台湾就范的价值也相对有限,堪称是食之无味、弃之可惜的“鸡肋”。

《华盛顿邮报》6月10日刊登美军印太司令萨缪尔·帕帕罗(Samuel Paparo)的专访表示,北京犯台的野心是想要安静全面地发对动台战争,在全世界集结起来采取行动反制前,速战速决并造成既定事实。

但与此同时,在华盛顿智库美国战略暨国际研究中心(CSIS)上周接连发表的报告与评论都指出,北京除了动用传统军事行动封锁台湾外,短期内更可能透过执法力量对台湾执行隔离(quarantine)任务,意图将态势保持在武装冲突的门槛之下,例如出动海警登船检查,造成商船避开台海的实际施压效果,从而建立台海新常态。

该报告说,北京可以利用国际社会对海警是一种民间而非军事行为的看法,切断或扰乱台湾的空中或海上交通,以彰显它对台湾具有实际上的控制。北京方面则会辩称,其行动既不构成军事封锁,也不构成对台湾宣战,甚至还会努力证明这是“国内的合法行动”,以转移和淡化国际批评和压力。

台湾战略研究学会秘书长常汉青在接受美国之音采访时表示,依据国际法和战争法,封锁是战争的合法手段之一,而战争的主体是国家,所以中国如果对台湾实施封锁,等于是承认台湾是一个国家,两岸会变成是国与国之间的问题,所以中国不会对台湾使用军事意义上的“封锁”,而是以“禁航区”、“禁制区”来替代,事实上也就是所谓的“隔离”。

美日难介入

常汉青指出,隔离有很多种方式,比如以演习的名义不准任何船只和航空器经过台湾周边海空域就是其中一种,这种演习隔离两三天可以,但如果以此隔离一个月,台湾的液化天然气运送船就会受到影响,也会对前来支援的美日军造成很大的麻烦,因为中国并非发起真正的战争行为,以致美日对于是否应该介入、要怎么介入的思考,构成一大挑战。

他说:“所以这种所谓的准战争行为,或是所谓的危机状态之下,对台湾来讲比较不利,那他就达到所谓的吓阻的效果。”

常汉青表示,但必须回过头去看,中国对于台海战争的本质是什么。北京要的是统一台湾,而不是要毁灭台湾,所以中国不会把台湾打得像乌克兰一样,因为即使未来统一,战后的烂摊子还是中国要去收,而且它负担的成本可能更大。北京的战略目标非常清楚,就是要逼台湾执政的民进党政府上谈判桌,谈一中协定。中国如果能隔离台湾,让美国无法介入,逼着台湾上谈判桌,就已经达成它的目的了。“这是一种政治上的压迫”,常汉青说。

但他也表示,中国在执行隔离动作之前,背后必须做好一系列准军事行动、灰色地带冲突,甚至战争冲突的准备,因为它必须要抗衡台湾和美国的反应。

威慑价值有限

美国纽约“台海安全研析中心”主任梅复兴在接受美国之音采访时则表示,中共对台湾采取隔离检查有点像是个假议题,至少也是个次要议题,因为隔离手段是非实体作战的形式,其产生的威胁本身几乎不可能达成北京对台湾的主要战略或政治目的,也就是完成所谓的统一或至少促成统一。

他表示,对中国来说,隔离手段跟军事行动相比,或许风险与代价较低,较能收放自如,进可攻退可守。但也正因为如此,隔离做为威慑或胁迫台湾就范的价值也相对有限,甚至堪称是食之无味、弃之可惜的“鸡肋”而已,所以他并不看好隔离检查可以对台湾达成什么有意义的目标。只能说假如中国领导人习近平认为有必要对台湾做出某种比目前更强力、更升级的示威或胁迫动作,那么隔离的确可以是其选项之一。

中国对台湾实施隔离的方式,除了以演习作为名义之外,还可以用海警船等执法船、公务船,选择性地隔离台湾某些港口或运往台湾的船只,而不致扰乱整个海上交通。这也会使美国和其他国家对于应该如何做出反应,变得更加复杂。

两种情境

美国战略暨国际研究中心的报告设想两种中国隔离台湾的情境,一种是有限隔离,另一种是全面隔离。

在有限隔离方面,除了海上执法单位外,中国海军也部署近30艘舰艇,以阻止外国海警队或军队干预,并召集附近的海上民兵渔船,协助情报、监测与侦察。

在设想中,隔离措施在宣布“强化海关检查规定”后48小时内开始,计划以台湾最繁忙的港口高雄港为目标,所有进入台湾的货船及油轮必须提前向中国有关单位提交海关申报文件。中国执法船只被授权登船进行检查,随后入侵台湾24海浬的邻接区,偶尔靠近12海浬的领海线。

全面隔离的情境是中国宣布隔离区涵盖台湾全岛,在高雄沿海、台北和台中的西部海岸港口、台湾第二大进口枢纽基隆港附近,以及东部较小的花莲港和苏澳港附近,都部署执法船只超过30艘。与此同时,中国也在台湾东南部部署山东号航母编队群,并频繁出动歼-15战机在台湾东部飞行。

在这个情境中,中国登船检查更为积极,每天至少拦截一到两艘船,主要针对台湾籍船只,也会对台湾邦交国的船只进行检查。由于中国执法的不确定性提高,许多船运公司选择延后出货,导致输台货物量大幅下降。

时间越久越不利

不过,台湾前海军舰长吕礼诗在接受美国之音采访时表示,不论封锁还是隔离,其实都是围绕在一个“围困台湾”的主题上面,但事实上,“围困台湾”的时间拖得越长,对中国越不利。

他指出,美国航空母舰打击群无论是从美国华盛顿州的布雷默顿港,还是圣地亚哥的军港出发,即使中间完全不停顿,既不停靠夏威夷也不停靠关岛,直接驶到台湾周边海域的话,按照尼米兹号航母在2022年的经验,也要花20天。

吕礼诗说:“那也就是说,当它这个无论是我们讲隔离或者是封锁超过20天的时候,事实上美国的舰艇就会介入,那当然可能在更早,澳洲的舰艇也会介入,所以这个对于中国大陆来讲,这都是一个不利的因素。”

他认为,美军印太司令萨缪尔·帕帕罗谈到的速战速决方式会比较贴近事实。北京会采取一个猝不及防的战争,让台湾没有办法有效地结合日本或是美国等盟友做出反制,并且采用三栖登陆,搭配中国海军的075、076两栖攻击舰,以及大量的无人机。在作战节奏非常快的情况下,逼迫台湾跟中国达成城下之盟,这样的可能性比较大。

吕礼诗说,否则,隔离的干扰因素很多。首先,它旷日废时,可能让盟友有机会介入支援。其次,它会引来周边国家非常多的抗议,甚至极可能在北京还没有达到对台湾实际上的封锁或隔离效果之前,就已经先被国际制裁了。

分析人士说,中国海警是世界最大的海岸警卫队,有150多艘远洋船只和400多艘小型船只,并获得庞大的海上民兵的支持,是其执行海上隔离的最大优势。相较而言,台湾的海岸警卫队在数量和质量上处于重大劣势,只有10艘远洋船舶和大约160艘小型船舶,负责台湾周边海域的执法活动。

需防擦枪走火

台海安全研析中心主任梅复兴表示,中共以其海军、海警、海上民兵、海事局等多种海上军事、准军事与执法单位的雄厚实力,自然具有对台湾进行隔离的能力。但问题是,台湾周遭海域乃是重要的国际贸易航线,骤行对台湾或往返台湾的船舶进行隔离搜查,可能会引来国际干预而使事态升级。

他说,根据彭博社2022年报道的数据,在该年前7个月,全球5400艘主要货轮中,约有48%通过台湾海峡,当年8月时每天约有200余艘通过台海,也就是差不多每小时有10艘左右。中国想要准确地辨识这么多船,并在昼夜白天与不同海象条件下进行隔离检查,困难度不可谓不高,甚或发生意外而导致节外生枝的可能性也难以完全避免。

梅复兴说,此外,所谓隔离的风险比较低,其实也是一厢情愿的说法。1862年古巴飞弹危机时,美国海军也并未封锁古巴,而只是隔离检查附近往来的舰船,阻止禁运品(攻击性武器)进入古巴,结果却差点引发了核战。擦枪走火是最难以估计和管控的风险。

梅复兴表示,台湾显然无力单独对抗被中国隔离的威胁,故需要国际社会的协助,以避免这种实质意义不大却很可能擦枪走火的事件发生。平时美国及其印太盟友等国家就必须向中共明确表示坚决反对这种危害自由航行的行为。而一旦事发的话,也应立即采取政治和外交的斡旋或抗议,并视情况严峻程度做出实质反应,包括必要时派机舰航行台海的行动。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 51.CA 立场。
x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