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无忧资讯 /
  2. 全球 /
  3. 科索沃战争结束25周年 争议依然存在 /

科索沃战争结束25周年 争议依然存在

1999年3月24日,北约开始对南斯拉夫进行轰炸。这是北约首次在未经联合国授权的情况下展开军事行动 – 德国也参与了作战任务。尽管此次轰炸最终于6月10日结束了科索沃战争,但争议依然存在。

(德国之声中文网)1999年6月10日,联合国安理会在纽约通过第1244号决议,授权北约部队进入科索沃维持该地安全秩序。至此,科索沃战争正式结束。

1999年3月24日晚,北约开始对“剩余南斯拉夫”(即南斯拉夫解体后,由塞尔维亚和黑山组成的“南斯拉夫联盟共和国”/南联盟)进行轰炸。这是北约首次在未获得联合国安理会批准的情况下进行军事行动,也是德国自二战结束以来,首次参与作战行动。北约的目标是迫使南斯拉夫军队撤出科索沃,以结束其对科索沃阿尔巴尼亚人的驱逐和侵犯人权行为。

历史背景

1991年,随着斯洛文尼亚、克罗地亚和马其顿宣布独立,南斯拉夫解体开始。1992年波黑亦宣布独立。解体引发了克罗地亚独立战争、斯洛文尼亚十日战争、波黑战争以及后来的科索沃战争。马其顿是唯一一个从南斯拉夫独立出来而未被武装干涉的国家。

南斯拉夫解体前全称为“南斯拉夫社会主义联邦共和国”,由6个社会主义共和国所组成,分别是马其顿、塞尔维亚、波斯尼亚和黑塞哥维那、克罗地亚、斯洛文尼亚和黑山。科索沃当时全称为“科索沃社会主义自治省”,独立前作为前南斯拉夫加盟国塞尔维亚的一个自治省存在,其人口中90%是阿尔巴尼亚人,10%是塞尔维亚人,两大民族历史矛盾由来已久。

米洛舍维奇(Slobodan Milosevic)上台成为塞尔维亚总统后于1989年取消了科索沃的自治权。在那之前,科索沃阿尔巴尼亚人已被逐渐排挤出科索沃的政府管理和公共部门(卫生和教育),这一过程在自治权被取消后大幅加剧。对此,科索沃阿尔巴尼亚人长期以来采取非暴力抵抗,其领导者是作家鲁戈瓦(Ibrahim Rugova),即后来的科索沃共和国国父和首任总统。

上世纪90年代,以争取科索沃独立为目标的阿尔巴尼亚裔武装组织科索沃解放军(UCK)成立,并于90年代后期迅速发展成一支正规军。

科索沃战争爆发

科索沃解放军多次对塞尔维亚族人主导的警署发动恐怖袭击,后者在中央政府的支持下则强硬诉诸暴力回应,塞沃两族之间不断升级的武装冲突最终导致科索沃战争(1998/1999)爆发。1999年1月发生在科索沃的“拉查克事件”(Racak)成为北约干预的导火索。在拉查克村发现了40具被杀害的科索沃阿尔巴尼亚人的尸体。国际观察员当时称其为大屠杀,但被塞尔维亚当局否认。

朗布依埃和平谈判破裂

1999年2月,在巴尔干联络小组的牵头下,南联盟和科索沃解放军在法国朗布依埃进行和平谈判。这是欧洲和美国最后一次为结束科索沃阿尔巴尼亚人和塞尔维亚人之间的争端而作的外交努力。

然而,南联盟拒绝签署《朗布依埃协议》。美国巴尔干特使霍布鲁克(Richard Holbrooke)宣布和平谈判失败。克林顿政府宣告终止外交努力。

缺乏联合国授权的争议

北约空袭南联盟前,西方政客,尤其是前美国总统克林顿,曾多次指责塞尔维亚在科索沃策划实施种族灭绝。但北约并未就空袭行动寻求联合国安理会授权,因为必会遭到俄罗斯和中国的反对而失败。

当时由社民党和绿党组成的德国执政联盟同意参战,并调遣多架战机。该决定争议极大。在德国,和平主义者和战争支持者之间的对立非常尖锐。

德国政府将所谓的 “马蹄铁计划”视为参与北约轰炸前南斯拉夫的正当理由。据称该计划由塞尔维亚政府制定,目的是将科索沃阿尔巴尼亚人向南驱赶进阿尔巴尼亚。然而,这一计划的真实性从未得到证实。可以确定的是,数十万科索沃阿尔巴尼亚人流离失所。

米洛舍维奇让步 – 缘于莫斯科施压?

北约轰炸为何持续了超过11周之久?今天大多数专家都认为这与双方的误判有很大关系。当时北约深信,对南联盟进行空袭后,米洛舍维奇坚持不了几天便会发出和谈信号。

南联盟方面则推测北约会在某个时刻让步,并提出妥协方案。最终,米洛舍维奇做出了让步。前欧盟科索沃问题特别代表佩特里奇(Wolfgang Petritsch)事后表示,南斯拉夫屈服在很大程度上是莫斯科施加影响力的关系。俄罗斯当时经济很不景气,需要与西方合作。

联合国第1244号决议和库马诺沃协定(Kumanovo Agreement)

1999年6月9日,在今天北马其顿境内库马诺沃(Kumanovo)签署的军事协议规定南斯拉夫军队和塞尔维亚警察从科索沃撤出。由北约负责该地区安全。协议还规定科索沃解放军(UCK)解除武装。

1999年6月10日,联合国安理会通了第1244号决议(UNSC Resolution 1244),又称科索沃决议。该决议规定科索沃仍是南斯拉夫联盟共和国的一部分,但享有高度自治权。联合国设立了科索沃临时行政当局特派团(UNMIK)作为派驻科索沃的临时行政机关,并派遣北约驻科索沃维和部队(Kosovo Force,KFOR)以负责该地区安全。然而,决议并未明确规定科索沃的最终政治地位。

科索沃独立

北约轰炸南斯拉夫共持续78天、实施了大约2300次空袭,据估计共造成约3500人死亡。长达一年半的科索沃战争至此结束。

2008年2月17日,科索沃宣布独立,如今已获得包括德国在内的联合国192个成员国中,115个国家的外交承认。俄罗斯、中国以及五个欧盟国家(希腊、罗马尼亚、西班牙、斯洛伐克和塞浦路斯)则没有承认科索沃独立。塞尔维亚至今拒绝承认科索沃国家地位。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 51.CA 立场。
x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