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无忧资讯 /
  2. 全球 /
  3. 啼笑皆非:中国建国后最大外交事故 /

中国建国后最大外交事故:啼笑皆非“雅典事件”

文革期间,由于我国的外交工作人员疏忽而导致一场巨大的外交事故的发生,此事件被周恩来认为是新中国建国以来的特大外交丑闻。

误入以色列使馆

1973年5月7日中午,中国驻希腊大使周伯萍外出归来,在大使馆区看到很多车辆来往,心想是否有什么外交活动,便让翻译回馆查看是否有请帖。

翻译回馆后从值班人员那里得到报告,说当天中午科威特大使馆有国庆招待会,只剩下10多分钟的时间了,周伯萍听到报告后,赶紧驱车前往。

但其实那个翻译在匆忙中并没有看请帖,而那个值班员看到有一张捷克斯洛伐克大使馆的请帖,大使的名字叫科威克,便误以为是科威特大使馆。

周伯萍当时匆忙中未索看请帖,也未问翻译、司机是否认识路。

事实上,科威特大使馆在我们使馆西北,他们都未去过,也不知道东南方还有一个以色列外交代表官邸。上车后,翻译和司机都以为东南方车辆往来很多的地方就是科威特大使馆。我们就这样糊里糊涂地进入以色列外交代表官邸。

翻译错把“这里”翻成“雅典”

当时周伯萍既没有见过科威特大使,也没有见过以色列大使,以为站在门口迎接的就是科威特大使,下车后就和他握手,向他表示祝贺,并解释迟到原因。匆忙中就连挂在门口的以色列国旗都没有细看。

当时《纽约时报》一名记者在场,问周伯萍到“这里”来是否意味着中国承认以色列。翻译把“这里”译成“雅典”。周伯萍遂把这一很不寻常的问题只当作是他无故寻衅,予以简单顶回。当时虽也觉得记者表情迷惘,但未加理会,与正待离去的别国大使略事寒暄,即与以色列外交代表告别,匆匆返馆。

周伯萍

第2天,《纽约时报》就中国大使到场祝贺以色列国庆发了报道。从罗马尼亚大使那里得知事件真相的周伯萍这才如梦初醒,他知道自己犯了大错:国际“反华势力”定会以此事大做文章,离间中国与政治盟友阿拉伯国家之间的关系。为防止事态扩大,周大使向希腊外交部和各阿拉伯国家解释,此事件系工作失误所致,中国外交政策不变,不久外交部要他立即回国。

周恩来定性此事为特大丑闻

回国后,外交部当时仲曦东、乔冠华两位副部长先后与周伯萍谈话,他们都嘱咐周伯萍不要过分紧张,先休息两天,再写检查,谈其他问题。

周伯萍回家后立即写了检讨,报告事件经过,恳请组织上给予严厉处分。17日一早,西欧司司长王栋对他说总理对“雅典事件”很恼火,总理办公室已用外交部名义发出通报,肯定“雅典事件”的性质是“十分严重、极为荒唐的政治错误”,整个通报措辞严厉。

在国务院此后召开的国务会议上,周恩来更是大发雷霆道:“美国出了水门事件,中国也出了雅典事件,雅典事件主角姓周,真是周门不幸!”

外交部党的核心领导小组会议经过讨论,一致认为周伯萍所犯错误的确严重,但考虑到态度正确,认识较好,建议免予处分,让他先参加希腊副首相的接待工作,在国内学习一段时间,继续返希工作。

外交部的报告于19日上报总理。总理立即批示“同意”。总理于21日批发了外交部第二次通报。

毛泽东定性“雅典事件”

5月24日,毛主席看到总理批示同意免予处分的外交部19日报告,以及所附的周伯萍和使馆的检讨,亲笔圈掉了原文中“十分严重、极为荒唐的政治错误,成为外交界的丑闻,影响极坏”一段话,改为“是没有调查研究的结果”,并把报告中提到的周伯萍对所犯错误的认识“较好”改为“很好”。这样就把“雅典事件”的错误性质,从根本上改变过来了。

总理见到毛主席这一批示后加批:“请外交部遵照主席批示,估计这次'雅典事件’的性质,并对周伯萍同志的检查,按主席指示给予鼓励。同时要将主席指示在部内进行传达。对外通报也要加以改正。”外交部于26日发出了第三次通报,使“雅典事件”得到了彻底解决。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 51.CA 立场。
x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