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无忧资讯 /
  2. 全球 /
  3. 把欧洲汽车业的脆弱归咎于中国 过于简单 /

把欧洲汽车业的脆弱归咎于中国,过于简单了

欧盟决定对中国电动汽车课以重税,法国《世界报》评论员斯蒂芬·劳尔(Stéphane Lauer)周一在其专栏中写道,只靠欧盟对中国电动汽车提高关税,是不够的,欧洲人还必须努力、追赶在工业和技术上的差距。斯蒂芬·劳尔还说,“把欧洲汽车工业的脆弱归咎于中国的不公平做法,这有点过于简单了。问题的根源很深。”

把欧洲汽车业的脆弱归咎于中国的不公平补贴,过于简单了- 法国世界报

法国《世界报》评论员斯蒂芬·劳尔的文章首先问道,欧盟的关税壁垒能够阻挡中国电动汽车的汹涌浪潮吗?

欧盟经过9个月的调查后认为,中国违反了世界贸易组织的规则,决定对中国制造的电动汽车征收高达48%的“反补贴税”,而目前的税率只是10%。

斯蒂芬·劳尔认为,这一决定更多地是出于政治原因而非经济上的考量。毫无疑问,欧盟的决定将会减轻人们欧盟在自由贸易方面“天真”的批评。然而,欧盟与中国的竞争力差距并不会因为关税壁垒的升级而得以缩小,欧盟必须要快步追赶自己在电动汽车领域的产业和技术落后。当欧洲已经远远落后时,提高税收只能是争取一点时间而已。

将欧洲汽车工业在中国竞争对手面前表现出的脆弱归咎于中国不公平的公共补贴,这让人欣慰,但却是不够的,问题的根源很深。斯蒂芬·劳尔写道,目前的局势是前所未有的:自从一个多世纪以前汽车被发明以来,欧洲已经不再处于创新的前沿了。自2000年代初以来,中国一直在押注于电动汽车。而在欧洲,汽车制造商一直到“柴油门”的丑闻后才终于开始转变了。

痛苦的苏醒

除了起步落后,欧洲人还犯了战略上的错误。中国人专注于大多数人都消费的起的价格实惠的电动车型,而欧洲的汽车制造商瞄准的则是高端市场。高端市场的利润率很高,但销量很低。结果是:中国品牌较早地积累了如何降低成本的经验,同时还受益于汽车行业非常重要的规模经济。如果欧洲人从一开始就追求规模化的话,今天这两个市场的规模将会是相当的,双方也将会有同样的武器来竞赛。斯蒂芬·劳尔表示,中国人做了好选择,对此我们是无法责怪的。

今天,欧盟苏醒了,但苏醒得很痛苦。售价低于2万欧元的第一批欧洲电动车才刚刚开始上市。他们的成长还需要时间。从这一点来说,对中国进口电动汽车征税是件好事。不过,问题是:欧盟委员会的作用是否应该是纠正制造商的战略错误。此外,中国电动汽车有相当大的利润空间来应对欧洲的关税:目前出口到欧洲的电动车在中国的售价只有一半。中国汽车制造商将会通过削减利润来适应欧盟提高关税。

斯蒂芬·劳尔还表示,中国的优势相当的大。中国车商有能力在十八个月内就开发出一款车,而欧洲品牌的开发时间几乎是中国的两倍,这使得中国车商能够不断适应买主热衷于技术创新的非常不稳定的汽车市场。文章还援引一位专家表示,“投资补贴有作用,但这无法解释欧洲制造商和中国制造商在竞争力上的差距,而且在研发方面,中国人非常优秀,不需要公共补贴。”

中国的一些做法可以说是不公平的,但现实则更为残酷。从政治上来说,实施关税壁垒是有用的,但在工业层面,这却不是有效的措施。要想驾驭汹涌而来的中国电动汽车浪潮,需要顺着浪潮弄潮,而不是去阻拦浪潮。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 51.CA 立场。
x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