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无忧资讯 /
  2. 全球 /
  3. 普京只能抱着“煤气罐”给自己壮胆 /

普京只能抱着“煤气罐”给自己壮胆

墙内自媒体如松分析文章:1100多年前,从当时的东罗马帝国一路向北,沿着第聂伯河通往波罗的海沿岸是一条繁荣的商路,商路的周边地区分布着很多由维京人建立的城邦小国,这些维京人在当地被统称为罗斯人。

1263年莫斯科大公国建立,此后发展为沙皇俄国,都城一直都在莫斯科。到了1712年,彼得大帝将沙皇俄国的首都从莫斯科迁往圣彼得堡,可以看做是俄罗斯族群荣归故里,兜兜转转了一大圈,俄罗斯人又回到了自己的龙兴之地。历史有时很押韵,俄罗斯族征服了罗斯各城邦国建立起古代基辅罗斯,13世纪基辅罗斯分裂之后,俄罗斯族对乌克兰、白俄罗斯地区的征服行动一直贯穿着俄罗斯的历史,俄罗斯曾经四次参与瓜分波兰,主要目的就是争夺这些罗斯人居住的地区。

这种征服行动一直持续到现在——这就是目前的俄乌战争,这场爆发在21世纪的战争,他的种子却仿佛是在1100多年前埋下的。

俄罗斯在地图上就像是一个大布袋,虽然国土十分辽阔,但却缺少“出气孔”,也就是缺少优良的不冻港。

所以,从地理上来说俄罗斯的扩张史又是寻找出海口的历史,在这个过程中诞生了两位大帝。第一位当然是彼得大帝,是历代沙皇中无可争议的第一人。在17世纪末和18世纪初期,彼得大帝亲眼目睹了欧洲文艺复兴运动的盛况之后,不仅对俄罗斯进行了系统的文化、法律、经济、军事改革,制定了融入欧洲的俄罗斯国家战略,完成了迁都,还通过一系列战争征服了波罗的海沿岸的大片地区,建立并巩固了圣彼得堡这个面向波罗的海的出海口。

第二位大帝就是叶卡捷琳娜二世。文艺复兴运动和启蒙运动彻底改变了欧洲,推动了欧洲的制度革命、工业革命和科技进步,而叶卡捷琳娜二世开启的就是俄罗斯历史上的启蒙时代。1775年,她终于将乌克兰南部纳入版图,为当时的俄罗斯打通了黑海出海口,建立名为“新俄罗斯”的行省,见下图中浅黄色部分,她任命她的情人波将金将军担任克里米亚总督,屯兵筑城,移民垦田。

1783年波将金下令组建了黑海舰队。叶卡捷琳娜二世还留下了一句流传很广的名言:“假如我能够活到二百岁,全欧洲都将匍匐在我的脚下”。

彼得大帝和叶卡捷琳娜二世都将俄罗斯带上了蒸蒸日上的国运,也都依托雄厚的国力实现了开疆扩土,从某种程度来说,两位大帝都重塑了俄罗斯,让俄罗斯逐渐成为一个现代国家。

如果没有他们积极推动俄罗斯参与到欧洲的文艺复兴运动和启蒙运动之中,俄罗斯就可能依旧还是一个古代国家,政治、经济与科技发展就会远远落后于当时的时代,如果没有波罗的海和黑海这两处优良的出海口,俄罗斯显然就算不上一个欧洲国家,更像是是一个匍匐在北极周边、虽然面积广阔但却无足轻重的内陆国家。由此可见彼得大帝和叶卡捷琳娜二世在俄罗斯历史上的重要地位,是名副其实的大帝。

陈述上述这么多都是为了说明,从宗教、文化和地理上,克里米亚半岛和塞瓦斯托波尔都是俄罗斯的帝国象征,是帝国皇冠上的明珠,正是克里米亚半岛、塞瓦斯托波尔与圣彼得堡一起重新定义了俄罗斯,让它是一个欧洲国家。

2014年之后有一个说法开始兴起,普京总统被尊称为普京大帝,中国人对这个说法有调侃的意味,但对俄罗斯人可能并不是。经过苏联时期的历史变迁之后,在1991年苏联解体时克里米亚半岛被划进了乌克兰的版图,对俄罗斯来说这是一个历史性的挫折,甚至可以说是俄罗斯的奇耻大辱。

2014年,普京出兵夺取了克里米亚,夺回了国家文化和宗教的象征,也夺回了帝国皇冠上的明珠,还夺回了象征欧洲国家的出海口,在一些俄罗斯人的心中或许就当得上“大帝”两个字。但现在的克里米亚半岛,却已经成为普京脖子上的绞索。在叶卡捷琳娜二世时代,她的策略是首先夺取现代乌克兰南部和东部,组建新俄罗斯行省,然后夺取克里米亚,再然后建立黑海舰队争夺并掌控黑海的制海权,从上面的地图上就可以发现,此时克里米亚半岛的防御是完整的,克里米亚半岛通过陆地与新俄罗斯联系在一起,新俄罗斯可以为克里米亚半岛提供支撑,黑海舰队掌握制海权之后即可以在海上拱卫克里米亚半岛,也可以经刻赤海峡东侧的俄罗斯塔曼半岛来支援克里米亚。

但普京在2014年夺取克里米亚之后,乌东、乌南尚掌握在乌克兰手中,这些地区的乌军不仅可以直接对克里米亚半岛发动攻击,还可以攻击克里米亚半岛与塔曼半岛之间的联系,让两个半岛之间的联系十分脆弱,即便修建了刻赤大桥之后也改变不了这一战略弊端,一旦黑海舰队再失去了制海权,克里米亚就会成为一块孤地。而失去了克里米亚,普京就会失去自己继续执政的政治资本,让克里米亚成为自己脖子上的一条绞索。

为了解决克里米亚的防御问题,普京不得不在2014年就开始发动顿巴斯战争,在2022年2月又发动了俄乌战争,其目的都是为了恢复新俄罗斯,解决对克里米亚的防御问题。当俄乌战争打成消耗战之后,普京终于陷入了绝境。

第一,当乌东战线形成消耗战之后,双方的战线都难以向前推进,俄罗斯建立的乌东大陆桥“桥面”太窄,对克里米亚的拱卫能力不足。

就因为乌东大陆桥“桥面”太窄,现在乌军可以在乌东、乌南通过无人机、海马斯火箭弹、自产和欧美援助的导弹对克里米亚的防空反导系统、机场、火药库、指挥所、港口进行持续不断的攻击,仅6月10日一天之内克里米亚境内就有一套S400、两套S300防空反导系统被乌军摧毁,11日又有一套S400被美国的陆军战术导弹摧毁,防空系统如此砍瓜切菜般地被摧毁,就让克里米亚半岛上的防空体系已经形同虚设。

第二,乌军在乌南等沿海地区持续通过无人艇、无人机对黑海舰队发动攻击,目前黑海舰队的主力战舰已经丧失殆尽,丧失了对黑海的制海权。最新的消息是,黑海舰队已经放弃了对刻赤大桥的防护,算是彻底退出了黑海舞台。

第三,乌军正在持续攻击刻赤大桥和刻赤港口,其目的是十分清楚的,就是要切断俄罗斯本土与克里米亚半岛的联系。当俄军丧失了制海权、制空权,丧失了刻赤大桥和刻赤港口对克里米亚半岛的供给能力之后,乌东大陆桥就难以防御,克里米亚就会成了一块孤地。就在这时,普京的噩梦传来。

俄媒6月10日援引英国天空新闻频道报道称,乌克兰武装部队的战斗机9日首次对俄罗斯境内目标进行了袭击,位于俄罗斯西部别尔哥罗德州的一个俄军军团指挥所遭到了打击,“这是乌克兰空军对俄境内目标发射的第一枚弹药”。这就是普京的噩梦。

乌克兰空军相对俄罗斯空军,几乎是微不足道的存在。现在,弱小的乌克兰空军驾驶着落后的苏24开始越境打击俄罗斯的军团指挥所,说明经过持续不断攻击之后俄罗斯的防空体系已经形同虚设,战区的天空开始向弱小的乌空军开放,俄乌边境附近和克里米亚半岛上的俄军开始裸奔。

美国的F16、法国的幻影正陆续进入战场,克里米亚半岛就已经不再是孤地,而是俄军的绝地。基于克里米亚和塞瓦斯托波尔在俄罗斯的地位,当克里米亚成为绝地之后,半岛上的俄军即便想困兽犹斗也失去了资本,他们的处境与失去制海权之后1855年克里米亚半岛上的俄军处境一模一样,乌克兰开始紧紧掐住普京的政治命运。

今天的克里米亚,对于普京来说就是如鲠在喉。吐肯定吐不出来,这会导致自己政治命运的结束,甚至还有人身之危,俄罗斯人也不会准许他这么做,咽又咽不下去,只能任它牢牢地卡住自己的咽喉。

大帝总有大智慧。无论彼得大帝还是叶卡捷琳娜二世,都是勇于推进改革的人物,通过全面改革俄罗斯社会让俄罗斯紧跟世界的潮流,推动国家走上蒸蒸日上之路,然后基于日益强盛的国力不断开疆扩土,最终奠定了自己大帝的地位。

但苏联解体之后的俄罗斯正在江河日下,普京并未像两位大帝一样锐意改革给俄罗斯带来活力,让俄罗斯紧跟世界的政治、文化、工业与科技发展潮流,以至于俄罗斯在最前沿的半导体、智能等领域几乎是一片空白,此时,他反而希望通过“开疆扩土”建立自己的功名,这是典型的穷兵黩武和沽名钓誉。

1855年克里米亚战争中战败,45万俄罗斯战士战死沙场,黑海舰队全军覆灭,这让俄罗斯的国势跌入了谷底。此后亚历山大二世沙皇锐意改革,让俄罗斯开始复兴,到上世纪六七十年代达到国势的顶峰,这就是我们熟知的苏联帝国,此后,随着苏联帝国的解体,开启了俄罗斯历史上的垃圾阶段,普京就是这个时代的蹩脚演员。

最终,普京就只能抱着几千个“煤气罐”给自己壮胆,也企图通过这些“煤气罐”要挟这个世界。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 51.CA 立场。
x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