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无忧资讯 /
  2. 全球 /
  3. 金庸:长子19岁自缢,次子被控盗窃 /

金庸失败的教育:长子19岁自缢,次子被控盗窃

在近几十年来的文人当中,金庸毫无疑问是成就最高的人之一。

自我们的社会进入近现代以来,几乎再没有人能像他那样,以文人之身踏入社会,先成为一个成功的文化商人,再转变为一个影响力巨大的政治活动家。

金庸的一生,其实已经达到了现代社会文人所能做到的顶峰,无论国内外再想往上一步都几乎不可能了。

然而这么优秀的金庸,他的家庭教育却并不能算成功。

金庸一生有3次婚姻,第一任太太和最后一任太太都无所出,只有第二任太太朱玫跟他生下了两子两女。

他们分别是长子查传侠,次子查传倜;长女查传诗,次女查传讷。

金庸的这4个子女,除了小女儿查传讷之外,其他3位都不怎么让金庸省心。

早慧早夭的长子传侠

虽然在大多数人的印象当中,金庸是一个思想更接近新派的人,但实际上金庸的思想一直都比较偏于传统。

这一点从他对长子查传侠的态度上,就能够明显看的出来。

思想传统的人往往比较喜欢长子,而新派思想者往往喜欢幼子。

在金庸的四个孩子中,他很明显就更喜欢长子传侠。

金庸对查传侠的教育非常重视,亲自教他国学经典,乃至于传侠3岁的时候就会背《三字经》,6岁的时候就可以条理清晰的跟人讨论《增广贤文》了。

大家不妨回想一下,自己3岁的时候会不会说话?6岁的时候又在干嘛?

查传侠有如此的成就,自身的天资聪慧自然很重要,但金庸用心的教育肯定也是少不了的。

上了小学之后,查传侠的成绩一直都非常优异,11岁的时候就开始在媒体上发表文章。

然而查传侠虽然才思敏捷,可性格却不大活泼,除了读书之外几乎别无所好,一度被人笑称为“书痴”。

后来查传侠小小年纪,就开始研读宗教书籍,多愁善感的个性更加明显,在14岁的时候就写出过一篇出世意味很浓的文章。

当时的金庸也在学宗教经典,看了儿子的文章之后不但不觉得不妥,反而觉得儿子悟性高,还把儿子的文章拿给朋友看。

朋友看了当时就提醒金庸,传侠一个十几岁的少年,正该如朝阳般欣欣向荣的年纪,写出这种悲苦觉离的文章恐非善兆,劝金庸及早纠正一下。

可当时金庸听了却不以为然,觉得儿子悟性高,早早看破俗世洪流没有什么不好。

让金庸没有想到的是,仅仅过了几年之后,查传侠就出事了。

那是1976年,金庸因为跟第三任妻子林乐怡的关系,正跟第二任妻子朱玫闹离婚,19岁的查传侠在美国哥伦比亚大学留学。

忽然有一天,没有任何前兆,金庸就收到了传侠自缢身亡的消息。

关于查传侠自缢的原因,主要有两种说法。

一种是查传侠跟一个女生谈恋爱,正热恋的时候那个女生离开了他,想不开的传侠受不了打击自缢。

另一种是查传侠不想让金庸和朱玫离婚,于是就想以自缢的方式维护父母的婚姻。

这两种说法听起来都挺有道理,但同时也都证实了查传侠心理脆弱,受不了打击的柔弱个性。

查传侠的死对金庸打击很大。

后来金庸接受媒体采访时回忆,那时候的他晚上写评论,一边流泪一边写,难过的整夜睡不着,常常流泪到天明。

在新修版《倚天屠龙记》的“后记”中,金庸写了这样一段话:

然而,张三丰见张翠山自刎时的悲痛,谢逊听到张无忌死讯时的伤心,书中写的太也肤浅了,真实的情况不是那样的。

因为那时候我还不明白。

乍一看是轻描淡写,细品令人不觉潸然泪下。

被控盗窃的美食家次子查传倜

2006年4月,香港铜锣湾某音响店的保安,发现一名中年男子偷偷地把唱片的防盗标签撕掉,装进了自己随身的包里。

保安当时没有发作,一直跟到这名中年男子到门口,确认他没有付钱的意愿后,才过去截住了他。

该男子矢口否认保安的指控,保安随即报警叫来警察。

到了警察局后,该男子才承认了自己盗窃,检方随即对他提起控告。

这名中年男子就是金庸的次子查传倜,当时他已经45岁了,盗窃的光碟价值仅115元港币。

不久之后东区法院审理了这起案件,查传倜当庭认罪,被罚款500元港币,并留下案底。

偷115块钱的碟片,查传倜是因为没钱吗?

当时不是!

查传倜和查传侠从小就很不一样,他自己曾经在文章中回忆,小时候他和哥哥传侠在一所学校上学,哥哥传侠学习成绩优异,深得学校老师们的喜爱,而他不但学习成绩很差,还经常搞一些恶作剧,让老师们极为头疼。

查传倜的顽劣一度让金庸非常头疼,为了磨他的性子,金庸特地把他送到英国去学会计。

为了让查传倜听话,金庸还忽悠他说,会计只要把数字填进固定的框框便会算出答案,最适合懒人读。

查传倜觉得有道理,就听话去英国读了几年会计学。

后来大学毕业后回到香港,在一家企业当了几年会计,总算没出啥大错。

金庸看他性子磨的差不多了,就把他调回了自己的出版社当副经理。

查传倜从小喜欢美食,到出版社后不想当经理,而是向金庸提出要写食评。

之后查传倜以“八袋弟子”的笔名,开始向香港各大媒体投稿。

何谓“八袋”?查传倜自己解释为柴米油盐酱醋茶,外加一个酒,是为“八袋”。

写食评获得一定的名气之后,查传倜进一步向餐饮业进军,于2001年开了一家私房菜馆。

查传倜的私房菜馆,不但菜品都是经过他亲自试吃改良过的,就连菜名也都搞得非常有个性;比如“八戒相思又一年”“如花邂逅负心人”等,非常诙谐别致。

查传倜的私房菜馆开业时,不但金庸老爷子亲自到场祝贺,香港影视圈大佬梅艳芳、张国荣、成龙、徐克等人,也都经常照顾捧场。

所以且不论金庸的财力如何,查传倜自己做生意赚的钱都够他花了,绝不至于去偷115港币的碟片。

对于偷碟片的事件,查传倜自己解释说是健忘,他从小记性就不好,经常丢三落四,那天是忘记付钱了。

当然也不是每个人都信他的话,也有人说他是心理问题导致的恶癖。

有意思的是查传倜被罚款之后不久,他的一家上海菜馆收款机和抽屉被人撬开,丢了5000多港币的现金。

餐馆经理报警之后,也没能查出来是谁干的,最后只能不了了之。

双耳失聪的长女查传诗

提到金庸作品中的女主,很多人第一时间都会想起小龙女。

而金庸的长女查传诗,小时候就经常被金庸叫小聋女。

上世纪六十年代中期,金庸因发表时事评论被围攻,为了躲避激进分子,金庸一家从香港搬到了新加坡。

当时的新加坡刚刚独立,可不像现在这么发达。

5岁的查传诗在新加坡因为水土不服生了病,金庸和妻子把她送到诊所治疗,结果因为医生误用了抗生素,导致她双耳失聪。

金庸写《神雕侠侣》早期,曾想给小说命名为“天残地缺”,所以杨过断了一条胳膊,小龙女失身于人,都是不完美的人。

而且查传诗大学毕业之后,在金庸的报社当一名普通职员。因为她听力比较弱,只有大声说话她才听的到,所以当时报社的人也有不少人叫她“小聋女”。

所以查传诗是不是小龙女的原型不好说,但《神雕侠侣》最初的创意是从她身上而来可能性还是很大的。

查传诗在加拿大留学的时候,也曾有过一次失败的恋情,为情所困痛不欲生。

还好金庸有了查传侠的教训,那段时间对她加倍留意,天天开导才让她走出阴影。

后来查传侠归国后,跟《明报》的总编辑赵国安陷入了热恋。

赵国安能做《明报》的总编辑,才华肯定是过人的。只是他先前有过一段婚姻不说,生活上也不拘小节。

金庸一来不满意自己的长女嫁二婚男,二来不喜欢赵国安的邋遢;因此坚决反对两人的婚事。

为了让赵国安知难而退,金庸甚至提出要娶查传诗,就得先离开《明报》的条件。

没想到查传诗和赵国安情比金坚,双双辞职离开《明报》后结婚。

赵国安现在在国内一家电台当总监,而查传诗则不喜媒体报道,在家安心相夫教子,拒绝媒体采访,更不愿意谈她和父亲的关系。

乖巧的画家次女查传讷

在金庸4个儿女之中,最小的女儿查传讷可以说是最让金庸省心的了。

查传讷的名字,是金庸取“敏于行而讷于言”而取的。

可是查传讷不仅“敏于行”,连情商也非常高,说话也很好听。

查传讷从小喜欢绘画,金庸发现她的天赋之后,让她拜学贯中西的水墨画大家丁衍庸为师学习绘画。

丁衍庸去世后,查传讷不再拜师,自学油画和中国画。

有人曾问查传讷,为什么不跟父亲一样着小说?

查传讷笑着回答说:我爸爸写小说要写几百页才能写完一个故事,而我用一副画就能表达千言万语,这样不是比他更厉害吗?

在绘画之余,查传讷还非常热心公益。

2008年汶川地震的时候,她也是挺身而出为灾区宣传筹款的人之一。

2011年查传讷在香港视觉艺术中心举办个人画展,80岁高龄的金庸亲自前往助阵剪彩,而这次画展所得的收入,则用于为香港的贫困儿童购买助听器。

查传讷的丈夫是一名医生,两人生育了两个孩子。

结语

金庸虽然是才高八斗的一代才子,可他的子女没有一个人继承了他的写作天赋,这不得不说算是一种损失。

从家庭教育上来看,金庸的长子年纪轻轻自缢,长女为了婚姻跟他闹得不愉快,次子查传倜又因为那种事情上了新闻,金庸的教育很难说的上成功。

这也许是因为金庸当年忙于工作,没有太多的时间和精力照顾子女造成的。

再说不管怎么样,金庸的子女在大节上都没有什么污点,对于普通人来说他们的成就也都算不低了。

只不过他们有个太过优秀的父亲,对比之下就显得有些不起眼了。

仔细想想,有个太过优秀的老爹,压力也挺大啊!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 51.CA 立场。
x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