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无忧资讯 /
  2. 全球 /
  3. 传染病大反扑?中美等国“免疫债”发威 /

传染病大反扑?中美等国“免疫债”发威

一度令人闻之色变、在全球造成大量死亡案例的新冠肺炎,在各国政府、国际组织以及民众努力下,大规模疫情流行已然消退,政府为了防疫而祭出的种种限制也陆续放宽或终止,然而,就在各种防疫措施逐渐成为回忆之际,人们却开始发现自己似乎比疫情爆发前,更容易感染各种疾病,且复原时间也变长了。

这种情形并非人们的臆想,目前全球从一般的感冒到麻疹,甚至结核病,的确至少有13种传染病正卷土重来,且在特定区域肆虐的程度比疫情之前更甚;对此,世界卫生组织(WHO)首席科学家法拉尔(Jeremy Farrar)表示,上一次人类面对如此严重的流行疫情,是1918年的流感,当时并无任何疫苗、无法诊断也无诊治的手段,因此新冠疫情自然是人类防疫医学迈入现代化之后,所遭遇的最严重流行疫情,因此疫后的世界“对我们而言是个全新的领域”。

卷土重来的疾病

位于英国伦敦的疾病预测机构Airfinity以及彭博新闻(Bloomberg News)近期展开合作,针对超过60个公共卫生机构与相关组织的纪录进行分析,发现全球有44个国家与地区都至少出现1种比新冠疫情爆发前更为猖獗的感染病,且其严重程度大多都达到10倍以上,全球目前正面临至少13种感染疾病的反扑。

在美国境内,相较于疫情爆发之前,流感病例数在新冠疫情后的两波高峰期中,成长幅度达到40%左右;在中国,今年前4个月出现的百日咳病例,更达到去年同期的45倍之多;澳洲部分地区,流感季节虽然才刚开始,呼吸道融合病毒(RSV)的病例数就已达到去年的2倍。

同时,阿根廷也正在对抗有史以来最严重的登革热疫情,日本的侵入性A型链球菌感染症病例的激增也还找不出原因,麻疹则在美国、英国、欧洲等地肆虐,全球结核病的情况在2022年则写下了自1990年代中期以来最严重的纪录。

“免疫债”发威?
 

对于这样的现象,目前以“免疫债”(immunity debt)的说法最广为人知,即便该说法仍然存在争议,但基本上能解释当今的情形,亦即新冠疫情爆发所导致的实体封锁,大幅降低了人们接触各种传统病原体的机率,然而当全球陆续解封,人们面对充满病菌的世界也更加脆弱,该情况在疫情期间透过线上教学、配戴口罩的孩童身上更为严重,因为其免疫系统尚未经历过真实世界的严峻挑战,实体阻隔使其对于充满在各类环境中的病原体更加陌生,更无抵抗能力。

因此,上海一间诊所的内科医生袁辛蒂(Cindy Yuan)表示,这情况如同免疫系统的城墙被破坏,因此各种病毒药入侵都轻而易举,且在几个月内,她所诊治的病人数就比新冠疫情爆发之前倍增。对于“免疫债”的说法,有部分公卫专家并不完全相信,香港大学公卫学院流行病学讲座教授高本恩(Ben Cowling)就强调,“免疫债”也许是新冠后各种疾病卷土重来的原因之一,但不是唯一。

他表示“免疫债”的发生属于必然,但因为新冠疫情促使各国强化对各类疾病的监控与检测,也有可能使统计数字上升;此外,若“免疫债”是致使疾病肆虐的唯一原因,那么在两、三年前就已解除防疫限制的国家,其疾病肆虐的情形应该也会被较晚解除限制的国家所赶上,然而实际上并非如此,疾病的流行潮正不断来袭。

在此同时,死亡率也呈现类似的发展,某些国家死亡率不断上升的状况,也催生出另一种理论,亦即新冠疫情的封锁政策,基本上让某些在正常环境中原本可能死亡的人士,在避免与病毒和细菌接触的情况下得以延长寿命。

新冠疫情消退后,种种原因使得各国传染病情形更加猖獗,台湾以登革热最严重。(取自Airfinity网站)

疫情后死亡率攀升

美国“健康计量评估研究中心”(Institute for Health Metrics and Evaluation,IHME)主任莫瑞(Christopher Murray)指出,包括加拿大、日本、新加坡与德国等,在疫情大流行期间列名全球防疫优等生的国家,目前都出现死亡率异常上升的趋势,但在保加利亚、罗马尼亚与俄国等未能严控疫情的国家,其死亡率却早已恢复疫情之前的水准。

莫瑞表示,“防疫优秀的国家却蒙受更严重的打击,看似有些不合理”,“有些人因此认为防疫使得部分虚弱的老龄人口得以存活”,这样的想法加上“免疫债”的理论,使目前的情况愈来愈趋复杂。此外,贫穷也扮演了难以被量化的角色,位于香港的“领康医疗”(OT&P Healthcare)机构共同创办人欧德维(David Owens)表示,社会的不平等在感染性疾病的肆虐之中,是“至为危险的因素”,过于拥挤的居住环境,以及不易获取高品质营养品,都加快了疾病扩散的速度,且对于公共卫生体系药物使用的限制,更降低了人们接受的医疗品质。

欧德维强调“若是国民抵抗力低下,无疑将为流行病制造优势,从而加速疾病的传播的可能性,使所有人都面临威胁”。

被错过的疫苗接种

相较于其他种类的疾病,专家认为包括麻疹、小儿麻痹或是百日咳等可预防疾病的大幅增长的情形较容易获得解释,高本恩指出,在新冠疫情肆虐期间,多数应该被施打的疫苗接种率大幅下滑,供应也出现中断的情形,公共资源大部分被移转至对抗疫情,因此人类各种免疫机制也随著受限;与此同时,与新冠疫情有关假信息的散播,也削弱了大众对于各类疫苗的信心。

根据世界卫生组织(WHO)、联合国儿童基金会(UNICEF)的统计,2021年全球约有2500万名儿童至少错过1剂白喉、破伤风以及白日咳等,由3剂疫苗所组成的免疫能力,且完整接种的儿童比例也降至81%,是13年以来的最低纪录,从而为各国儿童健康带来严重威胁。

目前百日咳疫情正在全球扩散,包括中国、菲律宾、英国、捷克以及荷兰都已出现死亡病例,加拿大、南非、玻利维亚、美国、马来西亚与以色列境内,百日咳疫情也有死灰复燃的趋势。

专家认为重建人们对于疫苗的信心,是找回集体免疫能力至关重要的一步。(资料照片/美联社)

病假天数增加

世卫组织首席科学家法拉尔认为,新冠疫情可被视为一个同心圆,虽然被列为“国际关注公共卫生紧急事件”的疫情本身已经结束,但后续的连锁效应仍然在持续向外扩散。

其中,最为显著的影响之一就是企业营运以及各国经济发展,根据薪资系统管理公司Gusto的统计,在2023年时,美国有接近三分之一的白领阶级至少请过1天病假,比2019年增加42%,英国一项研究也发现,劳工的缺勤率目前已攀升至10多年来的最高点,在过去1年内,劳工平均的缺勤日数接近8天,比疫情爆发之前的6天有明显增加。因此,法拉尔强调重建社会对疫苗的信任有其必要性,借此重拾人类集体免疫能力,因应未来将出现的更多危机与挑战。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 51.CA 立场。
x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