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无忧资讯 /
  2. 全球 /
  3. 中国女孩肯尼亚遇险:困在旱涝灾害循环 /

中国女孩肯尼亚遇险背后:被困在旱涝灾害循环...

“河景房因为大雨变成了洪涝房。”这是刘珈图在今年4月30日下午入住肯尼亚马赛马拉(Maasai Mara)Karibu Basecamp酒店帐篷房间后发的一条朋友圈,本来是一句夸张的调侃没想到一语成谶。

第二天凌晨,帐篷被洪水冲垮淹没,她在一棵树上避难,待了整整12小时,经历了脱水和失温,最后才侥幸逃出。

刘珈图在树上的“自拍”。受访者供图。

根据肯尼亚国家灾害行动中心(NDOC)的数据,2024年3月至6月期间,几十年未见的强降雨持续袭击了非洲之角地区的肯尼亚、布隆迪、坦桑尼亚和索马里,近100万人受到影响,超过300人死亡。

肯尼亚是受灾最严重的国家之一。全国47个县市有33个遭灾。有着300万人口的首都内罗毕大量民众流离失所,房屋、学校和基础设施遭到严重破坏,农作物和牲畜也损失惨重,许多人被迫离开家园,在临时住所或疏散中心寻求庇护。

而就在2021-2022年,“非洲之角”遭遇了40多年来最严重的旱灾,多国宣布进入“国家灾难”状态,数百万人受灾。许多牧民在干旱期间损失了大部分牛羊,今年的特大洪水又带走了他们仅剩的所有物。许多农民失去了庄稼,变得一无所有。

每年夏季,超过100万匹角马和斑马会由坦桑尼亚的塞伦盖提草原南端向北迁往3000公里外的肯尼亚马赛马拉草原。这一壮观的场景吸引了来自世界各地成千上万的游客。然而,近年来越发频繁的干旱和洪水使得动物的迁徙时间变得更具不确定性。

洪水中的肯尼亚。受访者供图。

今年的暴雨洪水也蔓延至作为非洲最大野生动物国家保护区之一的马赛马拉。十多家酒店、旅馆和营地被淹,数十名游客被直升机从保护区营救撤离,其中就包括了刘珈图——他们非但没有看到动物迁徙,还身陷致命的困境中。

肯尼亚等非洲国家为此付出了高昂的代价:修复道路、桥梁、学校、农场等基础设施,并补偿受影响的家庭。《自然》杂志的一项研究估计,到2050年,气候危机每年会给全球造成1.7万亿至3.1万亿美元损失。全世界每一个国家和地区的人们都有可能遭遇越来越频繁的极端天气事件。

“气候危机的证据如此确凿。在肯尼亚我们已经看到了旱涝灾的循环,数十年不遇的干旱之后是大洪水,如今我们又预测在今年年底会进入另一场干旱。”肯尼亚人、国际环保组织绿色和平非洲分部的专家海伦·卡哈索·德纳(Hellen Kahaso Dena)告诉澎湃新闻(www.thepaper.cn)。

不到3分钟,帐篷消失在洪水中

4月30日晚9点左右,天空下起了小雨。刘珈图回到帐篷里准备洗漱睡觉,次日是此行的重头戏——观看动物大迁徙。

这是一家野奢帐篷营地酒店,游客住在挑高3米左右的大帐篷里。刘珈图的帐篷驻扎在离河边两米左右的地方。为了避免野生动物的袭击,帐篷设置了3条1米左右长的拉链,只能从内部打开。

凌晨1点,刘珈图被一阵雷声吵醒,外面的雨声和水流声愈来愈大。半小时后,她在微信群里给朋友发了条消息:好像有什么东西在撞我的门。此时,她的床开始晃荡,她伸出手往床下一探,竟然摸到了冰凉的水。迅速下床后,她发现水已漫至膝盖。

对讲机无法使用,为了避免漏电危险也不能开灯,刘珈图在黑暗中摸索着前进,想要找到钥匙打开帐篷。此时,屋里的家具开始在水面上乱漂,帐篷一侧的固定支架已经被水流冲倒。

门已经开不了了。

万幸帐篷右侧的角落有一个小洞,刘珈图决定放弃贵重物品,仅携带两个充满电的手机,撕踹开一个裂口,从被冲垮的帐篷中钻了出去。

水一瞬间漫过了头顶。刘珈图一只手托起手机高举过头顶,在慌乱中她摸到一根树枝,成功爬到一个Y形的树杈上。一同站在树上避险的还有一位酒店员工,是个不懂英语的当地人。此时,她回头望去,不到3分钟时间,帐篷已经彻底消失在了洪水之中。

站稳后,刘珈图迅速拿出手机求救。她不断调整姿势保存体温,每隔半小时拍一次视频发送给外面的朋友。她们联系了酒店在内的所有有关方面,得到的回复都只有:等待。

干旱之后的致命洪水

每年4月到5月是肯尼亚的雨季。然而在去年底,雨已经开始不正常得多了起来。而在降雨来到之前,肯尼亚和东非地区刚刚经历了过去40年来最严重的干旱。

在肯尼亚工作的华人王昕息告诉澎湃新闻,过去几年的干旱严重程度,使得肯尼亚部分国家公园的整个生态系统都受到了影响,工作人员需要人工投喂食肉动物。

洪水中的肯尼亚。受访者供图。

2023年是有气象记录以来地球最热的一年。当年发生的厄尔尼诺现象加剧了升温。而通常在厄尔尼诺次年,全球一些地区会发生极端降雨。

海伦回忆道:“今年肯尼亚雨季刚开始的时候,并不是那么糟糕,让许多人放松了警惕。农民们开始种植农作物。然后雨就来了,像科学家们预测的比平常更多的降雨,并且远远超出了预期。”

山洪暴发导致大量泥水淹没肯尼亚南部地区,大量房屋被冲走,道路被毁。在洪水肆虐的时候,海伦刚从国外出差回来,“通常从机场到我家需要1个小时。但那天我花了3个小时,因为到处都被水淹了,我们不得不在路上坐了将近1个小时,道路没了,也回不了家(家也被摧毁了),人们不得不睡在路上。”

联合国环境规划署早期干预司实习生张达智告诉澎湃新闻,首都内罗毕地区受灾尤为严重,此次洪灾中预计有100人左右遇难,155人失踪。

在肯尼亚工作的“造梦公益”联合创始人刘宜孟翰告诉澎湃新闻,内罗毕马萨雷贫民社区暴发洪水后,沿河两岸的房屋被严重冲垮。

“洪水是在晚上暴发的,很多人在睡梦中被冲走,部分居民发现洪水暴发后开始往铁皮房顶上撤离,但是洪水上涨严重,很快高过了一层楼顶,很多人继续往更高的地方爬,也有多数居民无处可爬,眼睁睁看着被冲走。”他说。

被困树上12小时

从帐篷慌忙逃出时,刘珈图全身上下只穿了一件T恤和内裤。彼时的她又冷又饿又疲倦,还正处于生理期。

她的身上爬满了蜘蛛、蜗牛和别的昆虫,腿上和脚上满是淤青和淌血的伤口。5月1日早上7点,酒店被困的其他人被专业救援人员救出,而由于刘珈图所处的位置过于危险,头顶又布满树枝,直升机无法降落展开救援。

9点,第一部手机电量耗尽了。刘珈图的身体也慢慢接近极限,视线变得难以对焦,身体也失去了对于温度变化的知觉,但她仍坚持对外发送信息求救:我好冷,我好困,我好渴,我等不了了。然而得到的回复仍是:现在进不去,再等等吧。

11点。刘珈图在树上已不眠不休坚持了10个小时。她用耳环上的耳针戳刺自己的手指防止陷入睡眠,并小心翼翼地活动近乎麻木的双腿,她想活下去。水面时涨时跌,天气预报显示下午4点还会有一场大雨,她知道自己不能再等了。

刘珈图拨通了她在肯尼亚随行司机的电话,并要求他打开扬声器让所有在外面的人听到电话内容。她将手机递给了和她一起受困的酒店当地员工,他们用当地语言沟通后,一对放牛兄弟组织了当地居民,决定来救他们。

没有救生衣,没有任何专业设备,一条绳子系着5个人,在湍急的洪水中挣扎着逆流而上,放牛兄弟带着刘珈图走出了最危险的地带。那是中午12点32分。历经整整12个小时,刘珈图终于获救,再次看到了陆地。

逃出生天的刘珈图被送往医院。她的肌肉在这一刻卸下重担,痉挛不止。长时间的失温让她浑身发颤,差点失去意识。

“整个过程中,没有任何人告诉我洪水的事情,尤其是酒店方面。”刘珈图告诉澎湃新闻,在她下午到达酒店时,酒店的餐厅就因为水位涨高而停止开放了,“这说明酒店完全意识到了水位在涨高这个事实,但他们却没有做出任何反应,依旧让我入住了河边这个帐篷。”没有夜间巡逻人员,帐篷里的对讲机也有故障,事后酒店更是一直拿不出具体的赔偿方案,回到泰国的刘珈图至今还在坚持跨国维权。

马赛马拉所在的NAROK县政府旅游和野生动物事务助理主任Marley Sianto Sikawa在6月回应澎湃新闻的相关询问时表示,洪水发生在夜间,影响了塔勒克河沿岸的24个营地,并对基础设施造成了广泛的破坏,包括桥梁、入口大门和道路。救援行动于第二天一早开始,所有游客在当天下午1点之前安全撤离,没有人员伤亡。

Sikawa介绍,这是过去20年来最严重的洪水事件,今年的洪水水位比此前最严重的2020年高出约半米,造成了更严重的破坏,包括一座经受住了40多年洪水的桥梁被毁。

“我们有应急准备计划,虽然有预先警告,但严重程度是前所未有的。这也提醒我们未来要有更高适应能力的战略,以加强保护区的基础设施和环境健康,以更好地抵御未来的极端事件。”她还补充道,80%被损毁的营地将在今年7月重新开放。

旱灾和洪灾的循环

刘佳图的经历表明,气候变化下越来越多的极端天气事件离每一个普通人都如此之近。而此时灾难尚未结束。非洲之角和肯尼亚的数百万人是气候变化的最新受害者,但他们不会是最后一批。仅仅今年以来,从巴西南部到德国,从中国南方到巴基斯坦,洪灾不断在肆虐。

海伦告诉澎湃新闻,这次洪灾的规模之大是肯尼亚20多年未曾见过的。整个国家几乎都被影响。许多人至今仍滞留在学校或教堂避难,无法回到他们自己的社区。“许多人的家没了,他们必须重建。这需要几个月甚至几年的时间。”她说。

洪水中的肯尼亚。受访者供图。

更糟糕的是,“我们看到了干旱和洪水的循环。气象部门已经预测到年底,我们将会再迎来一场干旱。”海伦说,“当人们还没有从一场极端天气事件中恢复过来时,他们再受到另一场极端天气事件袭击时就格外脆弱。”

今年洪水的最终经济影响尚不清楚,但根据非洲气候基金会最近的一份报告,2010年至2020年,旱灾和洪灾导致肯尼亚国内生产总值损失3%至5%。报告称,此类事件的频率和强度可能还会增加。随着全球气候变暖,虽然东非的降雨总量可能会下降,但极端降雨事件的频率和强度预计会增加,因为较温暖的大气可以容纳更多的水分,从而更容易发生特大洪水。

“我不认为这是我们最后一次经历这种情况,因为随着气候变化,我们已经看到越来越多的极端天气事件,就在两三年前。非洲南部的马拉维遭遇了一场大飓风。这些事件在以前是闻所未闻的。但现在我们开始经历越来越多这样的事件。”海伦说。

燃烧化石燃料产生的温室气体是气候变化的主要原因,尽管非洲仅占全球温室气体排放量的4%左右,但非洲极易受到气候变化的影响。

世界气象组织指出,过去十年,非洲东部和非洲之角地区尤其受到干旱和强降水交替循环的影响。例如2020年至2023年肯尼亚、埃塞俄比亚和索马里的长期干旱,以及去年年底以来的严重洪水。在南部非洲,厄尔尼诺现象加剧了干旱天气条件并导致降雨减少,导致马达加斯加、马拉维、赞比亚和津巴布韦宣布进入紧急状态。

“肯尼亚在化石燃料上的投资并不多,我们的大部分能源来自水电。但你可以看到,世界是一个地球村,如果有国家正在排放温室气体,别的国家会遭灾,最终所有国家都会受害。”海伦说。

真正持久的解决方案

虽然厄尔尼诺和全球变暖与旱灾和洪灾增加有关,但许多肯尼亚人认为,由于政府缺乏投入和积极应对,使得旱灾和洪灾带来的影响更加恶化。

海伦指出,肯尼亚政府忽视了科学家们对于厄尔尼诺次年可能发生极端降雨的提醒,在灾害发生时反应迟缓。最终行动时,只是告诉人们搬家,而人们没有其他的地方可以去。

洪水中的肯尼亚。受访者供图。

洪灾发生后,当地政府下令疏散并拆除主要河流河岸30米范围内的非法建筑。在肯尼亚,有大量贫民住在河边的非正式定居点。当地媒体指出,强制的拆除行动只会带来更多混乱,尤其是在没有足够的后续安置方案之时。

在洪灾发生后,肯尼亚总统宣布了为期两天的全国植树节。“在洪水和干旱肆虐的当下植树无济于事。我们需要真正的行动,而不是这些虚假的碳补偿解决方案。”海伦说到。

如何真正和持久地应对气候危机?海伦提出了一些建议:建设有着更强适应能力的社区,融资,建设清洁和可再生能源系统,修复农业系统以及保护生物多样性等。

“我们呼吁政府在不容易发生洪水事件的地方重建社区,帮助社区建立应对极端天气事件的能力。而且不仅仅是洪水,我们已经开始听到干旱的消息。这是政府需要研究和计划的事情,他们需要有应对气候紧急情况的行动计划。”海伦说。

在城市地区方面,政府还需要完善排水系统等基础设施,以及适当地规划河岸,这样人们就不会在河岸上建造房屋。

整个非洲都很依赖农业,海伦认为政府要推动支持农民使用可持续的生态耕作方式,使用本土种子,适应新的极端气候和地理条件。不仅如此,肯尼亚还需要开始考虑从化石燃料转向可再生能源,如太阳能和风能。

好消息是,在肯尼亚越来越多人开始谈论气候变化。“很多人现在开始把这些(极端天气气候)事件和气候变化联系起来。我认为现在最大的问题是,我们该怎么办?我们如何确保对下一次洪水事件或干旱的适应能力?因为这不会是最后一次。我认为这是问题关键所在。”海伦说。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 51.CA 立场。
x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