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无忧资讯 /
  2. 本地 /
  3. 诸葛亮病逝前点亮7星灯 暗含2大毒计 /

诸葛亮病逝前点亮7星灯 暗含2大毒计

在著名的《三国演义》中,我们看到了三位杰出人物,各具才华,被誉为三绝:代表勇气的关云长、代表阴谋的曹孟德,以及代表睿智的诸葛亮。在小说中,诸葛亮的形象几乎达到了神话般的程度,被描绘为拥有人与神同在的智慧,屡次展现出超凡脱俗的智谋。

在赤壁之战中,他登上七星坛,通过虔诚祈祷,祈求东风助战。在征服南蛮时,面对木鹿大王的妖法,诸葛亮轻轻摇动羽扇,即使在沙尘暴中也能立即反击,展现出了非凡的道术能力。

随着时间的流逝,站在广阔的五丈原上,诸葛亮意识到生命短暂,于是点亮七星灯,希望以此延续自己的寿命十二年光阴。然而,命运往往顽强,他的努力最终无法抵挡死神的召唤,最终离世。

关于七星灯续命的传说早已在《云笈七笺·禀生受命部》一书中有所记载,揭示了人与北斗七星之间深刻的联系。人类由七星孕育,受七星守护,当七星之光消散,生命也走向尽头。从商朝开始,就有关于使用七星灯延长寿命的传说,尽管这些故事被载入传说之中。

在文中,诸葛亮不仅善于运用八门遁甲、布阵迷惑敌人,还能操控风雨,为军队谋取利益。因此,他续命并非不可能,但最终还是要顺应天命。俗话说,“天机不可测”,诸葛亮的续命尽在天意支配之下。因此,当姜维询问他为何不求长寿祈禳时,诸葛亮微笑着回答:“天意莫测。”

从这段描写中可以看出,通晓天机的诸葛亮并非一开始就想依靠七星灯延续生命。但随着剧情发展,他为何改变初衷,亲自布置祈禳仪式呢?在整个小说剧情中,诸葛亮此举可能是为了巩固蜀汉的稳定与繁荣,从“外患内安”两大战略出发。

在对外抗敌方面,诸葛亮视魏国为强敌。在祈禳前,他巧妙制造了木牛流马,让司马懿陷入窘境。接着在上方谷埋伏,成功令司马懿遭受重创。

上方谷中的失败几乎让司马懿及其子臣陷入囹圄。虽然他们最终安然脱身,但诸葛亮无懈可击的谋略和近乎巧合的经历,让司马懿对他敬畏有加,敢怒不敢言。甚至当他的部下想发动进攻时,司马懿也要请求皇帝曹睿才能前进。

诸葛亮去世后,蜀汉失去了对抗司马懿的重要人才。如果魏军不再被消耗,必然会击败蜀汉。在这种情况下,不可避免会出现残酷的战争。因此,最明智的举动是隐瞒诸葛亮真实的状况。但是,诸葛亮知道司马懿同样非凡,他意识到隐瞒自己临终事实恐怕难以掩饰,所以他需要争取时间,为蜀汉后路谋求撤退计划。

于是,诸葛亮设想了点燃七星灯的计划。若魏军的间谍获悉了诸葛亮的祈禳举动并告知司马懿,鉴于司马懿老谋深算,他必然会保持谨慎,猜测这可能是敌方的计谋,不敢轻举妄动。如果七星灯的祈禳取得成功,那自然是最好的情况,利用诸葛亮的智谋保佑蜀汉长达十二年的平安。即便祈禳未能成功,也能争取更多时间,让蜀军有机会撤退至安全之地,保住国家的根基。

后来的情节发展验证了诸葛亮的想法。在接到诸葛亮去世消息后,司马懿立即前往五丈原。如果不是诸葛亮提前设下的智谋,使用木人替身瞒骗了司马懿,蜀汉军可能将面临毁灭性打击。

关于内部稳定的策略,需要分辨出那些谋欲反叛蜀汉、倾向归附魏国的叛徒。诸葛亮将自己视为蜀汉中枢,如果能清除这些潜在威胁的叛徒,就能有效地清除无法靠忠诚赢得的恶棍。因此,他特别命令姜维领导守卫营地的四十九名士兵,严禁任何人的闯入。这样的安排既可以确保祈禳仪式的成功,也可以观察将领们的行动,找出可能谋反的人员。

在举行祈禳的第六天,司马懿派人侦察战况,魏延发现此事,并看到曾经严密守卫诸葛亮营帐的姜维有所松懈,于是冲入营帐,无意中导致了灯火熄灭。有人认为魏延并非故意犯错,但诸葛亮一向严谨,他应该在祈禳前下令,禁止任何人入内。而诸葛亮临终之际,他的将领应该明白他垂危的状态,魏延却看似故意来破坏。

诸葛亮未曾预料到祈禳会被魏延干扰,但他早已发现魏延的背叛迹象,对他已不再完全信任。魏延虽然勇猛,曾忠诚于刘备,但在早年曾为刘表效力,想投身刘备未果,最终投向长沙的韩玄。在攻占长沙后,魏延亲手斩杀韩玄,解救黄忠,献城称帅,此后一直一心效忠蜀汉。

然而,魏延当面杀害本国君主、改朝换代,也可视作叛逆行为。魏延后来心高气傲,加之对自己作为功臣的觉察,要求更高的封赏,并经常对人表示不满。刘备逝世后,这种不满逐渐演变为叛乱之心。之所以还未发生背叛,是因为担心诸葛亮的反应。诸葛亮早已将魏延列入观察名单,并在祈禳前计划加强限制。

最终,魏延被击败,蜀汉成功全军撤退,内部叛乱企图也被扼杀。诸葛亮所致力的两大战略任务最终得以完成。然而,蜀汉国力已经衰退,人才匮乏,民生困苦,再也没有足够的力量与强大的魏国抗衡。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 51.CA 立场。
x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