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无忧资讯 /
  2. 本地 /
  3. 未来大概率只有三类大学生有前途 /

未来大概率只有三类大学生有前途

分数已定,但报志愿,是纠结的恶战。

这个时候,也是最乱的时候。

家长急,是因为大学专业关系未来就业,就业关系未来社会阶层和地位;

孩子急,是因为专业趋势真的是看不清。

机构急,是因为……要挣钱啊,而且这事真挣钱啊,各种紧急培训出来的高报师、规划师就上来了。

但这背后,我要谈谈为什么,我看到了什么,以及我的建议。

原因很多,但主线只有一个:时代的巨大转折之下,经济下行造成的机会紧缩和抉择内卷已经极度前置。

学生和家长焦虑到了什么程度?填报志愿生生催生出了一个9.5亿的高考志愿填报市场。毛利高达80%的专业志愿填报行业,甚至吸引大厂开始参与。

而家长为什么这么慌?

因为时代转折下,未来的就业形势很不乐观,在父母看来,那就是一步错,步步错的事。

所以,父母已经失去了为孩子发力的理性支点,哪怕1%的机会增加,也必须付出100%的成本。

问题是,谁都想逆天改命,但很多时候,个人的努力必要要顺应时代的潮流,甚至:

选择大于努力。

所以只能试图抓到真趋势。

这里我想谈谈趋势是什么。

三大趋势。

1、传统白领岗位大受冲击,日渐萎缩。社会转型与收缩导致行业全面承压,需求转移和下降是普遍现象,以房地产、教培、互联网为代表的大学毕业生就业蓄水池萎缩,高学历人群相对过剩,靠过往经验去挤白领岗位,造成的直接后果就是内卷惨烈。

2、文理科就业界限开始模糊。以高科技应用为主的复合型人才成为了岗位新标准,会文案也要会AI,会规划也要会代码,新技术带来新机会,同时冲击传统岗位。

3、技术型蓝领工作的社会地位全方面上升。蓝领供需不平衡现象非常严重,高级技工的缺口可达千万人。最明显的例子就是理想汽车,创始人今年就说,他们给出更高的工资,让一线制造员工收入高于当地制造业收入平均值的30%以上。

这个趋势,已经经过了国外验证。西方工业国的蓝领群体的收入,很早就能超过白领。说一个老数据:2013年澳大利亚的蓝领工人每周周薪是1229澳元,相当于7千多人民币。而白领平均周薪只有1085澳元。

而且,缺少高技术蓝领工人的趋势,是全球问题。英国、法国、德国、芬兰、西班牙、波兰乃至整个欧洲“白领过剩、蓝领缺人”的趋势,都无法解决。

中国必然也是这个趋势。

说完趋势,说选择。

未来什么人能有前途?

三种。

第一,不错的理工科院校的王牌理工专业毕业生。这部分人,对应的就是未来白领群体的高技术高薪岗位,集中在高端科技行业的研发设计管理等岗位,培养路线是工程师甚至科学家、走高精尖研发的路线。

第二,顶尖高校的文科学生。这部分人适合进体制内,党政机构这类体制内的优秀岗位和央国企适合他们。在社会大收缩的环境下,体制内依然是个好选择,但是普通学校的文科生就不要太想了,要知道基层的体制内岗位也一样卷。

第三,就是高技术蓝领。我很真诚地建议,因为这一条,适合大部分普通人。而且高层对这事态度已经很明确了,政治局刚刚进行了一次集体学习,主题就是:促进高质量充分就业。而且确定了从教育入手改变蓝领就业现状的方向。

在今年,有45所计划新设立的本科高校正式公示,这里面有28所高校为职业技术类,占到全部新设或更名升格高校的六成以上。国家都已经调整教育体系,开始打造高技术蓝领预备队了。

虽然技术蓝领现在听起来还是不那么诱人,但是稳定,简单,靠一技之长,值得考虑。

因为对大部分普通大学生来说,一定要意识到,天之骄子不存在了,大家将只是个普通劳动者。

逆天改命从来都充满沉重,现在尤其如此。

但无论如何,别走反路。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 51.CA 立场。
x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