杀母获得无上权力,他余生只能在石头上怀念母爱
《帝后礼佛图》是龙门石窟宾阳中洞东壁上的浮雕,创作于北魏年间,后被盗卖。从原壁被凿的痕迹和残存的浮雕斑痕来看,原作恐已被毁,现藏于美国的只是复制品。| 纳尔逊阿特金斯美术馆藏
《帝后礼佛图》是魏宣武帝元恪为纪念母亲所建,他以极大的孝心,将母亲与父亲同等供奉于佛前,也是同时期浮雕中极其罕见的画面。
为什么其他皇帝没有像他一样纪念母亲?这背后是北魏宫廷残酷的制度——唯有杀死母亲方能获得无上权力。
被杀戮的母亲们
北魏王朝刚一建立,便在极大地彰显父权,压制被视为部落旧制残余的母权,帝国继承者的母亲一直被辜负、被隐藏甚至被杀戮。
第一位深受其害的是拓跋嗣的母亲刘氏。
根据《魏书》记载,“昔汉武帝将立其子而杀其母,不令妇人后与国政,使外家为乱。”道武帝准备立拓跋嗣为太子,效仿汉武帝去母留子。
据记载,道武帝常年服食丹药,晚年在车辇上时会控制不住地发病刺杀给自己抬辇的人,最夸张的一次出行中甚至杀了几十个抬辇人。
拓跋嗣亲眼看到自己的母亲死去,无法接受的他“哀不自止,日夜号泣”,道武帝为此盛怒,于是拓跋嗣连夜逃亡。
道武帝只能寄希望于另一个儿子拓跋绍身上,同样他打算杀掉其母。救母心切的拓跋绍不惜铤而走险,召集帐下及宦者数人,闯入宫禁,杀死了道武帝。
云冈石窟第16窟道武帝像。| wikipedia
但母亲们的诅咒并没被解除。
在北魏宫廷中“子贵母死”成为一种制度流传了下来,北魏的皇子一旦被立为储君,他的生母必须被赐死。
第三任皇帝太武帝之母杜氏、第五任皇帝文成帝之母郁久闾氏、第六任皇帝献文帝之母李贵人、第七任皇帝孝文帝之母李夫人,都死在了儿子被立为太子的那一年。
想要获得无上权力,就要亲眼看着母亲被杀死,如此大规模的杀母事件,在中国历代王朝中都非常罕见。
在浮雕中偷偷思念母亲
直到宣武帝元恪的出现,“子贵母死”的制度才彻底终结。
元恪的父亲是魏孝文帝元宏,母亲是一位名叫高照容的贵人。在《漫长的余生》一书中,北京大学中国古代史研究中心教授罗新写道,“不幸中之大幸,元恪只是候选人。”
在诞生时,皇子元恪另一位皇子元恂晚了不到一个月。后者作为长子被立为太子,他的生母林氏被处死。而高照容暂时躲过了一劫。
高照容因此多活了十几年,但最终还是难以抵挡命运的车轮。十几年后,在北魏朝廷的内部纷争中,太子元恂被废诛,元恪成了太子。
高照容在从平城赴洛阳搬迁的途中被杀。罗新推测,罪魁应该是当时权倾宫闱的大冯皇后,借“子贵母死”制度夺权。
宣武帝元恪与其父关系如何,我们知晓不多。但其生命的前十几年,都是在母亲的呵护下长大,又亲身经历母亲被害。他每三天就会花大量时间拜祭母亲。
在登上帝位后,他用最高调的方式祭奠——把母亲的形象、故事以及追思,刻在石头上。
《文昭皇后礼佛图》|藏于美国堪萨斯市纳尔逊艺术博物馆
《文昭皇后礼佛图》 | 河南洛阳龙门石窟北魏宾阳中洞浮雕(修复版)
这幅浮雕描述了什么?
通往幽冥的怀念
浮雕作品分为南北两段,相互照应。
画面是北魏孝文帝和妻子文昭皇后高照容率领贵妇宫妃礼佛的宏大场景。当然她生前并未享受过如此待遇。
北段刻孝文帝头戴冕旒,身穿衮服,在诸王、中官及手持伞盖、羽葆、长剑、香盒的近侍宫女和御林军的前导、簇拥下,缓缓行进的场面。
南段构图与北段相似,文昭皇后莲冠霞帔,一手拈香,后随两个戴莲冠的贵妇,在众宫女的前导、簇拥下迎风徐行,方向与北段相对。
整幅浮雕采取横向构图,宫女们含睇若笑,娇慵前行的姿态,与整个虔敬肃穆的氛围形成了含蓄的对照,借此表达宣武帝元恪沟通人世和天界的欲求。
1923年《文昭皇后礼佛图》洞窟中留影|摄影:岩田秀则,纳尔逊艺术博物馆
用什么方式能将母亲的信息保留最长久?
这位皇帝想到的就是刻在石头上。
北魏一朝崇佛之风极盛,石窟艺术既是一种对神佛的尊崇,更是一种人间情感升华寄托的表达。只不过,元恪在开凿宾阳洞时没有想到,他的母亲,在一千多年后还要经历一场劫难——
另一场劫难
20世纪30年代,帝后礼佛图被盗。古玩商与外国商人勾结盗凿,由于浮雕巨大,他们只得先将浮雕头部凿下,然后用锤子、凿子把浮雕一块块凿下来,装进担子里,运往北京出售。
该行为曾引发海内外的抵制,伦敦的泰晤士报社论称,此举对文物损害极大。“盗贼肆意切割、锯断或摔成碎块,最后拼得乱七八糟,很多碎片都对不上。”
在20世纪30年代末的修复过程中,浮雕残片被固定在网状背板上。|纳尔逊艺术博物馆
2019年,东亚艺术中心与西安交通大学和纳尔逊艺术博物馆合作,启动了由西安交通大学贾濯非教授主持的项目,对《文昭皇后礼佛图》进行准确的数字复原。
宣武帝元恪对母亲的记忆以另一种永恒的方式存在了。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