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罗斯盗版简史:为什么我很难谴责
墙内自媒体酷玩实验室文章:2022年11月3日,正在阿根廷第二大城市科尔多瓦度假的俄罗斯人纳波尔斯基和埃尔马科娃被FBI抓捕。根据美国布鲁克林联邦法院的诉状,二人因经营在线电子书盗版网站 Z-Library 而犯有刑事侵犯版权、电信欺诈和洗钱罪。
此后,二人一直被软禁在科尔多瓦的家中等待审判结果,每月由另一个城市——布宜诺斯艾利斯的假释管理官员来家中检查。
为了避免被引渡去美国,他们多次申请政治避难,但他们的努力失败了,阿根廷代理法官阿贝尔·桑切斯·托雷斯最终下令引渡他们。
今年5月,当官员再次来到科尔多瓦,他“惊讶地发现,没有他们的踪迹。”
作为世界上最大数字图书馆,或者说直白点,盗版电子书网站,Z-library如今收录了超过2250万本电子书和2亿8千多万篇文献。
相信最近十年上过大学的朋友肯定对Z-library不会陌生,不管是搜索学术资料还是找盗版电子书,Z-library都是必备网站之一,基本上只要是有电子版的资料那上面都有。
它与Sci-Hub、Lib.Genesis并称为全球三大在线数据库。这三家并非像魏蜀吴一般三分天下,抢地夺土。恰恰相反,它们可以说是赛博桃园三兄弟,彼此之间互帮互助,资源共享,一家被封了你完全可以从另一家上找到新网址。
ZSL这三家流着相同的血脉。Z-library不用说,Lib.Genesis被认为是由俄罗斯科学家于2008年创建,Sci-Hub则是由女科学家Alexandra Elbakyan在俄罗斯高等经济学院(HSE)的宿舍里创办。
Alexandra被描述为“科学界的海盗女王”。2016 年,《Nature》将她列入科学界十大“重要人物”名单。
其实,除开这几家最大的盗版数字图书馆,像最早的元老lib.ru和后来的Gigapedia、Kolkhoz、Librusec等等盗版数据库,基本全是俄罗斯人搞的。
如果我们把视野从学术拓展到文娱领域:电影、音乐、游戏、软件,你会发现到处飘着伏特加的味道。
你在网上下的电影,仔细去看文件名的后缀,很可能会看到RARBG和rutracker这样的后缀,这俩其实都是俄罗斯的资源网站。
早年间你在3DM、游民星空上下载的破解游戏,如果不打个汉化补丁,有概率会蹦出俄文,因为彼时国内网站相当于搬运工,从俄罗斯的资源网站上找破解资源。真正破解的基本都是俄罗斯的黑客。
有一句流传很广的话:世界上有两种黑客,一种是俄罗斯黑客,一种是其他黑客。
这话虽然听上去咋呼,像是吹牛逼,但俄罗斯黑客的技术实力真不是第一也是榜首啊。
著名的网络安全公司CrowdStrike统计了各国黑客突破网络防线的平均时间,俄罗斯黑客的时间是18分钟,而第二的朝鲜黑客为2小时20分,第三的中国黑客为4小时。
在如此强大的技术实力支持下,盗版生态自然是很容易一片万物竞发,生机勃勃的样子。
但为什么每每提及盗版我们第一个想到的总是俄罗斯,俄罗斯的盗版文化是怎么形成的呢?
01:禁忌年代
要回答这个问题,首先得升起红旗,回到那个遥远的苏联时代。
在那片北极凛风呼啸的苦寒之地,伏特加和极光并非一切。人们在布满暖气片的厨房里交头接耳,提防着黑暗中的克格勃。
在压抑中诞生了禁忌,却也诞生了摘食禁果的甜美。
在冷战后的苏联,任何欧美的娱乐产品,如爵士乐和摇滚乐等等都被当做宣传的武器。
“今天他演奏爵士乐,明天他将出卖自己的祖国。”
苏联《鳄鱼》杂志上刊登的漫画,下面的俄语意为:“这呻吟在我们这里被称为歌曲……”
所以合法购买美国和欧洲艺术家的唱片是不可能的。
但苏联却并不禁止录制音乐。因为那时候,根本没有人想过要向艺术家支付版税。所有知识产权,都属于苏联,属于人民。在这样的精神下成长的苏联人,自然也不会有任何版权意识。
当时,有许多体制内的工人,使用国家设备,秘密录制从国外带回来的唱片。据说如果被抓到了,他们会被判10到15年的监禁,因为你窃取了人民的财产。
其中一种录制的唱片叫做“骨头上的音乐”。这颇具邪典意味的名字,很容易让人联想到把音乐刻在骨头上。
这种联想对了一半,的确是刻下的音乐,只不过刻印的材料不是骨头,而是X光片。
由于X光片的材料非常适合切割,留声机的录音头很容易在上面刻出沟槽。而所谓的“骨头”,是因为人们用的X光片通常都是胸片,胸片里是一排排的肋骨。
至于为啥不用黑胶。一是当时苏联的资源匮乏,黑胶都拿去给苏联的官方艺术家们用了,地下流通的黑胶极其昂贵。二是,这上面录的可是被政府明令禁止的“靡靡之音”,拿黑胶录是嫌古拉格人少么?
“骨头”生意利润很大。拍一张X光片要10戈比,一盘“骨头”就已经是一卢布或一个半卢布了。一卢比等于100戈比,利润率在900%到1400%……
同时期,除了音乐以外还有许多西方文学、学术文献等资料都通过外交官、记者、国际会议等方式传入苏联,然后以手抄本的形式在苏联地下传播。这些材料经历了数十年的积累,将会在互联网时代的俄罗斯内引起巨大的影响。
地下出版专有名词:Самизда́т(自嘲地从苏联时期最大的几家出版社的缩写名称“Госиздат”、“Политиздат”、“Воениздат”、“Лениздат”组合而成,意为“自我出版”
到了80年代,一种新的媒介开始在苏联地下传播——VHS录像带。
Video Home System,家庭视频系统,由日本公司JVC于1976年推出的一种磁带录制格式。如果你家里现在还有用磁带放视频的机器,那大概率就是VHS录像机。
与之竞争的是索尼大法在1年前推出的Betamax视频录制系统。
当时的Betamax格式录像带最久能录1个小时,而VHS格式的录像带能录2个小时。
这不是两倍的差距,而是0和1,无和有的差距。因为一部电影的时长通常就在1个半到2个小时之间,人们想在家录制电视里播放的电影,只能用VHS。
推出第一年,VHS 格式就夺走了索尼40%的业务。到1987年,美国 52.5 亿美元录像机市场中约有 90%都是VHS格式。
此外,VHS录像带还更加轻便小巧。这些属性天然就适合“地下”。于是,一批录制了好莱坞电影的VHS录像带在80年代初穿越了铁幕,抵达了苏联。
在苏联流传着这么一句话:
“VHS 将西方电影带到了这个国家。只是他没有从敞开的门进去,而是用屁股先从窗户爬进去。”
这些录像带很快便在苏联流行起来,以至于形成了一种社会现象:视频沙龙。
少则几个人,多则几十个人,聚集在一个地点,聚精会神地观看电视里播放的西方电影。这就是视频沙龙。视频沙龙不止在屋子里,还在学校、教堂、火车车厢以及改装的飞机里。
只要是个地儿,有个房顶挡风遮雨,苏联人民就能坐下来看电影。
这跟我们80年代那会很像,那时候一户人家只要有台电视,那街坊邻居没事儿就会来家里看电影,拥有电视的人在街区里就有了话语权。在苏联同样,拥有VHS录像机的人就是重要人士。那时候,你甚至可以在报纸上看到用汽车换录像机的广告,要知道汽车在苏联也是非常昂贵稀少的。
视频沙龙间主要流行三类电影:施瓦辛格、史泰龙、李小龙的动作电影(空手道在苏联被禁止);《异形》这样的科幻惊悚片;以及苏联人的性启蒙《艾曼纽》。
《艾曼纽》讲述一位女性前往曼谷增强性体验的故事,是票房最高的法国电影之一
主演西尔维娅·克里斯蒂被亲切地称为“苏联情色祖母”。
如果去回看当时那些VHS录像带,你会发现它们通常还配备了一个解说,将对话翻译成俄语,并为观众解说剧情。
其中最著名的“鼻子上夹着衣夹”的翻译是列昂尼德·韦尼亚米诺维奇·沃洛达尔斯基。此人鼻音极重,就像鼻子上夹着一个衣夹。但也有流传说,这样克格勃就无法通过声音识别出他的身份。
沃洛达尔斯基在30多年里配了5000多部电影。对那一代的苏联人来说,他就好像我爸妈看到《佐罗》就想到上译厂的童自荣老师一样亲切。
但如果以正常的标准来看,那时的VHS录像带不仅画面模糊、经常卡顿,还听不到原声。这对现在人来说是难以想象的,我连枪版都看不下去,而VHS属于是枪版的枪版的枪版了。
但对苏联人来说,追逐、射击、打斗、血流成河、性爱——这些在苏联电影院里不存在的“肮脏”东西,不亚于洪水猛兽。
至于这些猛兽是正版还是盗版,苏联人根本不care,有的看就够了。
02:动荡十年
1991年,红旗落地,三色旗升起。
每天晚上9点准时播出的节目《时代》里“红星与地球”消失了。
苏联时期的《时代》相当于中国每晚7点播放的新闻联播。
人们获得了听爵士乐、观看VHS录像的自由,却也不得不面对自由的代价:恶性通货膨胀、收入水平下降、失业、犯罪猖獗、不公正的私有化、储蓄损失等等。
90年代被俄罗斯人称为“动荡的年代”,一些人在大风大浪中抓住了机会,而对大多数在苏联体制下按部就班的人们来说,生活是贫穷、困难和痛苦的。
在这种大环境下,你还怎么能要求俄罗斯人用买粮买燃气的钱去买正版呢?
再加上,正版的前提是有法可依,而法律的前提是政府和司法机构有执法的能力。
这对90年代那个羸弱的俄政府来说是做梦。
1993年,俄政府宣布打击盗版,颁布了《著作权及相关权保护法》。
黑社会表示收到,随即“占领”了VHS录像带市场,然后市面上流通的录像带中90%都是盗版。
在出版业,那些由于苏联审查机制而常年流通黑市的数终见天日。但同时,俄罗斯不再像苏联一样对出版业进行资助,正版书的价格因此飙升。
以前买不到,现在买不起。
随着西方的音乐、电影和可口可乐进入俄罗斯的,还有游戏。
《Doom》、《毁灭公爵》、《文明1-2》、《模拟人生》等等在俄罗斯迅速流行开来。
当然,它们都是盗版。当时一张正版光盘可能要花费 50 美元,而莫斯科人的平均工资也就 5-10 美元。再痴迷的游戏佬也不会干一年买一张游戏光盘吧。
这些盗版基本上都是由一家名为Fargus的俄罗斯公司发行。
Fargus以对西方游戏大量且带私货的“本土化”而闻名。
比如Fargus发行的俄语版魔兽争霸3中,似乎因为翻译人员看不上阿尔萨斯,游戏中圣骑士乌瑟尔始终称他的徒弟,洛丹伦王子为“女士”。
图中正是杀死师傅乌瑟尔和自己的父亲后变为死亡骑士的阿尔萨斯
另一家叫做Стиплер(Steepler)的公司,1991年后本来是做惠普在俄罗斯的经销商,卖惠普打印机的,还做windows的本地化。创始人Cheglakov去一趟美国,见到了任天堂的第三代游戏主机红白机,感觉俄罗斯人肯定会喜欢。
于是,他立刻飞到台湾,与做任天堂盗版的台湾公司TXC Corporation建立了合作关系,并于1992年发售了黑白机Dendy,售价39,000卢布(94 美元),只有任天堂红白机的三分之一。
这款黑白机一推出即大卖。到1993年4月,营业额达到 5 亿卢布(72.2 万美元),到1994年年底,全年营业额达到8000万美元,由于供不应求,Dendy甚至不得不撤掉了电视广告。
于是,任天堂找上门来了。这次他们看到了俄罗斯的市场潜力。
俗话说,曾经你高攀不起,现在对你爱答不理。
但Steepler并没遵循爽文逻辑,他们借机跟任天堂达成协议,拿到了Super Nintendo在俄罗斯的独家分销权,并且让任天堂放弃了对Dendy的索赔。而且,Steepler甚至把红白机跟黑白机一块儿卖。
不过到了1995年,Dendy的销量开始下降了,因为一款来自中国大陆的游戏机进场了。
这款游戏机叫做小霸王。
然后,然后Dendy就把生产线从台湾转到了小霸王的工厂里……
回顾这个“动荡年代”的俄罗斯,你会发现,从俄罗斯老百姓到企业、政府,甚至到拥有版权的西方公司,都不太在意盗版。
从一开始,Dendy就没想过跟任天堂合作,而任天堂也觉得俄罗斯市场没前途,没在俄罗斯设任何办事处。
但任天堂的这种傲慢并不是孤例,大量的西方游戏工作室要么根本不来发行,要么来了也懒得做俄语版,直接把英语光盘放市场上。
所有人都清楚,俄罗斯人没有关心正版/盗版的经济基础,也没有那个精力。他们生活中有远比这些更为重要的事:如何找到工作、如何抢到柴米油盐、以及如何在街上避开黑帮枪战等等。
但随着动荡十年的结束,俄罗斯的经济逐渐稳定以及互联网的出现,一张庞大的地下网络将在这片苏维埃旧土下蔓延开来,将此前的流传在这片土地上的一切盗版网入其中。
于是,我们更加熟悉的盗版俄罗斯也即将诞生。
03:黄金时代
1998年,亚洲金融危机,卢布兑美元的汇率急剧下跌,从1998年年初的6卢布兑1美元贬值到年底的21卢布兑1美元。
于是接下来发生了这些:通货膨胀、金融系统崩溃、政府债务违约、俄罗斯陷入经济衰退。
放在任何一个国家,这都是大灾害级别的“国难”,但对于本就一团糟的俄罗斯来说,这无非让混乱程度从90%上升到91%而已。
而盗版产业却因此坐上火箭,原地起飞。
其中逻辑大概如此:
卢布大幅贬值,进口产品疯狂涨价。于是俄罗斯人转向更便宜的盗版产品,盗版产业起飞。
经济危机,大量俄罗斯人失业,需要找到收入。恰逢听说做盗版赚钱,于是大量人才涌入,盗版产业起飞。
政府心思全在应对经济危机上,无力监管,而且盗版产业在事实上解决了不少人就业,大概政府也就听之任之了。
更重要的是,在经济危机期间,盗版逐渐在社会中被默许和接受,很多人认为盗版是应对经济困境的一种合理手段。这一观念在危机结束后,依然在俄罗斯社会中延宕不息。
90年代后期,当电影、游戏、音乐等盗版产品仍然以光盘的物理形式在俄罗斯流通,文献资料已经先行一步,开始并入互联网。
其中最古早的是lib.ru,也叫做马克西姆·莫什科夫图书馆,俄罗斯第一个数字图书馆,sci-hub、Z-library的祖师爷。
莫什科夫1988年毕业于莫斯科国立大学力学与数学系,1991年研究生毕业后进入俄罗斯科学院系统研究所工作。
在研究所工作时,收集电子书就是莫什科夫的业余爱好。1994年互联网接入俄罗斯,作为第一批接触的人,莫什科夫创建了一个包含“我的图书馆”页面的网站,将自己的藏书全部放了进去。
他的图书馆一直没能太大影响,因为那时的网费一般俄罗斯人承受不起,而且他的设备也装不了太多数据。
直到2000年,索罗斯基金会的4000美元资助从天而降(索罗斯一直在资助那些能帮助信息在各国之间自由、开放流通的项目,以实现他个人的目的)。
于是莫什科夫拿着这笔钱买了台服务器,他的主页成为了著名的“马克西姆·莫什科夫图书馆”——俄语互联网中最大的数字图书馆。
莫什科夫本人因这个项目获得了包括国家互联网奖和俄罗斯新闻出版署提供的发展图书馆的100万卢布的资助。
但1年后,他就因为版权问题被告了。拥有付费网络图书馆的公司KM Online对莫什科夫提起诉讼,指控他侵犯了科幻作家Gevorkyan的权利。2005年3月,Gevorkyan因精神损害被判3000卢布(120美元)。
虽然3000卢布并非一笔巨款,2005年莫斯科人均月收入已经达到24886卢布。但此时经济相对稳定,普京上台后的强势政府开始着手解决盗版问题了。
同时西方政府也要求俄罗斯政府解决这个问题,如果想要加入WTO的话。
2003年7月12日,时任俄罗斯联邦总理米哈伊尔·卡西亚诺夫签署了俄罗斯联邦政府第421号决议,禁止摆摊销售视频和音频产品。
2004年,有446人因版权和商标侵权而被定罪。
这样的环境下,像莫什科夫图书馆这样”集中”的方式很危险。因为不仅网站由莫什科夫运营,所有的资料还都存储在莫什科夫自己的硬盘里。一旦被告,责任100%落在一个人头上。
莫什科夫的行为是非商业的,所以还算安全。但对于狡猾的盗版从业者,这种方式无疑于向内务部挑衅。
于是他们开始采用分发式文件共享机制,也就是所有人都熟悉的种子,torrent。
一个种子文件里,包含了下载所需的元数据,如文件结构和追踪器(tracker)信息。通过它,下载器能找到其他正在下载同一文件的用户,然后就可以从那些用户那里下载数据。
换句话说,我不是从一个服务器那里下载,而是从多个“散户”那里下数据拼凑出完整文件。
这样下来,执法人员还怎样追责呢?你连追踪到人头都难做到。
于是,以torrent.ru为首的资源网站开始在俄罗斯流行起来。这一类网站声称只是提供平台,用户自行上传和共享内容,因此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规避法律责任。
快播王欣:这话怎么听着那么耳熟?
torrent.ru从电影、音乐、书籍到游戏、程序无一不包。
每一个板块还都细分为许多小板块。比如电影板块:
书籍板块:
每个板块的第一项都是社区成员提出改进意见的地方。
如果不是网站两边的小广告和教你如何用种子下载,你甚至会觉得这是一个巨大的图书馆。
包括Reloaded、SKIDROW在内的破解小组经常在上面发布破解游戏,当时很火的《巫师》、《刺客信条》等游戏,他们在正版游戏发布后几天内就能推出破解版,有时候甚至可以提前正版发布……
很快torrent.ru的注册用户就达到1300万。要知道,在2008年的时候,整个俄罗斯的网民数也就3270万,超过三分之一的俄罗斯人都在用torrent.ru。
也是在这一年,torrent.ru在RuNet奖(类似俄罗斯版中宣部给最顶尖网站颁的奖)的评选上被投到了第5名。
而就像这片土地总会发生的那样,torrent.ru本身的盗版也随之出现:torrent.sru、t.sru等等。
2000年代后五年,俄罗斯盗版产业正式进入了黄金时代。
这段时期,由于俄罗斯经济的稳步发展,正版商品的价格其实已经到了一般俄罗斯人能够承受的区间。
但出于多种原因,他们依然选择盗版:
首先,出于惯性。俄罗斯人早就习惯了通过盗版来获取想要产品,你突然要他们开始为免费的东西付钱,这就像告诉我医保不能用了一样,他们当然很难接受。
其次,许多俄罗斯人有一种观念,自己是凭借自身计算机能力获取盗版资源,因而赢得了使用资源的权利。另外对他们来说,盗版并非是窃取了他人的劳动成果,反而完全是利他的。每个人获取了资源都分享给其他人,所谓我为人人,人人为我,何来窃取?
再者,90年代的苦难记忆依旧刺痛。对许多俄罗斯人来说,苏联解体后,俄罗斯国运坎坷,民生凋敝,被贪婪的西方各国洗劫一空。于是对于西方的盗版行为又被染上了一层复仇的英雄光晕。
但历史的经验告诉我们,黄金时代总是短暂的。
04:改邪归正?
2010年,torrent.ru被俄罗斯政府封锁。
但网站管理在前一天晚上,注册了新域名,于是torrent.ru正式变为rutracker.org。
其实,俄罗斯政府早就想干掉torrent.ru了。
2007年,torrent.ru游戏板块的版主Fatality_17在论坛上发帖说:“1C要来了!”。
1C是俄罗斯一家软件、游戏开发商和发行商,与国际出版商如暴雪、Bethesda、育碧等合作发布游戏。
Fatality_17发帖的时候是被迫且痛苦的,因为他的蛋蛋正被一个名为安雅·拉夫里诺娃(Anya Lavrinova)的女人抓着。
我们尚不可知当时Fatality_17是如何被抓住“要害”的
拉夫里诺娃是俄罗斯软件供应协会(NPPP)的代表。这是一家成立于2000年,由独联体区域281家公司所组成的注册协会。而1C正是其领头者。
但俄政府并没有在当时关停torrent.ru,他们等到了2010年才动手。
这是因为,盗版问题本质上是俄罗斯政府与西方博弈的棋子之一。西方对盗版问题非常头疼,每年因为互联网上流传的盗版资源,损失的钱是数以百亿计的。因为这些盗版资源可不是只有俄罗斯人用,全世界人都可以从互联网上下载。
于是,俄政府学会了如何拿捏西方。
每当西方做了什么过分的事情,俄政府就放松对盗版的管制。反之,当有求于西方,俄政府就会加紧管制。
在2010年封锁torrent.ru,很大程度上是服务于俄罗斯进入世贸组织的谈判。
这不,解决了torrent.ru,俄罗斯在2012年就进了WTO。
不过如果我们站在俄罗斯一般人的角度,在10年后盗版开始变得“没有性价比”。
Steam在2006年进入俄罗斯。
玩Steam的游戏只需要给钱,玩盗版需要考虑的可就多了。
而下过破解版游戏的朋友肯定知道,找到真的破解资源,并安全地、正常地、免费地下载安装一款破解游戏是多么难得的事情。
你的杀毒软件不断发出警告,解压需要密码,打开游戏弹出一堆广告,进入游戏玩了一分钟电脑蓝屏,再次开机后发现,电脑中毒了……
血压上来了
当你花了半天费尽心思,终于安装好了可玩的游戏,想玩的劲儿可能也没了。
对曾经穷困的俄罗斯人来说,钱少但时间多,但随着经济发展,俄罗斯人钱多时间少了。于是,steam就成为了比盗版更为便利的选项。
这样的情况同样出现在电影、电视和音乐上。10年后流媒体流行,Netflix、Spotify进入,国内的Yandex.Music、Okko、VK Boom等,不高的会员费(通常只有几百卢布)让俄罗斯人一点点摆脱用盗版的习惯。
与此同时,俄政府对盗版市场的打击也越来越狠。除了一系列立法动作外,他们在2016年彻底封锁rutracker,2019年关停独联体地区最大的在线盗版视频网站CDN Moonwalk等等。
这使得2019年俄罗斯盗版市场崩了,年交易额为 6350 万美元,比 2018 年同期下降 27%。
距J'son & Partners Consulting的报告,俄罗斯合法视频服务市场从14年开始高速增长,年均增长达38.29%,妥妥的蓝海市场。
流媒体音乐市场也一样:
于是人们乐观地预测,如果不出意外的话,正版市场会越来越大,盗版会渐渐消失。
图中的俄文为:俄罗斯联邦的订阅市场按货币计算,单位:百万卢布
然后,意外就发生了。俄乌战争爆发了。
大量西方公司撤出俄罗斯:索尼、任天堂、微软、RockStar Games 和动视等等。
俄罗斯被踢出SWIFT,在steam上用卢布买游戏变得非常麻烦。
俄政府宣布解锁rutracker.ru。
一切又都回到了原点,再次回到盗版(pirate)的大航海时代。
《俄罗斯文化经济》报告中计算出,俄乌战争以来俄罗斯盗版服务收入增长了71.4%,到2023年底达到120亿卢布。与此同时,报告称,2022年合法在线影院的营业额下降了13%,从2021年的996亿卢布降至2022年的866亿卢布,而2023年仅增长3%,至897亿卢布。
西方开始指责俄罗斯盗版猖獗,而俄罗斯人再次充满愤恨:“他们不想要我的钱,我又何必费劲去给他们送钱呢?”
唯一高兴的,大概是美国网友了。
有俄罗斯人来破解资源,又能白嫖了。
据荷兰 TorrentFreak援引MUSO和咨询公司 Kearney 的一项研究报道称,2023 年,全球有盗版视频内容的网站访问量达到 1,410 亿次。其中访问量第一,是美国。
05:尾声
为什么说到盗版就是俄罗斯,俄罗斯的盗版文化又是如何形成的呢?
在经过了漫长的写作过程后,我也很难给出一个能囊括所有的答案。
禁忌、穷困、复仇、利他……不同时期有不同的正义,每一个都有道理,每一个也都可辩驳。但不管怎样,他们似乎没有一个更好的选择。
突然想到一个新闻,kindle最近正式退出中国了。我上学的时候常常用kindle来看书以及盖泡面。那会很少在亚马逊上买书,而是在Z-library等网站下epub文件,然后导入kindle。
现在kindle退出中国,我也没有再从网上下载epub,而是每个月花十几元充个会员,基本想看的书都能看。
俄罗斯也曾和我们走着同样的路,不同的是我们走过来了,而他们又回到了原点。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