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无忧资讯 /
  2. 全球 /
  3. 多维社:中国准备迎战哪种类型的战争? /

多维社:中国准备迎战哪种类型的战争?

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80周年前夕,在北京举行的规模空前的军事成就展,显示了中国军队武器装备“鸟枪换炮”。装备更新的动力,既是经济和科技的飞跃发展,也由于中国领导人的军事战略思想的与时俱进。美国两位著名学者约翰•W•刘易斯(John W. Lewis)和薛理泰,在其新著《中国军事决策机制及台海冲突》(中文版由薛理泰编译,明镜出版社出版)中就详细探讨了中国军事战略的变迁。

六十年代:“早打大打打核战争”

作者指出:中国人对即将面对的战争类型的估计反复地变化着。

从六十年代中期直到1976年毛泽东去世,这位中国领袖始终认为大难即将临头。他命令他的将军们为“早打、大打、打核战争”做准备。这项准备的范围之广是十分惊人的,包括将中国工厂企业从沿海迁到内地各省,在许多城市修筑巨大的地下防空设施,为打一场核战争准备应急计划,以及在战备工作中全面地动员民众等。毛泽东去世以后,他的几位接班人镇静地对剧变中的中国与两个超级大国的关系以及中国面临的威胁作出了评估,取消了毛泽东的号召,变得更加务实了。

1977年邓小平东山再起,逐渐掌握了大权,於是由他肩负重新估计国家安全面临的威胁以及重新确定国家优先事项的重任。他首先得出的结论是:关於世界大战即将爆发或者中国近期内将面临战争的说法,都是不可能的。美国同苏联的竞争在全世界陷入僵局,一股合力在越南挫败了美国军队。未来中国面临的任何武装冲突都将是“区域性的”,也就是他所说的中国对付总体上处於劣势的对手(除非对手得到外部强国的支持)的小规模战争和常规冲突。

不过,邓小平预见到了不久将要到来的与越南的武装冲突以及未来某个时期与印度的冲突。或许未来会同日本或者韩国发生冲突,但是可能性不大,因为美国是这两个国家的盟友。到八十年代中期,中央军委采取了一种为局部战争和有限冲突作好准备的新战略方针。

九十年代:核条件下局部战争

作者在该书中写道:1993年初,中央军委在对第一次海湾战争的教训进行长期研究以后,认为中国军队可以从海湾战争中获得许多启示。於是,军委宣布了两项重大变化:调整军事准备计划,从打赢一场常规性质的局部战争向打赢一场“高技术条件下局部战争”转变;贯彻科技强军战略,推动军队由数量规模型向质量效能型、人力密集型向科技密集型转变。

军委认为,尽管未来常规战争仍将在核威慑条件下爆发,中国仍然要拥有打赢一场常规战争的必要的手段。至少在美国乔治.W.布什总统加强导弹防御计划和加速向台湾出售军备,以致严重地危及中国用於攻击的导弹武库以及比较少的军费预算的情况下,中国军方一直维持这项武器采购的重点计划。

解放军理论家们决没有忽视核威胁,与其他国家的军事智囊一样,他们发现很难用任何现实的观点来理解和评估这种威胁。自从核武器面世以来,战略家们一直在争论核武器对常规战争及核战争爆发的可能性究竟产生了何等的影响。这些致命性的武器究竟使得一场有限战争变得更容易还是更不容易爆发?这些武器究竟是鼓励妥协还是鼓励死硬到底?当一个国家介入境外一场战争时,它或它的敌人拥有核武器的事实会不会在很大程度上改变了战争结局?从朝鲜战争到古巴导弹危机再到1999年印度、巴基斯坦在克什米尔发生的冲突,各国学术界就核武器对结束或者遏制危机的作用进行的争论一直没有停止过。

中国战略界仍然相信,美国不会在有关台湾前途的任何冲突中使用核武器。他们已经公开表示,如果台湾宣布独立,即使面对核威胁,中国也能够成功地发动一场高技术常规战争。

然而,正如我们已经看到的,官方立场出於我们在本研究课题结束时将要谈到的原因正在经受着巨大的压力。美国采取军事手段解决国际危机的倾向不断在强化,以及美国宣布从核威慑战略向先发制人给予打击的核战略的变化,促使中国军队领导人重新审视未来中国可能面临的战争的准确类型。他们广义地将这种冲突定义为“在核、生、化条件下的一场常规战争”,但是还没有确定那些条件的准确性质。他们似乎一致认为,中国在冲突开始时最有可能面对一个技术上更先进的对手(意指美国)实行的“一场核威慑下的信息战”,并且在某些情况下,尽管无此必要,美国军队仍然可能部署战术核武器,用於常规战争。

另外,解放军不得不对抗一支美国领导下的联军,这可能包括美国盟友和其他一些中国的潜在对手。交战可能经过更猛烈和更复杂的阶段,并且最终可能卷入与美国及其拥有的所有的“常规”武库(不包括战术核武器)的直接对抗。因此,中国人开始警醒,美国可能会使用低当量核武器,并且相信冲突仍然主要是常规战,可是,鉴於美国拥有的全面的核优势,冲突将可能进一步升级。

解放军战略家对於假定会在最后阶段出现的状况最为担心,这个假定使得中国战略导弹部队的现代化变得更为复杂。究竟应该如何评估将核武器引入一场台海战争的可能性?这个可能性以及美国核战略的相应变动是否会改变北京对“核威慑下”的高技术局部战争的有些模糊的定义?这种改变是否意味着核威慑的结束和人类再次处於核屠杀的边缘?

尽管这些问题以及类似的其他问题始终是中国军队内部激烈争论的主题,占优势的判断却始终相信核环境将转变成为核对峙,涉及台湾和美国的一场战争将依然是常规性质的局部战争。即使中国战略界承认未来战争的性质正在处於变化之中,还不等於认同了美国有关“核能力具有独特的性质,它可以让美国按照实现战略和政治目标的的重要性,选择承担不同等级的风险”的说法。他们拒绝美国作出的结论,即一旦这种战争爆发,很可能会升级,中国无疑将受到重创,以至於向美国的核讹诈屈服,忍受永远失去台湾的痛苦。

可能对台使用核弹

两位作者认为:在中国潜在的对手威胁使用大规模杀伤性武器的高风险的常规战争中,唯一理性的选择可能是中国自己考虑首先使用核武器的可能性。在中国刊物发表的系列文章中,已经对这种可能性进行了详尽分析。中国军方对於是否对台湾使用核武器,是经过深思熟虑的,包括战略、战役、战术三个层次的着眼点。当然,这个问题也可能会在未来促使台湾海峡爆发冲突以及美国武装介入的升级。

根据我们分析,对台湾使用核武器的假定预案,在战略层次的考虑是一旦大陆在台海武装冲突中首先使用了核武器,有助於遏制华盛顿在军事上介入台海冲突或者在介入过程中对大陆使用核武器,从而致使美国新的“三位一体”的核武库理论归於无效。换言之,亦即剥夺了美国进行军事干预的几乎所有的选项。

过去十多年以来,海湾战争、波黑冲突、科索沃战争、伊拉克战争都是高技术条件下局部战争。倘若台海战局也是一场高技术局部战争,美国军事干预有多项选择,无非是在适当的时机,或者给台湾提供情报资讯、武器装备,或者使用占优势的常规手段直接参战,剥夺大陆军方最终取得海峡制空权和制海权的可能性,而空优和海优是大规模两栖登陆战役获得成功的前提。

空袭成为最大威胁

他们说,随着军事技术不断的更新换代,北京领导人不得不重新思考究竟什麽是未来高技术条件下战争中的主要威胁。

1969年,中、苏边境武装冲突爆发,双方军事对峙逐步升级。中央军委鉴於苏军大规模坦克攻势构成了主要威胁,要求解放军作战部队大力加强反坦克能力,作为挫败在轰炸机、强击机和武装直升机支持下的第一波苏联坦克集群攻势的最有效的方式。当然,军委也没有忽视苏军对中国战略目标实施核打击的可能性。此后二十年里,解放军一直以“打坦克、打飞机、打空降(三打)”和“防原子、防化学、防生物武器(三防)”为目标,研制相应的武器系统和组织部队的实战训练。

(先进有力的空防系统成为中国在一场高技术条件下局部战争中不被强敌打败的关键。资料图片)

随着九十年代初冷战告终,来自北方的威胁基本消除,美国却似乎再次对在相当程度上已经空洞化的“一个中国”原则持更加敌视或漠视的立场。美国空军在1991年海湾战争中显示了惊人的威力以后,轰炸机、歼轰机携带的巡航导弹和精确制导航弹已经取代地面装甲师成为主要的威胁。从此,空防成为中国军事上的致命弱点。与此同时,美国包括反恐行动在内的防务计划要求迅速地将军机及支援设施部署到从韩国和日本到阿富汗和乌兹别克斯坦的机场以及威力强大的航母战斗群上。军委似乎有理由得出美军“已经部署到了我们家门口”的结论。部署在中国四周邻国的美国军机还可以从不可预测的多个方向起飞,轮番对中国实施多架次的轰炸。中国人开始产生了受到挤压或者被包围的感觉,这已经成为解放军研讨会上的一个共同的主题。

解放军及时地得出了结论:在高技术条件下局部战争的开始阶段,空中打击构成对中国最大的威胁,谁掌握制空权,最终将决定战争的结局。本世纪初,军委主席江泽民提出了一项紧急预案,旨在建设一个国家空防系统,以击落来犯的敌军喷气军机和巡航导弹,并且重挫精确制导武器:“目前和未来很长一段时间内,来自空中的威胁是对我们国家安全最直接、最现实和最严重的威胁……空防是我们国家防御的核心。”他命令解放军总装备部及中国国防工业立即着手建设这个空防系统。

两位作者指出,先进的有力的空防系统成为中国在一场高技术条件下局部战争中不被强敌打败的关键。於是,解放军武器研制和部队训练工作都将重点放在“打隐形飞机、打巡航导弹、打武装直升机(三打)”和“防电子干扰、防精确打击、防侦察监视(三防)”上面。从上述新“三打”、“三防”的文字含义和具体内容的阐释来看,都是用来对付敌国发动的空中打击的。尽管“三打”、“三防”战法的标题文字相同,其实质内容却已经从针对苏联空-地作战转变为对付空中力量的突袭。

2000年,中央军委认为在考虑空防措施时必须列入信息战的内容,於是再次改变了“三打”、“三防”的内涵。如今“三打”是指“打飞机、打导弹、打指挥、管制、通讯、电脑、情报和侦察监视系统(C4ISR)”,而“三防”则是指“防精确(制导武器)打击、防信息攻击(网络资讯战)、防侦察(监视)和(特种部队)渗透”。“三打”、“三防”战法具有了新内涵,反映出中国军方对强敌发动的“高技术”袭击可能削弱中国进行持久和有序的防御的能力的评估。解放军已经研究了自从第一次海湾战争以来在美国空军和C4ISR指导下进行的所有的军事行动。其后在阿富汗和伊拉克发生的战争又证明了美军新作战理论的正确性。中国要实现这个复杂的军事学说的目标将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由此可见,邓小平发出的在未来几十年内保持低姿态、解决外部纠纷以及决不卷入战争的号召是多麽的明智。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 51.CA 立场。
x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