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无忧资讯 /
  2. 全球 /
  3. 哈梅内伊为“烫手山芋”发愁 /

哈梅内伊为“烫手山芋”发愁

巴勒斯坦抵抗运动(哈马斯)政治局领导人哈尼亚7月31日在伊朗出席该国新任总统佩泽希齐扬的就职典礼后遭以色列定点清除,地点就位于德黑兰的核心地带。

在伊朗当局及安全部门的眼皮底下实施行动,自然使其颜面无存,而且根据事后披露的消息,以方刻意选择在伊朗首都针对哈尼亚采取行动,挑战意味极其浓厚。

这就将伊朗推到了悬崖之上:对以色列采取报复行动无可回避且不可避免。

伊朗最高领袖哈梅内伊在哈尼亚身亡当天发表声明强调,为哈尼亚之死报仇是“我们的责任”,下令直接打击以色列。伊朗革命卫队警告称,任何回击都将是严厉和痛苦的。

美国国务卿布林肯曾对外表示,以色列的行动最快将于周一(8月5日)实施。

伊朗在中东的老弟兄及左膀右臂黎巴嫩真主党也逼宫:是时候打击以色列了。

然而,哈尼亚死亡已过去了近10天,伊朗扬言的报复行动仍未进行,事实上如何对哈尼亚之死作出反应已经成为德黑兰最高当局的“烫手山芋”,伊方陷入左右为难之中。

以色列显然已为局势做了最坏准备,以至于启动了开战十个月来还未使用过的战争设施——地下掩体,供总理内塔尼亚胡及其核心团队作对抗伊朗及黎巴嫩攻击的临时指挥所。

内塔尼亚胡早在4日就召集内阁会议进行部署,并在会议之前表明,以色列做好了应对任何情况的准备,他“重申并告诉我们的敌人:我们将对任何针对我们的侵略行为作出回应并使其付出沉重代价,无论(袭击)来自何方”。

以色列国防部长加兰特也放出狠话:以色列做好了充分准备,随时迅速发起攻击或作出回应,“如果他们敢攻击我们,将会付出惨重代价”。

加兰特所称的“惨重代价”是什么,哈梅内伊很清楚。就在近四个月前,伊朗为回应以色列袭击伊朗驻叙利亚使馆领事处并导致多名伊朗军事人员死亡事件,使用大量无人机和导弹针对以色列目标发动攻击,尽管伊朗伊斯兰革命卫队声称“成功打击以色列军事目标”,然而实际上却效果甚微,它们中的大部分被以色列、美英及其地区盟友的防空导弹拦截,而且其行动立即招致以色列的严厉回击,对己方造成严重破坏。

所以,如果伊朗再次对以色列进行打击,那么无疑它将面对比近四个月前更难以承受的后果,可谓杀敌一百,自伤千人;而且其行动一如既往地会遭遇以色列、美英法及其地区盟友的联手防御,无法达成其预期目的,顶多一如前次口头宣布胜利,安抚一下国内,在国际上却讨不到任何好处。

美国国防部长奥斯汀已经与加兰特进行了密切磋商,美军也紧锣密鼓地对中东地区进行了密集的防御性部署,美军及其战略资产已各就各位,只待伊朗革命卫队采取行动。

同时,报复行动尚未开始,伊朗当局所受到的国际压力愈来愈大,美国及其在七国集团和中东的盟友为此夜以继日开展外交说服,劝说伊方不要对以色列进行军事打击。

布林肯隔空对德黑兰喊话:这不符合其利益。

法国总统马克龙在与佩泽希齐扬通话时要求伊方“保持克制”。

伊朗新任总统还在德黑兰接待了一位特殊的朋友、俄罗斯前国防部长、现联邦安全会议秘书绍伊古。

后者向伊朗传达了总统普京的信息,内容在当前局势下显得十分微妙。

普京的口信敦促哈梅内伊对以色列进行报复时保持克制,避免袭击以色列平民。

最完整地表达伊朗最高当局对回应哈尼亚遇刺事件的态度的是该国外交部5日的一份声明。

这份声明强调,伊方无意加剧地区紧张局势,但认为有必要对以色列予以惩罚,以防止局势进一步动荡。

伊朗的态度可以“理解”,以色列侵犯到其领土上,而且在新任总统就职的敏感时刻,杀害出席本国最高仪式的外国高级代表,无论如何要对此有个“交代”,其中采取“适当”行动是不可避免的。

因此,尽管是块“烫手山芋”,但伊朗当局无法回避,也无法不作出任何反应。哈梅内伊所说的“报复行动”在可见的未来一定会进行,而且不会拖得太久。

不过另一方面,它也将是一次高调张扬、预作通报且保持克制的反应,对以色列采取局部有限行动。

根据媒体报道,伊朗当局已通过匈牙利外长向以色列方面通报了“反击”计划。

伊朗通过这种方式及其在新一轮以哈冲突中的其他言行向以色列特别是其西方盟友暗示了一个重要意涵:它不是以哈冲突及中东当前乱局的责任方,不是哈马斯采取行动的幕后主使者,它只是其地区伙伴长期以来的盟友。

而俄罗斯联邦安全会议秘书绍伊古在其上任后首次单独出访中,对伊方亲口传达普京的口信,一方面在伊方坚持要对以色列进行反击的情况下,没有表达反对的意思,实际是默认,一方面通过要求伊朗方面保持克制,勿伤及平民,是对以色列及其西方盟友的某种曲折示好,而且跟伊朗类似,也表达了莫斯科无意借由以哈冲突谋利的立场。

在中东地区被称为“未知规模的战争”一触即发之际,俄伊采取微妙的方式对待即将进行的袭击,并公开传达己方政策立场,在撇清自身对当前中东乱局的责任的同时,其用意颇为耐人寻味,世界大战更无从说起。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 51.CA 立场。
x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