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无忧资讯 /
  2. 清末最后1位状元,民国之后,他的待遇如何? /

清末最后1位状元,民国之后,他的待遇如何?

黄梅戏《女驸马》里面有这样一段唱词:“中状元着红袍,帽插宫花好哇,好新鲜哪!”中国盛兴科举制度一千多年。直到1904年7月4日上午10点,清政府在北京紫禁城举行最后一次科举考试。次年,也就是1905年9月,正式宣布废除科举。

由此产生的“末代状元郎”是一名叫“刘春霖”的寒门学子。然而,他当上状元郎没有多久,慈禧太后卖国求荣,清政府名存实亡。他头顶响亮的状元郎名号,在大清之后,民国期间,依然牢记自己华夏儿女的身份,誓死不做卖国贼。

阴差阳错得来的状元郎

提及清朝末年,就不得不提到慈禧太后,她对于整个清朝的走向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她的软弱,让当时的中国差点成为任人宰割的羔羊。

史料记载,在清朝政府1904举办的最后一次科举考试里,一共有273名新科进士。科举考试在当时是改变人一生命运的大事,很多学子多年苦读,为的就是一朝金榜题名,从此平步青云。

坊间传言,当时的第一名并不是刘春霖,而是一个名叫“朱汝珍”的学子。很不巧的是,光绪皇帝在位时最喜欢的妃子是“珍妃”,让慈禧太后一下回忆起了那些被冷落的过往。所以,她看到“朱汝珍”这个名字就不喜欢。

也是天意,举行科举考试正值盛夏,很多地方闹旱灾。慈禧太后看到第二名是一个叫“刘春霖”的学子,心中大喜,认为这个名字预示大清朝“久旱逢甘霖,祥瑞安康”。

戏剧性的一幕,让刘春霖从榜眼升为新科状元郎。让他成为中国历史上科举制度下,最后一位戴红花的状元郎。

1872年,刘春霖出生于河北省肃宁县,动荡不安的年代,一个穷小子妄想出人头地,只有通过苦读诗书,参加科举考试。

所幸,刘春霖从小天资聪慧,比一般同龄的孩子都要勤奋好学。8岁进入私塾,跟着先生读书习字。

刘春霖尤其喜欢临摹书法,十多岁的时候,他就到集市上为他人写字,换取几两碎银。

彼时,刘春霖的父亲在衙门当差,母亲在知府家做工。看到儿子如此懂事争气,深感欣慰。待到刘春霖16岁的时候,便将他送到了保定莲池书院,继续学习。可喜的是,刘春霖也在同年考上了秀才。

当时莲池书院是省内最高级别的学府,在这里,刘春霖遇到了他求学路上的领路人吴汝沦。

吴汝沦是著名的天文学家和教育家,他开明的教育思想、中西合并的教育课程,让刘春霖的的思想逐渐开阔,也为刘春霖后来留学日本,打下基础。

十年寒窗终不负,一生韶华亦可期。刘春霖终于在最后一次科举考试中改写了自己的命运。

值得一提的是,状元郎的头衔,不仅给刘春霖带来前途一片光明的仕途,还让他寻得了一生的良缘。

如果说刘春霖得到状元郎的头衔是因为幸运之神的降临,那么,有关他婚姻的这段传奇,就是另一个有趣的故事。

在清政府宣布刘春霖是头名状元没多久,一个青年妄想冒名顶替他的名号,到工部员外张庆沄的家中讨要一些好处。

没想到张庆沄早听说新科状元书法了得,就拿出折扇请假冒的刘春霖题字。青年看到事情要露馅,赶紧找借口溜走了。

随即,张庆沄的同僚提出到刘春霖家对峙,识破了这个假冒状元。

由此,张庆沄和同僚看到相貌堂堂的状元郎,同僚提出由他出面,给状元郎和张庆沄的女儿保媒。

就这样,原本是莫名顶替的笑话,倒是成就了一段良缘佳话。

风雨飘摇之际不忘初心

在风雨飘摇的清政府末期,处在内外忧患的清政府,对内面对民主革命的发展,对外有日本人的威胁。清政府妄想用“君主立宪”巩固其统治,遂派出以刘春霖为首的同科进士,到日本东京法政大学留学。

在东京的法政大学,刘春霖以渊博的知识,不卑不亢的态度,赢得日本学生和老师的尊重和敬佩。

学成回国,刘春霖到咨政院担任议员。原本以为就此可以为当朝效力,大展抱负。

然而,1911年湖北武汉辛亥革命的一声枪响,摇摇欲坠的清政府就此垮台,宣统皇帝颁发了诏书退位。打着“君主立宪”的口号成立的咨政院,彻底成立摆设。

用“生不逢时”来形容刘春霖一点不为过。当时,刘春霖的满腔热血还没有得到施展,就在咨政院里喝茶看窗外的景色度日。此时的刘春霖做好了归隐田园,草草度过一生的打算。

1912年,大清朝退出历史的舞台,进入民国时期各党派纷争的年代。其中袁世凯的势力日益壮大,邀请刘春霖加入自己的阵营。

袁世凯和刘春霖的老师杨士骧是多年的好友,杨士骧的引荐,袁世凯任命刘春霖任大总统府内史,兼任农商部农事试验场场长一职。

刘春霖担任的大总统府内史,也就是现代的秘书,属于文职一类。平日里没有实质性的工作,很多时候刘春霖都在积极推广农业科学技术、培养农业科学技术人员。

农民出身的他深知专业的农业科学技术对于农民的重要性。加上当时的中国,军阀混战,民不聊生。刘春霖看到,人民能吃饱饭才是首要解决的头等大事。

只可惜,统治者都在想方设法扩张自己的势力,他的专业技能并没有得到施展。

到1917年,张勋拥立溥仪登基的闹剧。此次张勋复辟事件中,刘春霖也有参与。虽然他没有在清政府统治时期,为朝廷效力。但是,他的状元是清政府给的,清政府垮台之后,前朝的老臣之间还是有往来的。

之后,军阀的腐败,内部无休无止的争斗,伪满政府的伪善。让年已60的刘春霖感到看不到未来,身心疲惫。1928年,他决定在北平隐退,从此不再过问政事。

但是,唇亡齿寒,国家将要灭,怎能独善其身。

民国纷争里铁骨铮铮的男子汉

清政府统治时期,日本人就对我东三省虎视眈眈。“九一八事变”爆发后,蒋介石把东三省拱手相让,日本人丑恶的嘴脸暴露无疑。

刘春霖看到当局者的懦弱倍感痛心,可他一个人的力量有限,也只能仰天长啸。一身博学的他,看着日本人占领自家的国土,义愤填膺。

刘春霖在当时是大家都熟知的大才子,1932年,溥仪曾经邀请他到伪满洲国做官。被他以:“年事已高,行动不便。”为由,推脱掉了。

当时的刘春霖在社会上有很高的威望,是前朝的状元,四品的荣誉职务。曾经两次主持孔子“大成节”典礼。所以很多当政者都想拉拢他,以达到提升自己社会地位的作用。

1932年的秋天,刘春霖的前朝同僚郑孝胥找到他。一开始并没有说明自己的来意,只是聊书法、叙家常。刘春霖猜到他是来给伪满洲国当说客,碍于情面,没有说透。

当郑孝胥提出,让他出山伪满洲国当差的时候,他说,今日的皇帝已经不是当初的皇帝,今天的大臣也不是当初的大臣。所以,他已经没有辅助溥仪的想法。此番话一说出,郑孝胥感到无比汗颜,无言以对。

与此同时,日本人的胃口越来越大,从东北三省到整个华北地区,日本人烧杀抢掠,无恶不作。日本人还在北平成立伪政府,到各处寻找有威望的人为他们工作。

1940年6月,刘春霖一起前往日本留学的同学王揖唐,以日伪华北政务委员会委员长兼内务署督办的身份,主动上门。他的目的和当初的郑孝胥如出一辙,都想让刘春霖出山,和他们一起做卖国求荣的事。对此,刘春霖义正言辞地告诉他:“誓死不做亡国奴。”

事后,没有捞到好处的王揖唐,在日本人面前出卖了刘春霖。日军恼羞成怒,抄了刘春林的家,把他收藏的字画书籍都烧掉,抢走。

然而,日本人的蛮横并没有让刘春霖退缩,他坚定自己是中国人,永远不做汉奸。就算是一副字,他都不会给日本人写。

刘春霖写得一手好字,这在当时,人尽皆知。日本人占领北京之后,很多争相到刘春霖的家里,出高价想买他的墨宝。

一个叫加藤的日本商人,希望刘春霖为他题一幅字,开出一个字一根金条的巨额酬金。对此,刘春霖仍不为所动,直接严词拒绝了日本商人的请求。

相反,对于自己身边的老百姓,刘春霖总是无偿送给他们自己的题字,对于他们的需要题字的要求也是有求必应。

刘春霖晚年的生活依靠买字,维持一家人的生计。好在找他求字的人很多,吃饱穿暖还是能够做到。

刘春霖坚守不为伪政府服务的底线,让他没有高额的收入,却也收获了平淡的日子。随着年龄的增长,他很多时间都在家里,和三五好友喝茶叙旧,也算是一种自在。

1942年1月17日晚,刘春霖在自己家中安详离世。这位末代状元虽然没有在历史的长河中留下很多的丰功伟绩。但是,他的高风亮节还是让我们看到,一代文人身上的铮铮铁骨,不枉此生。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 51.CA 立场。
x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