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无忧资讯 /
  2. 本地 /
  3. 北美时报:苗大伟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 /

北美时报:苗大伟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

7月16日晚上,高票当选第二任期的多伦多市长苗大伟这回失败了,他的开征新税法案被Suzen Hall女士提出的延迟投票动议取代、并最终以一票之差(23:22)被推迟到今年10月22日再行决断,而这个日期正好是10月10日安省大选之后。向省和联邦政府要钱未果的苗大伟却根本等不了这个时间,他沮丧的说,恐怕在这之前,市府已经不得不削减部分服务了。多伦多作为全国第一大城市、并号称北美最大的多元文化城市,难道已经走到穷途末路了吗?

多伦多将沦为多税之城?

去年6月12日,安省立法机构批准了多伦多城市法案,给予多伦多开征新税的权力。7月16日晚间的开征新税辩论就是基于这个新的法案。此次多伦多市府要开征的是两个关键税种,因为有关市民的车子和房子这两个生活基本要素,从而引起市民和有关利益组织的强烈反弹。根据苗大伟的方案,其一是土地转让税:测定土地转让税的多少,是基于该房屋的价值大小。起征点是0.5%,含房价为55,000元的房屋;超过400,000元,征税则达2%。均价为375,000元的房子要向多伦多市府支付4,100元的新税收。但也规定首次买房者则可以收到最高达2000元的折扣。选择在多市发展投资的新商业和工业组织也能免除该税。在2007年7月18日前达成买卖合同的也可以免除该税。如果该方案获得通过,则将为多市带来3亿元的收入,多市则承诺将把这部分钱用于公共交通、道路、公园和休息中心、文化建设、以及应付气候改变上。其二是车辆登记税:汽车每年60元,摩托车及两轮车每年30元。但是商业车辆、个人的铲雪车、古车可以免除该税种。如果该方案获得通过,将为多市带来每年5600万元的收益,也将用于市政的道路修缮和公交上。

在会议中,苗大伟告诉市议会成员说多市应当跟上其他城市如纽约、柏林和上海的发展步伐,放弃依靠不动产税的办法。但是现在这两个税种带来的钱对多伦多实在重要,要是没有这些钱,“多伦多就会落后”。同时,苗大伟也承认征税不是一个通常做法,他说如果容易的话,那早就做了。

市府本来希望在顺利通过这两个税种的基础上,趁势前进,到今年秋天,市府还准备对酒精饮料税及户外广告栏税种进行讨论。

但是,与苗大伟市长和他的核心管理团队的一厢情愿相反,市民、半数的市议员以及一些组织对开征新税表示不满。就在16日议会开会前,就有多达200名市民旁听,他们发出唏嘘之声对议会表示强烈反对,以至于议长威胁说要清场。在会议进行中,先后有多名议员手持所在选区选民的请愿信或者市民反馈意见来表示对征税的不满。多市房管局和加拿大独立商户联合会也反对这个征税办法。

几乎同一天,TD银行发布了一份报告称过去5年来多伦多的生活水准正在显著下降,这对未来的繁荣构成严重威胁。报告作者告诉CBC说:“2002年的制造业工场有20%已经消失殆尽。”报告建议,为了扭转下滑的经济增长,政策制订应着眼于有效性和改革创新,而不是着眼于公众的钱袋。该报告认为多市的财政短缺是个严重问题,但是对多市开征新税的举措表示反对,认为应该选择其他有效和有能力达成社会利益的办法,报告不仅呼吁省府买单,也倡导多市扩大公共与私人合股来发展城市服务,并增近地区间的联合、合作。

争论背后大有文章

星期一晚上的投票,是多伦多市政府有自行征税权利之后的首次重要投票,也是事关多伦多发展以及广大市民腰包的一次投票,事前,很多市议员都称这是他们作为市议员的政治生涯中最重要的一天之一。经过一整天的争论,大家都相信赞成与反对的投票将非常接近,最后,由SUZEN HALL女士发起的推迟投票的动议以一票之多否决了苗大伟雄心勃勃的一揽子计划,打破了这位多伦多“皇帝”的政治不败神话,使苗大伟的尴尬在众人面前一览无遗。

媒体的关注似乎更多的是苗大伟失意于过往几乎无人反对的市议会支配权,因为23比22的投票结果不啻是给苗大伟当头一棒,让他惊醒于市议会的“背叛”。

这场争夺战的双方,一边是由于市政府的财政赤字明年将高达5.75亿元,而苗大伟的加税蓝图显示两项关键税收将给市府带来3.56亿元的年收入。一边是因为房子和车子是大多数多伦多居民的生活根本,引发了多市居民的强烈反弹,雪片似的反对信和电子邮件,还有电话涌进市府和各个选区的市议员办公室,市议员们遭受到市府特别是苗大伟以及所在选区选民的双重压力,让他们不敢轻易投票赞成或者反对。最终结果是一个妥协,市议员Suzan Hall女士提出的延迟到今年10月22日投票动议以极为接近的票数获得通过,拖住了苗大伟的尾巴。Suzan Hall的意见是把今年10月10日要进行的省选成分考虑在内,让多伦多的财政问题成为省选竞选的一个话题。即使是另一些投票赞成延迟投票的市议员有的也并非是要反对这个政策本身,而是寄望省府能施舍多伦多更多一点而已。正象Hall女士说的省选即将来临,我们应该利用这个手段。Suzan Hall群体的说法是基于多伦多给安省的社会服务体系的支持,Suzan Hall说,多伦多给安省的社会援助项目支付了1.73亿元,“这确实应该是省府的责任范围。” 但是实际上动议通过之后,能向省府争取多少钱就心里无数了。多伦多贸易局也答应加入这个讨钱的运动中来,市议会已经明白知道,每年的福利、廉租房和儿童福利金项目就花费多市7.5亿元。

同时,苗市长的核心管理团队成员、前TTC主席莫斯科则言辞激烈地反驳说Hall女士的观点太过天真幼稚,因为省府绝对不会为多市甘心掏这么多钱。苗大伟也说这是错误的战略。他说:“4年前曾经是一个选举话题。任何人现在相信省选后―不管哪个政党获胜―会承担多伦多7.5亿元的开支完全是误导。”苗大伟相信即使此一问题成为选举话题,最后多伦多也顶多会获得1到2亿元,而这些钱对多伦多起不了大作用。而且,对苗大伟这位在市议会几乎没有“不”字的多伦多“皇帝”而言,他要的是马上而非将来。一旦失意就威胁说要削减服务,或者不动产税收将大增于通胀率。苗大伟说,“如果土地转让税不能通过,那么,我们不得不加高不动产税收,或者削减市府部分服务,比如北约克的铲雪服务、依桃碧谷的清扫树叶服务等等。”

领衔反对派的市议员Doug Holyday则说那些投票赞成通过该项税收的议员将付出重大政治代价,他说他吁请多伦多房管局和地方纳税人组织出钱在主要媒体上刊登整版广告,将那些赞成征税的议员名字公布,其目的是让他们经受选民压力。

另外,也有人担心最高可达2%的土地转让税会伤害多市白热化的房产市场,但是根据多伦多房管局的数字,今年6月的销售数字是历年来的最高水平,上半年的销售量也比去年同期增长5%,这似乎显示这个市场有能力来消化最高达2%的土地转让税。市议员Cesar Palacio则认为土地转让税会使得人们倾向于选择多市之外的房地产市场,从而伤害到多市的房屋市场,并认为可以考虑其他途径比如征收多市拥有的娱乐场或者加油站的税收。而右翼的市议员Case Ootes更是认为“甚至省府都还没有答应给城市开征车辆的税收问题。”

但是,一些初次当选的市议员则非常谨慎。华裔议员李振光直言不讳地告诉多伦多星报记者说“我不会因为开口加如此之多的税收而当选的。” 同样首次当选的Anthony Perruzza也认为“我不相信公众会认为…现在是我们陷入危机而不得不执行新税的时候。” 华裔议员黄旻南更形容这是“纳税人的胜利”,直指苗大伟推行新税的警告是一桩“恐吓买卖”。

让延缓动议得以通过起到关键作用的一票是来自于苗大伟管理团队的“背叛”,苗大伟的坚定支持者Brian Ashton这次没有站在苗大伟一边,而是投票赞成延缓。他也是认为省选是一个多伦多可以把握的黄金时机。他的名言是:“不利用省选来巧妙挽救市财政危机是个短视行为。在10月22日再行投票怎么就会更坏呢?如果情况和今天仍然一样而不得不通过这些新税,这事情并没有更坏。”

如果单从城市发展的角度看,似乎多伦多已无更多选择。就像多伦多星报在投票之前发表的社论明显支持这个征税决定,并指责省府和联邦政府没有给多伦多更多更好的支持,省府更是不公平的把本应由省府承担的社会援助项目强压给各个城市,而联邦政府对多伦多提出的联邦货劳税返还1分给多市的建议熟视无睹。认为多伦多被逼到用开征新税来平衡财政的办法实属无奈之举,并认为如果市议员真的严重关切多市面临的困境,则他们应该给这一问题坚定不移地背书。这一点就像士嘉堡西南选区的Adrian Heaps市议员说的“延缓投票仅仅是延缓这个城市的未来而已。”

但是显然,对大多数多伦多居民而言,这个决定来的仓促而且讨论不足。他们鲜有发言的机会,比如一个于今年6月进行的有500样本的环境学调查中,69%的多市居民认为任何开征新税的问题都应该等到2010年的新市选后进行,这样多市居民才有更多的时间来讨论这个问题。批评人士还认为苗大伟的此次失利将有助于他和他的核心管理团队成员们能开阔眼界,开始真正倾听多伦多市民的心声。一些市议员似乎就是等着看好戏,苗大伟的经常反对者、37选区的市议员汤普孙Michael Thompson 说:“我认为这是一个明显的信息,那就是被精心保护和巩固好的米勒堡垒现在有了一个洞。”

这一盘好戏要寻根,恐怕是去年的多伦多城市法通过前后的政治斗争。想当初,想方设法运用“多市应有开征新税权利”的办法来引诱省府上当,企图迫使省府就范来为多伦多财政大窟窿埋单,结果省府技高一筹,不理睬多市的要钱行为,却给予多伦多自行开征新税的权利,苗大伟当时沾沾自喜,声称这是他的一大政治胜利。但是私底下他很清楚,开征新税要小心又小心,为此他总算很明白地说过,这个权利“我们可以用也可以不用”,实际上他自己非常清楚征税的后果。毕竟征税是个双刃剑,可以提高财政收入,但是做不好也会大大伤害选民之心,省府把这个双刃剑赐给多伦多,不负责任地打发了多市不厌其烦地跑省里要钱的行为。省里政客的心态是很险恶的,那就是你要钱自己去向自己人要好了,但是带来的政治后果也与省府无关了。对联邦,苗大伟采取向公众灌输“要回一分钱”的运动,试图向联邦政府开先河来讨回每6分联邦货劳税中的1分钱,但是联邦政府充耳不闻。在连番多次向省府和联邦要钱无果之后,他不得不真的思考起当时诱使省府上当的征税办法来,祭起征税大旗,结果双刃剑发威,逼得近一半市议员不敢就范。

咀嚼这场戏,苗大伟的所作所为像极了“搬起石头砸了自己的脚”,而这块石头正是他自己造就的,并且砸得很疼很疼。多伦多星报说遭遇滑铁卢的苗大伟像极了“皇帝的新衣”里的那个皇帝,没有穿衣服暴露在众人之前。环球邮报则说一次性投票就击溃了苗大伟的强行征税决定。这也就是为什么他的核心管理成员、前TTC主席莫斯科会刻薄地指责Suzen Hall,称她眼巴巴看着省府饭碗的做法是“天真幼稚的想法”,因为他作为苗大伟管理团队的核心成员,目睹了苗市长在省府和联邦游说的失败。也许说失败一词重了一点,但是,环球邮报7月18日的报道援引的省府内部人士也认为省府仅仅会承担那么一点点,顶多1到2亿元,这和苗大伟估计的差不多。因为省府一再表示他们已经帮多伦多承担了救护车服务费用、承担部分新地铁费用、在燃油税上已经返还给多市每公升汽油2分钱的份额,并且同意多伦多城市法案给予多市开征新税的权利。

这些东西苗大伟心里很清楚,市议员们也不傻,很明白从省里和联邦获得全部资金是天方夜谭的故事,但是为什么他们还是要以一个延缓的招式化解苗大伟的一番苦心经营呢?很显然,说到底是个政治问题,一些市议员害怕自己的政治前途受到影响是让苗大伟失利的主因,而并非像他们所说的那么冠冕堂皇的为多伦多发展之类的话语,还是那些初入市议会的议员们所说的比较老实,那就是开征新税无疑会开罪选民,一旦被选民列入“黑名单”,下个任期的选举就会遭殃。但是如果这个问题发酵时间长了,选民有了一定认识,市议员之间意见能比较一致,那么不管是开征多少税务都跟自己的政治前途无关了,到时这些新税法案就能稳妥过关,而议员们也不会受到选区选民的责难。政客们所关心无非就是一种个人利益的衡量。

争论尚未结束 “心得”已经浮出

批评人士认为,这次投票也反映出诸多市政厅运营体系的不足之处,比如这个有关公众利益的法案竟然在内阁里没有人提醒要说要发动公众参与讨论;没有人提出任一替代性办法,连延缓这样的办法也是出自于先前在市议会里默默无闻的议员;也没有人推动多市执行管理队伍论证这些办法;没有人提出强有力的反驳或者其他相反观点。甚至没有人有这个智慧,那就是在向公众要钱前至少有人能跳出来公开的、具有象征意义地宣布减掉部分个人收入。结果呢,很多多伦多人不再相信政府有关财政危机的说法。那这是不是意味着多伦多错了,而市民是正确的,也不是这样。多伦多的财政危机是切实的,而市民的利益和政客们的前途也是切实的,关键是应该怎样来运作一场辩论,应该怎样来提出一项争议,能让这些利益相关者们都能基本接受,那才是背后的事实本身。说白了,是苗大伟以及他的管理团队的推销技巧有问题,导致一个本能销售出去的东西要耗费更多代价。加拿大纳税人联合会安省通信主任Kevin Gaudet就称这次投票结果只是个“死刑的缓期执行”。而且Hall女士在投票暂缓取得胜利后向媒体披露说一周前她在和多市贸易局开会时就有了这个想法,但是“胸有成竹”的“苗堡垒”显然对此不屑一顾。至于苗大伟威胁的要削减服务的话,一些市民并不恐慌,反倒乐见市府为本身机构减肥的措施。

发生在周一的投票实在是多伦多的一个大事,至少这次投票也许能改变多市的政治“小气候”,比如说:也许那些咄咄逼人的核心管理团队的人员会因此而发现并非所有事情都能随心所欲、所向披靡,也许被媒体称之为多伦多“皇帝”的苗大伟能因此而更多考虑市议员和选民的感受,而不是天马行空似的“我行我素”。总而言之,政客的受挫就是选民的胜利,所谓政客站低一点,选民的头才能露出,而选民的头高昂一点,政客的眼睛就看低一些,诚如是哉。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 51.CA 立场。
x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