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无忧资讯 /
  2. 全球 /
  3. 乌克兰的成功故事:库尔斯克行动中期评估 /

乌克兰的成功故事:库尔斯克行动中期评估

乌克兰在库尔斯克的攻势已经持续了 12 天,现在是时候对各个层面进行中期评估了。

剧透:这是乌克兰的成功故事,请允许我放飞自我一下……

2024 年 8 月 6 日上午,当俄罗斯库尔斯克边境哨所遭到袭击的消息传出时,很多人都无法想象当时的规模。许多人都想到了去年自由俄罗斯军团(注1)进入别尔哥罗德并骚扰几个边境村庄时发生的小规模跨境袭击,但显然这里的情况并非如此。为了正确总结,我将尝试从战术、作战、战略和政治等所有相关层面阐明这一点。

(注1:自由俄罗斯军团:是乌克兰武装部队下属的一个俄罗斯人志愿者军团,于2022年3月成立,目的是协助乌克兰抵抗俄罗斯的入侵。它由俄罗斯联邦武装力量的叛逃者,以及俄罗斯人和白俄罗斯人的志愿者组成。该军团以白蓝白旗作为袖章。)

战术层面

从战术层面上看,俄罗斯人对即将发生的事情完全没有准备。奥列什尼亚等边境哨所很快就被攻占,哨所里的俄罗斯征兵迅速投降。俄罗斯军队的最初反应部队几乎被全歼,甚至一架试图干扰的卡莫夫 Ka-52 直升机也被击落。

乌克兰的袭击协调得非常专业,动用了火炮、坦克、装甲车、无人机和其他飞行器。通讯和战术表明,乌克兰军队掌握了通常所说的机动战。在这场战争中,俄罗斯人从未使用过这种专业精神。

此外,乌克兰士兵的纪律是不使用手机,不泄露通讯和领土扩张,这让俄罗斯人相对处于黑暗之中。乌克兰在准备和执行这次行动时的沉默可能是这次行动中最令人震惊的因素,它几乎可以说发挥完美!

操作层面

除了乌克兰人迄今为止向我们展示的战术智慧之外,他们进入库尔斯克地区的方式也是他们曾经和现在所采用的。

虽然俄罗斯军队以“试图进入并攻占戒备森严的城市、乡镇和村庄”而臭名昭著,但乌克兰人却绕过了较大的定居点,切断并拦截了俄罗斯军队的后方,并包围了俄罗斯军队的集结地,这样做让他们更加隐蔽。这可能使他们能够捕获大量俄罗斯战俘,他们很快就发现自己身处战线后方。据估计,被俘的俄罗斯士兵多达 2,000 名,这个数字甚至可能对乌克兰的后勤造成压力。

但显然,仅凭战俘数量这一点、就已经让这次行动变得值得。

然而,俄罗斯人犯了与 2022 年 2 月全面开战时相同的错误。

一些集结的大型纵队不仅被乌克兰军队发现,而且就像在里尔斯克的情况一样被彻底摧毁。这一事件使俄罗斯军队本已困难的处境雪上加霜。

事实证明,这一事件可能会造成领土上的巨大损失,首先是科列涅沃,此时此刻,科列涅沃正遭到重击和包围(注:在我刚刚看到的推特资讯里,科列涅沃Korenevo已经被乌军拿下)。

总的来说,整个俄罗斯的作战情况表明,他们只是在试图阻止潮流,而没有任何短期内驱逐敌人的希望。尽管俄罗斯在某些地区进行了抵抗,但乌克兰闪电战仍然是一次作战成功。

战略层面

任何战术和作战规划,尤其是执行,都应遵循总体战略。2022 年 3 月,乌克兰军队在基辅和北方成功击败俄罗斯军队,哈尔科夫和赫尔松地区大片地区被解放时,我们就看到了这一点。

另一方面,俄罗斯人缺乏战略。除了试图削弱敌人之外,没有什么真正像战略的东西,而这个战略肯定是值得怀疑的。在巴赫穆特、武赫莱达尔和阿夫迪夫卡,成千上万的俄罗斯人“被击毙或永久伤残(KIA or permanently WIA)”(注2),伤亡惨重,这并没有带来任何战略收益,无论是在领土方面,还是在试图完全削弱乌克兰军队方面。

(注2:KIA即Killed in Action, WIA即Wounded in Action.)

很明显,克里姆林宫试图延续俄罗斯可以永远做到这一点的幻想。此后,俄罗斯一直采取这一策略,并设置“红线”,旨在阻止或至少减缓西方对乌克兰的援助,希望迫使乌克兰人接受强制性和平,然后普京可以将这种和平推销给他的臣民。

出于军事和人道主义原因,乌克兰绝不能允许自己做同样的事情。由于向南方派遣无数的肉搏部队从来都不是乌克兰的持久解决方案,尽管在俄罗斯后方取得了一些显著的胜利,尤其是在克里米亚,但 2023 年在南方的反攻陷入了僵局。很明显,俄罗斯及其在西方的小弟会利用这一点,但最好是保留实力,而不是在南方的一些地方损失人力。

所以需要采取不同的方法。

选择攻击俄罗斯库尔斯克的领土的原因,是这片领土防守不力,莫斯科更是没有想到,因此这里成了理想的目标。而成功不言而喻。

乌克兰军队在 7 天内取得的领土扩张、比俄罗斯在顿涅茨克一年的消耗战中取得的还要多。

最棒的是,这是在自己伤亡最少的情况下取得的。是的,确实有一些损失,特别是在MRAP反伏击车(注3)方面,每次炸毁这种车辆、俄罗斯人都会为之庆贺,但考虑到乌克兰拥有数千辆 MRAP 反伏击车,而西方国家已经准备了数万辆,这并不是什么大问题。

(注3:MAP,Mine-Resistence Mine-Resistant Ambush Protection防地雷反伏击车辆,是美国军用轻型战术车辆的一个术语,专门设计用于抵御简易爆炸装置和地雷袭击和伏击。)

在打持久战时,必须以最有效的方式使用其军队和后备力量,瞄准弱点,迫使敌人损失更多军队,并使其超出能力范围。

事实上,俄罗斯在顿巴斯(注4)的马奇诺防线面前浪费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和硬件。任何研究过战争史的人都知道,堡垒和防线是用来攻击的,这其实应该是一件轻而易举的事。诀窍是绕过它们,这样就让它们变得毫无用处。只有在无法避免的情况下,你才会攻击它们。

(注4:顿巴斯,Donbas,乌克兰东部一个非行政区划的地理区域概念,包括顿涅茨克州中部和北部,以及卢甘斯克州南部,也经常被用来指代包括顿涅茨克州和卢甘斯克州的大致区域。)

1940 年,当德军绕过马其诺防线时,法国大量的军事投资打了水漂。在后来的非洲战役中,德英两国都明白,补给和后勤比任何领土扩张都重要。如果你可以利用辽阔的领土削弱敌人,那么不这样做就是愚蠢的。俄罗斯人应该至少从他们自己的历史中明白这一点,但可笑的是,在乌克兰问题上,普京和他的随行人员完全无视这一点。

你可能会认为这是他们傲慢的结果——我也相信,他们的傲慢确实是一部分原因——但是,当看到俄罗斯人在联合兵种战争中表现得多么糟糕时,就不难解释为什么他们选择了这个糟糕的选择,因为他们根本没有能力采用其它的方式(与他们已经做的相比、不同的方式)。

总结一下,你只能得出这样的结论:乌克兰战略正在奏效。顿涅茨克(乌克兰东部的一个州,是“顿巴斯”地区的一部分)的突破已被阻止。俄罗斯的收益很小,甚至与乌克兰在库尔斯克的收益相比相形见绌,而乌克兰在库尔斯克的收益仍然在扩大,俄罗斯的收益则付出了可怕的高昂代价。

称其为“惨胜”?并不恰当,因为即使是惨胜也带有“胜利”一词。俄罗斯人甚至还远未实现这一目标,如果俄罗斯人不向该地区调动更多军队,乌克兰军队可能会在库尔斯克造成更大的破坏,从而有效地破坏他们在顿巴斯的计划。

政治层面

政治影响可能对俄罗斯的战争努力产生最严重的后果。乌克兰人牢牢扎根在俄罗斯领土上本身就不是军事上的好兆头,但它所描绘的景象比俄罗斯人迄今为止所经历的任何事情都要糟糕得多。普京如此热衷于宣传俄罗斯“再次强大”。

在他的领导下,库尔斯克战役失败,俄罗斯不得不向外国军队让出领土,并允许他们永久控制俄罗斯领土,这种情况自 1945 年以来从未发生过,甚至在 20 世纪 90 年代也没有发生过。

乌克兰占领俄罗斯领土是俄罗斯实际上多么虚弱的最新迹象。考虑到整个俄罗斯经济都被迫维持这场战争,这让这种尴尬更加尴尬。俄罗斯致力于这场战争,甚至无法守住自己的边境,这基本上是雪上加霜。这种情况会持续下去,甚至俄罗斯的宣传渠道也无法抵挡这种局面。

普京的温和回应胜过一切,谎言再次暴露,他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害怕。俄罗斯很脆弱,再也无法隐藏。乌克兰军队牢牢控制着库尔斯克的边境地区,天知道有多少后备军在等待这次甚至另一次入侵。即使有可能阻止乌克兰军队的推进,也不太可能在今年年底之前将他们赶走,甚至在战争期间也不太可能。

指出这一点非常重要。普京已经准备强迫乌克兰停火。他所需要的只是顿巴斯和西方政府的稳步(尽管缓慢)进展,以换取他愿意牺牲一切必要的代价。对他来说,绝对有必要阻止乌克兰人取得任何形式的领土胜利。这对他来说比惨痛的损失更重要,因为他认为在储备耗尽之前他会达到一个合适的地步。当他和他的小跟班总是指出俄罗斯正在前进时,这一点得到了强调,而忽略了这些进步是微不足道的。

随着乌克兰人占领库尔斯克,占领俄罗斯领土,情况发生了巨大变化。只要乌克兰人控制着俄罗斯哪怕一寸土地,他就无法考虑停火,但他的问题是,他将需要另一场代价高昂的战役,类似于顿巴斯两年来所发生的一切,甚至看不到尽头。俄罗斯已经浪费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和硬件,我们都知道他的储备正在消耗殆尽down.根据分析师的说法,苏联的储备将在 2026-2027 年耗尽。

俄罗斯不可能永远维持这场战争,普京也不能允许乌克兰人占领俄罗斯的土地。基辅的策划者巧妙地认识到了这一点,并将普京逼入绝境,加速他的灭亡。他们还揭露了俄罗斯的弱点,并向西方支持者表明,只要武器和弹药得到保证,乌克兰就能赢得这场战争。

西方应该注意到这一成功,并得出正确的结论。俄罗斯没有红线,只有虚张声势。德国制造的坦克在俄罗斯,摧毁俄罗斯人,我们都在这里,虚张声势被揭穿了。

这场战争可以很快结束,要么军事上结束,要么俄罗斯决定性地失败(这将导致俄罗斯内部的政治变化)。库尔斯克行动已经完全暴露了这一点,现在是西方采取一些严肃行动的时候了,以便一劳永逸地打断普京-俄罗斯的脖子。

(注:本文内容来自推特账号“(((Tendar))):@Tendar”)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 51.CA 立场。
x
x